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統籌使用教育編制資源 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發布時間:2022-03-25 15:14:5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大連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妥善處理嚴控機構編制與滿足發展需要之間的關系,從供給側發力調整優化義務教育學校編制結構,促進教師跨區域流動,提高編制使用效益,滿足中小學教育教學需求,著力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18年以來,市本級為城區義務教育學校調劑編制625個、城區挖潛事業編制546個,引進年輕優秀教師2487名、消化超編教師2015名,全市義務教育學校158個“大班額”全部消除。
找準癥結,多部門聯合施策。針對老城區生源減少、義務教育學校編制和教師資源相對“過剩”而新城區因生源增加出現教育資源“緊缺”的復雜局面,市委編辦以深入推進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提出“瘦身”與“健身”相結合、區域統籌和動態調整相結合的工作思路,會同市教育、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部門,在深入調研分析基礎上,聯合印發《關于統籌使用城區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促進教職工合理流動有關工作的通知》《關于推進中小學教師“縣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等文件,創新義務教育學校編制管理,促進教職工跨區域合理流動。
聚焦統籌,把方向持續發力。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通過全市統籌使用編制、城區內部交流、跨區域調劑等方式,推動各城區義務教育均等化發展、可及性服務,提高機構編制和教育資源使用效益。統籌使用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重新核定義務教育學校教職工編制,超編地區高于標準核定的編制數相應核減,在嚴格控制的同時按“退三進一”原則引進年輕優秀教師解決結構性缺編問題;缺編地區所缺教職工編制,通過本地區事業編制挖潛和市級統籌等方式逐步核增到位。積極引導義務教育學校教師跨區流動,依托教育事業發展中心建立市級教師跨區域流動交流平臺,規定缺編地區從核增的教職工編制內預留不低于30%的崗位,用于接收超編地區流入教師,并保證流入教師在職稱評審、崗位聘用、考核評優等方面的待遇,推動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從超編地區向缺編地區流動;流動產生的結構性缺編,可按“減二增一”原則核增年度教職工補充額度。推進“縣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各區市縣細化“縣管校聘”管理制度改革工作方案,按照“按需設崗、競聘上崗、按崗聘用、合同管理”的原則,強化分工合作,分步實施、穩步推進;教育部門在核定的編制和崗位總量內,依據課程方案、班額、生源以及學校布局、交流輪崗等情況,調劑使用本地教職工編制和崗位,報各地區機構編制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備案,實現教師人事管理由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轉變,為教師合理交流輪崗提供制度保障。
市區聯動,抓落實務求成效。市委市政府大力推動,各地區及相關部門積極作為,持續優化調整城區義務教育學校編制和教師資源結構,確保各項創新舉措落地見效。強化市級統籌,從市本級調劑編制用于鼓勵缺編地區招聘引進年輕優秀教師,用于按缺編地區挖潛數量的1—3倍核增當地義務教育學校編制,以及用于引進超編地區教師。激勵地區挖潛,鼓勵各城區核減壓縮義務教育學校領導職數、工勤編制,全部用于配備一線教師;全力實施“縣管校聘”制度改革和緊密型教育集團建設,全面優化區域內義務教育資源配置;強化教師考核管理,推動超編、不勝任教師調整至其他事業單位或引導提前退休,清理借調教師。完善服務保障,以全省統一部署的事業單位改革為契機,由區縣整合中小學教師人才服務、基本建設服務等教育部門所屬事業單位,組建市、區教育事業發展中心,強化對教育事業的服務和保障。同時結合正在開展的市屬事業單位精細化管理工作,推動市教育事業發展中心優化完善人員編制結構,聚焦主責主業引進人才,更好發揮功能作用。
來源:教育部官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