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標準下學生物理學習興趣的激發
作者:任紀國
發布時間:2022-03-21 16:05: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物理的積極性,成為很多物理教師深入探討、研究的問題。在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物理學科的特點精心設計教學內容,利用物理實驗,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讓學生從實驗現象中認識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下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教學經驗,從五個方面對培養學生物理學習興趣展開論述,以期為其他同仁提供幫助。
一、運用情感教學,觸動學生的心靈
古語云:“親其師,信其道;尊其師,奉其教;敬其師,效其行?!苯處熛胍玫綄W生的尊重、愛戴,就必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要深入到學生的生活,了解學生所遇到的問題和困難,想方設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和困難。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學生從中就會感受到教師的關心和愛護,就會對教師產生親近感,教師教導學生時學生就會心悅誠服,這樣自然就能順利完成教學目標了。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樸素而優雅的儀表,較強的專業能力,對學生要有愛心和耐心。這樣一來,學生時刻都會感受到教師的無窮魅力。
二、質疑問難,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
“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痹谖锢斫虒W過程中,教師一定要根據學情,設置符合學生實際的問題,盡量讓學生“跳起來就能夠摘到葡萄”,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鍛煉學生勤于思考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此外,教師還要想方設法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要為學生設計難度適中的問題,讓學生不斷獲得成功的喜悅,他們就能認真鉆研問題,積極提高自己的綜合能力。例如,在講授“大氣壓”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這樣提出問題:大氣壓在我們平常生活中存在嗎?很多學生說沒有感受到。這時,教師可以準備一個盛滿水的杯子,選一名學生上講臺進行演示,讓他將一個比較硬的紙片放在杯口上,然后將杯子倒過來,紙片緊緊地貼在杯口上,水沒有倒出來。學生通過觀察,他們就會明白大氣壓的確是存在于我們周圍的。此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馬德堡半球實驗”的視頻,同時提出問題:就是這么一個小小的球體,但是這么多匹馬卻拉不開,為什么?問題的提出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他們就會想盡辦法了解大氣壓的力量到底有多大。正是因為教師很好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才會更認真地思考,教師設置的教學目標才會得以實現。之后,教師還可以為學生演示另外一個實驗:將一個試管裝滿水,并在試管里面放上兩只小蝦,加熱試管的上部,不一會兒,試管上部的水就沸騰了,而下面的兩只小蝦還在自由自在地游動。但加熱試管的底部時,里面的小蝦就變紅不動了。如果剛開始加熱,馬上把兩只小蝦拿出來放在清水里,它們就慢慢地活過來了。實驗結束后,學生經過討論普遍認為:缺氧會使小蝦很快窒息,水的導熱是通過對流完成的。學生通過親身經歷、思考分析得出的結論,他們在很長一段時間都忘不了。
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想實驗的結果,再通過實驗進行驗證,學生的探究興趣會大大增強;還可以找一些生活中“眼見不為實”的現象,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拓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如“放入水中的小木棍變彎了”“相同重量的鐵塊和棉花在真空中是否同時落地”“人為什么不能兩次踏入同一條河流”“用火柴盒能把水燒開嗎”,等等,這種教學方式能使學生對物理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學效率也會得到極大的提高。
三、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
物理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我們的生活中處處有物理。只有讓學生走進生活,真真正正地感受生活中存在的物理現象,學生才能更深入地理解物理普遍規律,了解、研究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因此,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課內課外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生活中感受物理現象的存在。如牛頓從“蘋果落地”中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瓦特看到水壺中的水燒開時蒸汽會頂開壺蓋,從而受到啟發,發明了蒸汽機;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并找出了產生交流電的方法,從而發明了發電機,等等。由此可見,教師只有把物理與學生的生活聯系起來,學生的興趣才會更加高漲,學習起來也會勁頭十足。例如,我們乘坐公交車時,由于特殊情況司機緊急剎車,我們的身體就會前傾;騎電動車時,即使我們停止供電,電動車也照樣會行駛一段距離,更不用說下坡的時候了。教師在具體情境下引入“慣性”的有關內容,學生會很容易理解。如讓學生思考:為什么夏天用棉被蓋著冰糕不容易融化。學生經過討論后發現:用被子隔開,減少雪糕與空氣的接觸,溫度上升緩慢,融化得也就慢了。通過這些現象,學生就會發現自己的周圍處處有物理知識,他們學習物理的興趣也就更加濃厚了。
四、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
學生比較喜歡語言詼諧有趣、條理性強、知識淵博的教師。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將學生的興趣充分激發出來,學生才能輕松、愉快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例如,有位教師在講授“勢能、勢能和動能相互轉化”這部分內容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我們在教室里,突然上面掉下一根鵝毛,馬上就要砸到你的頭上了,你會怎么做?有的同學說用手趕走就是,還有的說沒關系讓它落下來就是。教師接著問道:那如果是日光燈掉下來呢?動作快的學生馬上躲開了,動作慢的就有可能會被擊中,有些學生以為地震了迅速大喊逃跑。這時,學生都哈哈大笑起來。在這種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中,教師再引入勢能的相關內容時,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自然就很高。接著,這位教師又引入了一個事例:一個不滿周歲的小孩子正在13樓的陽臺上玩耍,母親因為有點事情到樓下去了,小孩子玩著、玩著就想看看窗外的風景,于是開始往窗戶上爬,樓下的母親看到后大聲驚呼:“別動!別動!”但是,孩子看到母親后,還以為是母親讓她下去,就從陽臺的窗戶爬了出去,在她即將要掉地上的時候,剛好一位阿姨路過,趕忙伸出手接住了這個孩子。孩子到醫院檢查后只是稍微有點皮外傷,但接她的那位阿姨胳膊卻骨折了。這位教師說著、說著停了下來,學生似乎還沉浸在事件的驚嚇中,教師不失時機地提出:這么小的孩子為什么會把那位阿姨的胳膊砸斷呢?學生七嘴八舌地議論著,一致認為:隨著小孩下降高度的變小,速度就會加快,這樣勢能就變成了動能,所以才會出現這種結果。有的同學還專門舉了例子:運動員跳水、小朋友蕩秋千等都是勢能和動能相互轉換的結果。從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教師只有給學生創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并且用富有感染力的語言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才能讓學生深入地思考問題,教學目標才能順利實現。
五、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興趣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電子白板、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手段已經廣泛應用于教學之中。教師通過模擬實驗,并輔以視頻和音頻等,就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加濃厚。例如,在講解“光的反射”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電子白板上為學生播放“國慶節前,華燈初上的夜晚,北京天安門廣場燈火輝煌的視頻”,還可以為學生播放“夜晚城市街道上絡繹不絕的車流和閃爍的燈光,以及哈爾濱‘冰燈節’那晶瑩剔透的冰燈的視頻”。學生看了這些賞心悅目的視頻后,他們對五顏六色的光有了一個大體的感受,這時教師再適時引入反射的內容,學生理解起來就非常容易了。又如,光的衍射現象學生不容易理解,但是通過多媒體課件的展示,學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物理是一門注重實驗的基礎課程,學生只有動手操作了,才能對其中的實驗現象有直觀的認識?!凹埳系脕斫K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就是這個道理。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勤動手,多實踐,積極參與課堂活動,這樣才能培育學生的物理學科素養,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作者單位 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第四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