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改革進程中,學生信息素養的培養成為了教師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將分層教學應用于信息技術課程教學中對于教師教學的有效性、學生信息素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基于此,本文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優化為中心,圍繞分層教學模式,從學生、備課、授課、練習、作業、輔導六個層面論述分層教學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運用。

一 學生分層

為了幫助所有學生都能夠獲得最大程度的發展,在應用分層教學模式的過程中,學生分層是首要環節。為保證研究內容的合理性,本文以高中普通班級為例,根據實際高中班級學生的規模,假定班級學生的人數為60人,將班級作為一個單元,在單元內進行分層。A層學生為12人,占比20%,該層學生具備扎實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基礎,且在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思維較為靈活,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強,學習任務完成情況優異。B層學生為35人,占比58.33%,該層學生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基礎良好,在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過程中有較高的主觀能動性,接受知識的能力良好,學習任務完成情況一般。C層學生為13人,占比21.67%,該層學生的計算機操作知識基礎較差,且在學習信息技術學科知識的過程中積極性不高,接受知識的能力較差,完成學習任務有較大困難。為了促進分層教學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使班級整體都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受益,以分層為基礎對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學生的人數設定為5人,共12個小組,每組均涵蓋三個層次的學生。

二 備課分層

備課分層是分層教學模式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備課分層是將教學目標作為基礎,設計符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內容。為詳盡表述備課分層的應用,本文以《我們身邊的數據》一課為例進行備課分層設計。其中,A層學生的教學目標為拓展型,“能夠了解數據與信息的特征,掌握數據、信息之間的關系,能夠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并制作一份調查問卷了解班級內學生應用數字化技術開展學習的主要渠道”。B層學生的教學目標為強化型,“能夠了解數據與信息的特征,掌握數據、信息之間的關系,能夠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并嘗試設計一份調查問卷了解班級內學生的感冒與穿衣情況”。C層學生的教學目標為基礎型,“能夠了解數據與信息的特征,掌握數據、信息之間的關系,能夠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懂得問卷調查法的具體內容”。

在教學目標分層后,教師需要設計與之相適應的教學活動。《我們身邊的數據》一課屬于基礎知識課型,基礎知識課型教學活動的設計應以講授為主、分層練習為輔,在分層練習的環節中數據、知識、信息、數據的收集方法均是本節課的重點內容。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可要求班級學生必須掌握重點內容,將問卷調查法的設計與應用作為教學活動的分層切入點。

三 授課分層

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是分層教學模式實施的主陣地。分層授課的效果直接影響著課程教學的有效性,所以在分層授課的過程中教師要重視分層授課作用的發揮。首先,在分層授課實踐中,要圍繞學生實踐能力與創造能力的培養,對C層次學生給予個別輔導。當察覺到C層學生跟不上節奏時,教師要及時地放慢授課速度,并在C層學生完成學習目標后給予言語鼓勵,提高C層學生的學習自信,激勵C層學生嘗試完成B層學生的學習任務。其次,對B層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考查。可以口頭提問的形式,針對B層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強化訓練,為B層學生指明下一階段的學習目標,鼓勵其挑戰A層學生的學習任務。對A層學生進行拓展練習、總結生活中的知識,引導A層學生思考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為A層學生設置探究性學習任務。例如,在“Python語言實現游戲”的教學環節中,教材給出了具體的Python語言開發環境,并提出了相應的操作問題,要求學生能夠按照自己的思路或想法對現有的Python語言開發環境進行調試,并觀察調試后的程序運行變化。在授課環節中,教師可引導C層學生將延時與出題的數量進行改動,并觀察程序運行變化;可引導B層學生完整地呈現調試后程序的運行并要求其說明調試改動情況;可引導A層學生結合自己的想法增強“最強大腦”游戲的難度。授課分層的意義在于學生均能夠在本節課學習的過程中獲得編程的喜悅,不同層次學生的信息素養均能夠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此環節中,教師可相機組織班級學生開展小組合作,依照上文中所設計的分組表對班級學生進行排序,并整合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側重點,通過小組帶動使C層學生對B層、A層學生的操作任務有一定的了解,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遞進發展。

四 練習分層

課堂練習作為高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一個關鍵環節,對于學生信息技術實踐應用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作用,教師設定有層次的練習內容可保證班級學生在現有的基礎上整體實現知識的鞏固與能力的提升。以《表格信息的加工與表達》為例,在課堂練習環節教師可結合A、B、C層學生的基礎、能力,對課堂練習內容進行分層。首先,C層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知識基礎較差,所以在設定練習內容時,教師可將教材中的簡單題目作為該層學生主要的練習內容,使他們能夠認識常用的表格數據,并能夠應用Excel軟件進行數據錄入刪除、數據修改、工作表新建等簡單的編輯操作。其次,B層學生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知識基礎良好,所以在設定練習內容時教師可將其設定為階梯型,使他們能夠通過數據分析解決較為簡單的實際問題。最后,A層學生具備較好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與知識基礎,在C、B層學生練習內容的基礎上,A層學生要能夠根據教師給出的數據應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具體的分析并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

五 作業分層

作業對于學生鞏固所學知識具有重要意義,同時有效的作業布置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具有積極作用。但在作業分層方面,教師不應將作業的內容局限于學生的知識基礎與能力。筆者建議教師可將班級學生作為一個整體,依據學生的喜好偏向對學生進行分層,或教師結合班級學生的喜好預設不同難度的作業以供學生自主選擇,使學生在作業方面變被動為主動。因信息技術課程并非高考科目,在高中每周只有2節課,所以教師在為學生布置作業的過程中應遵循精煉、高效的原則。以《程序的選擇結構》為例,教師可設置以下三個作業供班級學生自主選擇:①閱讀選擇結構的程序,背誦If語句、關系表達式等;②編寫商場打八折促銷香蕉的程序;③以相對較少的語句編寫比較數的大小的程序。教師也可以學生的喜好偏向作為切入點,將作業中的香蕉更換為某一游戲角色的套裝,比較同一角色人物不同套裝價格的高低。

六 輔導分層

在教學實踐中,輔導分層要求教師能夠掌握學生的學習動態,圍繞學生的學習需求,保護學生學習的自尊心,維護學生的學習熱情。就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教學而言,教師所能夠為學生提供的課后輔導機會相對較少,所以教師應秉承隨問隨答的原則,對待不同層次的學生所提出的問題均能夠及時地解答或提供幫助。在輔導實踐方面,對待A層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點到為止,鼓勵A層學生自主探究;對待B層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為學生提供必要的幫助,并鼓勵學生回顧以往所學知識解決問題;對待C層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應全過程地為其進行解答,必要時可花費一定的時間或精力以線上教學的形式講解。

綜上所述,本文從六個層面對分層教學法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分析,通過分析可知分層教學法的實踐應用需要教師立足于教材與學情。分層并非一成不變,所以教師在分層教學實踐應用過程中還需重視分層的動態調整。信息技術教學雖然并非高考學科,但信息時代學生的信息素養已經是學生走向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項能力素質,所以對信息技術教學的優化以及相關教學模式在課程教學中應用的理論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單位 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西川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