紅色資源在區域學校教育價值的實現
——以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和周邊學校教育為例
作者:衛宣均 宋巖松
發布時間:2022-04-01 15:20:1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本文系“中國醫科大學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研究成果,項目編號:S202110159016。
紅色資源是優質的學校教育資源,在青少年的思想取向、政治認同、道德修養、心理健康等方面都有著重要的價值,能夠陶冶青少年的身心。本文選擇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和周邊學校為案例,著眼紅色資源與區域學校教育的共生性關系,評估紅色資源在區域學校教育中價值實現的途徑、成效,依據紅色資源價值實現的主體、客體、介體和區域諸要素提出優化策略,這樣既能夠加深師生對紅色資源價值的認識,又能夠拓展學校教育的視野和邊界。
一、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和周邊學校的區域特點
1.地理空間的鄰近性
與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僅一墻之隔的正南是后宰門小學,僅一街之隔的西北是西安育英小學、西安新知小學, 500米范圍內有西安匯知中學、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西安愛知中學。由此可見,周邊學校有著非常大的紅色資源利用優勢。
2.紅色資源的豐富性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聞名遐邇,緊鄰的紅色景區革命公園是1927年為紀念在北伐戰爭前夕堅守西安遇難的軍民而建的,附近還有西安事變舊址、新城黃樓、止園等。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是陜西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舊址所在地。1927年2月,中共陜西省立第一女子師范學校支部委員會正式成立,發動和領導廣大學生參加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愛國運動。現在校園還矗立著“中共省立女師支部舊址紀念碑”。
西安育英小學的前身是著名的“馬背搖籃”——延安保育小學,這是一所擁有紅色基因、紅色歷史的學校。學校建有“周恩來勵志館”,是西安市青少年德育工作基地。
3.教育功能的共生性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等紅色資源與區域學校教育有著共生關系,他們互相作用,互相促進。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與周邊學校建立了密切的互動交流關系,通過共建教育基地,開辟學生教育第二課堂,走進校園等多種形式,不斷拓展紅色資源的教育功能,紅色資源更是所在學校教育的天然養分。可以說,紅色資源向學校教育傳播了正向能量,展現了作為優質教育資源的屬性與價值,而學校教育對這種正能量的再生產,有效保障了紅色資源的應用和傳承。
二、紅色資源在區域學校教育中的價值
1.各學校依托區域紅色資源優勢,組織了各具特色的紅色教育活動
多年來,后宰門小學與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合作開展“我是小小講解員”品牌性實踐活動,每年六一兒童節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舉行一年級新生的入隊儀式。西安育英小學和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的宣教部一起策劃創建了“周恩來班”。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在每屆學生入學時,都會組織學生學習校史,組織學生到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參觀研學,學生將學校歷史的紅色基因和區域紅色資源相互結合,使之成為自己的精神食糧。各學校根據紅色資源的特性和功能,發揚紅色資源在區域空間的地理優勢,結合校情,形成了紅色教育的亮點。
2.紅色資源進課堂、進教材、進學生頭腦
后宰門小學編寫了《我是小小講解員》《少先隊活動》等一系列有關紅色文化教育校本教材,其中《傳承紅色基因——尋訪故事》引導少先隊員尋訪身邊的革命軍人、勞模等先進人物,從中感受和學習他們身上可貴的精神。
西安育英小學聘請了很多優秀的校外輔導員,如邀請毛主席的機要秘書、周總理的警衛員、劉志丹烈士的親屬、周總理的侄女等來學校進行紅色基因傳承講座。學校經常邀請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工作人員為學生宣講革命先輩的故事,并為“周恩來班”的學生配備了校本教材《翔宇中華》。
西安市第八十九中學在學校創建100周年時編輯了《八十九中校志》,整理、記錄了省女師的革命事跡,以及與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合作開展的革命行動等內容。每年學生入校的第一課就是校史教育,歷史悠久的校史和區域內紅色資源滋養著八十九中的學子。
3.紅色教育活動開展要有的放矢、靈活多樣、持之以恒
教育活動是價值實現的介體,是價值實現機制中最富層次與靈活性的構成部分,也是紅色資源在學校教育中價值實現的有效保障。
(1)各學校要因材施教。紅色資源內涵深刻,青少年理解和認知較為困難。學校要根據不同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有針對性、有層次地實施相適應的紅色教育活動,為低年級學生重點介紹紅色資源包含的革命故事,讓中高年級學生重點認識紅色資源所承載的革命歷史,感悟紅色資源所蘊含的革命精神。例如,后宰門小學每年級都有一本《少先隊活動》的校本教材,從一年級的淺顯易懂到六年級的深入體會,其內容是層層遞進的。
(2)各學校開展了靈活多樣的校園紅色教育活動。如組織實地參觀;組織觀看紅色電影;邀請老戰士、老干部、老專家、老模范作革命傳統報告;舉辦知識競賽、征文比賽、演講比賽、歌唱比賽、書畫比賽等;設立“紅色社團”;舉辦紅色文化月、主題日、主題班會活動;在紅色舊址舉行入隊、入團宣誓儀式等活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教育方式增強紅色資源的傳播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3)各學校營造了校園紅色文化氛圍。如宣傳欄、校史墻、壁畫、雕塑等公共景觀及教室的裝飾,都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紅色資源的元素,比較有代表性的是西安育英小學。學校建有紅色校史墻、馬背搖籃的雕塑、周恩來勵志館等紅色景觀,紅色資源在校園中觸目可見、親身可感、實地可學。
(4)各學校的紅色教育活動常抓不懈,有目的、有規劃地持續開展。各學校每年都會和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進行共建紅色教育基地活動,后宰門小學的“我是小小講解員”實踐活動已經堅持了18年。2021年,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各學校的學習和教育活動方案等呈現出了綿延持久的活力。
三、紅色資源在區域學校教育中價值實現的優化策略
紅色資源在區域學校教育中雖呈現出了顯著的價值功效,但存在進一步提升、優化之處。因此,學校要統籌兼顧,將價值實現的主體、客體、介體和區域等要素考慮到。
1.確立紅色資源在學校教育中的全面育人價值功能
有些單位或個人對紅色資源在學校教育中的價值認識不全面,認為紅色資源價值主要是進行政治、思想和道德教育,對紅色資源在心理健康、審美熏陶、文化自信方面的價值重視不夠,對紅色資源開發利用更多的是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手段,作為學校教育的一種補充,沒有全方位提升到教育理念、教育質量和教育水平的層面上。在應試教育的壓力下,學生接受紅色教育的時間被縮短。因此,教師要摒棄狹隘的實用主義和應試教育的功利主義思想,樹立全面育人的價值觀念。此外,紅色資源的開發利用,如情境化體驗、主題活動方法、參觀式方法、音像式方法、網絡方法等有助于學校創新和改進教育方法,對增強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有著十分明顯的作用。
2.健全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的區域協同機制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及周邊學校紅色資源豐富,各紅色資源單位雖有互動共建活動,但多在兩個單位之間進行,缺乏區域性的整體聯動。因此,上級教育主管部門要發揮引領作用,引導區域內的近十所中小學、幼兒園要共享紅色資源,聯合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景區及所在街道社區共辦區域紅色教育座談會、區域紅色文化匯演等多種活動,建立區域紅色資源教育研究中心,真正促成區域協同的一體化育人機制,營造濃厚的區域紅色文化氛圍,從而充分發揮紅色資源得天獨厚的區域優勢,打造獨有的紅色教育區域品牌。
3.充分調動紅色教育各主體的參與性
當前,紅色資源價值被越來越多的教育主體認同,學校、社會和家庭這些教育主體只有互為補充,形成強大的合力,才能使紅色資源的教育價值有效實現。學校要加強校園紅色資源開發利用的深度和廣度,著力挖掘和宣傳紅色資源承載的內涵意義,利用學校網站和公眾號建設紅色資源數據庫、紅色教育主題欄目、紅色論壇等,以激發學生的共鳴。還要鼓勵教師投入時間和精力開展學術研究,科學地認識紅色教育的原則、規律和途徑,彌補校園學術成果在這一領域的不足。家庭教育要和學校教育相銜接,家長要多選擇紅色資源教育基地組織家庭游、親子游。社會要大力支持紅色文學、紅色歌曲、紅色影視劇、紅色雕塑、紅色繪畫、紅色游戲軟件等作品創作,多產出具有現代感的精品力作。
總之,學校教育要積極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要堅守紅色資源價值實現的教育陣地,培養繼承紅色精神的主力軍,把紅色理想和信念的靈魂傳輸給青少年,將紅色基因植入青少年的生命成長之中。
作者單位 中國醫科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