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負,只是正確答案的一半。教育需要秩序和平衡,如果減負只做減法,就會破壞這種秩序,原來的秩序打破了,自然需要構建新的秩序,如果不能建立新的秩序,只是盲目跟風做減法,就會出現混亂和失衡。因為不管是“雙減”還是“課后服務”,都直接牽涉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培訓機構五個行為主體和利益主體。如果不能對五個行為主體進行深入、系統性的綜合思考,只是盲目在表層上完成上級的工作要求,勢必會出現連鎖反應式的問題和矛盾,使國家的政策措施難以真正落地。

所以減法是糾偏,加法才是重點。學校的教育體系如果搭建得不科學,是不能承載改革期望的。如果仔細閱讀《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30條內容,我們會發現有16條都在做加法。綜合素質被提升到了突出地位,教育主陣地將回歸校園。治理培訓機構是治標,問題根源依然是要科學搭建學校教育體系,迅速而切實地提升校內教育教學質量,讓學校教育體系回歸主體地位,以減少家長對校外培訓的需求。

那么如何搭建科學的學校教育體系呢?“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陜西省教育廳提出打造“三個課堂”,以全面推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構建思路,以“三個課堂”為陣地,遵循教育規律和青少年成長規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五育”并舉,突出因材施教。“第一課堂”應對學業期待,“第二課堂”應對興趣期待,“第三課堂”應對社會化需求。具體而言:

“第一課堂”是“雙減”的主陣地

所謂“雙減”,就是要減掉過重的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那為什么會有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呢?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學校課堂教學的效果不理想,為了讓學生在未來人生重要的篩選性考試中勝出,教師加重學生作業負擔,家長送孩子去培訓機構。這里課堂效率問題是因,課余負擔過重是果。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要讓“雙減”真正落地,“第一課堂”必須有革命性的改變和提升。要從文化氛圍創設、課堂模式建構、學習內容統整等維度來深化、深耕課堂改革。首先要變“學科課堂”為“育人課堂”,深刻認識所有課程的社會屬性和情感教育價值;其次要打破指向群體的班級講授模式,創設關注每一個學生發展的差異化課堂;再次要打破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以教室為中心的“三教中心”模式,創設以學生為中心、以課程為中心、以學習為中心的新型課堂。最后要打破傳統教學的時空界限,創設技術賦能的“E時代課堂”。

“第二課堂”是“雙減”的百花園

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使用“第一課堂”之余的自由時間呢?指向興趣特長的“第二課堂”將會發揮重要作用。每一個生命都是與眾不同的,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特質和愛好,如果說“第一課堂”是“百舸爭流、千帆競渡”,那么“第二課堂”則是“鷹擊長空、魚翔淺底”。所以相較于指向學業達標的“第一課堂”,“第二課堂”應該是一種“揚長教育”,學校應該整合各方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課程選擇,學校可以從兩個維度來設計架構“第二課堂”課程體系,橫向層面可分為生活課程、學術課程、科技課程、藝術課程、運動課程、心理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國際視野課程等類型;縱向層面可分為基礎型課程、進階型課程、項目式研究型課程等多個層次,使每一個孩子的智慧與能力充分發展。

“第三課堂”是“雙減”的大世界

以研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勞動教育基地、文化博物館等為教學空間的“第三課堂”致力于帶著學生走向世界。是“行萬里路”的教育,讓學生在參觀、聽講、體驗、交流、介入中學,強化校內教育中缺乏的生活教育、環境教育、生存教育等,使學生在綜合實踐活動中獲得智慧,從而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在真實情景中解決問題的能力。

綜上所述,“雙減”政策要真正落實,我們應立足“三個課堂”,“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時代不斷演進,出題的內容不斷更新,我們應當做人民滿意的“答卷人”,不忘初心、勇毅前行。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咸新區第一初級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