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策略
作者:陳 慧
發布時間:2022-03-21 16:03: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數學具有較強的邏輯性、抽象性,是小學階段的重要學科。在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已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但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年齡較小,課堂中也難以長時間保持注意力,在數學學習上存在一定難度,運算速度慢、效率低、質量差等問題較為常見。因此,為了實現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這一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深入分析現階段運算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積極更新自身教學理念,結合實際情況探索出提升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有效策略。同時,在應用不同策略過程中,教師還要對教學策略進行不斷優化,以豐富數學課堂教學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構建生動、活躍的課堂,進而讓學生在興趣高漲的學習環境下不斷提升自身的運算能力,為后續的數學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一、現階段學生存在的問題
1.缺乏耐心
在小學數學運算過程中,缺乏耐心是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而導致這一問題的原因多與學生對數學運算興趣不足、重視程度不高有關。由于數學知識較為復雜,學生面對大量枯燥的數字時,他們的學習興趣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加之受傳統教學的影響,使得學生對數學運算不感興趣。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生遇到計算題時往往會粗心對待,從而出現運算錯誤的情況。同時,在遇到較為復雜的數學運算題時,學生要反復進行計算,導致其不耐煩情緒明顯,甚至出現排斥心理,自然數學題運算的質量就不會高。由此可見,學生對數學運算缺乏耐心是影響其運算能力提升的一大問題。
2.缺乏良好的習慣
對于小學階段而言,學生正處于學習認知構成階段,并未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在數學運算上也是如此。當學生進行數學題運算時,運算過程混亂是其缺乏良好學習習慣的主要體現。例如,有學生用已經使用過的稿紙進行運算,使得運算結果混亂。部分學生甚至在課本、書桌上進行運算。可見,這些不良的運算習慣都是影響學生運算能力培養的重要因素。同時,在遇到運算錯誤的數學題時,粗心、沒看清等成了學生的主要借口,大部分學生并未認識到這是由不良的學習習慣造成的。此外,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僅重視學生的數學成績,而忽略了對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加之小學階段學生的自制力差,使其在學習中并未獲得有效的指導和監督,從而影響了他們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因此,要想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教師必須糾正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以確保其運算的有效性,長此以往,就可以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了。
二、小學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的有效策略
1.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但在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是較為常見的。主要是因為多數教師沿用傳統“灌輸式”“填鴨式”教學模式,使得課堂十分乏味。然而,運算作為數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質量也會受到學生學習興趣的影響。因此,要想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我們就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解決他們在數學運算上缺乏耐心的問題。
創設教學情境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其能為學生提供直觀、形象的教學過程。例如,在“加法”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周末,我想去超市買蘋果、香蕉和橙子。如果1斤蘋果5元,1斤香蕉3元,一斤橙子4.5元,那么我各買一斤需要花多少錢?要是我先付蘋果錢,再付香蕉和橙子錢,這個支付方式是怎么樣的?通過為學生創設具體的情境,能讓他們獲得最直觀的感受。同時,在交易情境下,還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學習興趣得到激發。當學生在交易情境中進行思考時,教師引入“加法法則”的相關知識點,指導他們運用加法知識解決這一問題。創設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情境,能讓學生在學習中減少陌生感,這樣也有利于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同時,直觀形象的教學情境,能讓學生在課堂中保持長時間的注意力,長期以往,就能達到培養學生運算能力的目的。
2.引入課堂游戲,活躍課堂的學習氛圍
在傳統小學數學教學中,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得課堂氛圍十分枯燥。同時,針對小學數學運算內容,大部分教師多選擇長期、反復的題海戰術,這不僅導致學生產生厭倦感和疲勞感,還嚴重影響了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因此,在數學運算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提升數學運算的趣味性,通過有趣、豐富的運算方式來提高學生對運算的興趣,從而培養其運算能力。例如,在“倍的認識”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組織學生開展“尋找小伙伴”的課堂游戲。首先,給每一位學生發放數字卡片,如2、4、8、16、3、6、9、18等。由教師向學生示范:“在喊到3或3的倍數時,相應的學生聚集在一起,并拍手示意。”其次,由教師喊口令,學生在聽到口令后根據自己的數字卡片進行計算,并找到自己的隊伍。在一次一次的口令中,學生的運算速度不斷加快,如此他們就有效掌握了倍數的概念。最后,在游戲結束時,教師讓學生寫出100以內3的倍數,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并讓學生在運算過程中探索倍數的規律。課堂游戲教學的應用,十分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心理特點,使其能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從而活躍課堂氛圍,在這樣的學習環境中,學生自身的數學運算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3.巧用探究任務,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越來越明顯。然而,在小學數學運算教學中,由于數學知識的復雜性,導致學生的主體地位不高,且部分教師依舊沿用“以教師為主導”的傳統教學模式,這就導致學生在數學運算中難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無法對數學運算進行深入探究,導致運算能力一直得不到提升。因此,在小學數學運算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設置探究任務,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算思維。例如,在“扇形統計圖”的教學中,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給學生布置一個探究任務:請你們在放學回家后,統計小區跳廣場舞的人數、男女、年齡等,并計算出性別、年齡的比例。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分享自己的統計結果以及相關運算過程。在分享過程中,教師問學生:“這樣的統計運算,還能運用在哪些方面?”學生的回答多彩多樣,如“在對學校人數的統計上、工作中統計各類數據等”。通過探究任務的設置,能讓學生完成自主探究,并在探究中感悟數學運算的意義。同時,通過不斷探究,能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其在探究中不斷培養自身的運算思維。
4.豐富運算教學方法,提高運算的教學質量
在小學數學運算中,教師要善于應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多種運算教學方法來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算習慣,從而提升數學運算教學質量。例如,簡便計算是一種靈活且快速的運算方法,它能加快學生的運算速度。因此,教師可采用簡便計算教學,讓學生在練習中掌握這一運算方法。如在“混合運算”教學中,教師出示例題:小紅的媽媽給她54元,奶奶給她30元,小紅花了23元買練習冊和筆,那么小紅還剩下多少元呢?通常情況下,學生根據題目會列出54+30-23=( )的式子,這種列出式子再進行計算的方法,會無形之中增加學生的運算負擔。因此,教師指導學生采用簡便運算,即54-23=31,31+30=61,這樣的方法口算就能得出答案。通過如上操作,不僅能提高學生的運算速度,還能確保運算的準確性。隨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增加運算難度,如設置包含加減乘除混合運算的數學題。通過指導學生采用簡便計算,能讓學生在后續數學題的運算中靈活應用該方法,如此就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運算習慣了。此外,針對學生的數學運算習慣,教師還要從認真讀題、驗算過程等方面著手,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學習中受到啟發,從而養成良好的數學運算習慣。
總而言之,在教育教學改革的大背景下,培養學生運算能力也成為小學數學教學的重要目標。教師要積極打破傳統教學理念,重視對學生運算能力的培養,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基礎,培養他們對數學運算的耐心,同時運用豐富的運算教學方式有效培養學生良好的運算習慣,使其在學習中能不斷提升自身的運算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小學數學中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是一項艱巨而漫長的任務,教師必須持之以恒,不斷進行探索與實踐,進而獲得培養學生運算能力更為有效的方法。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宿豫區廬山路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