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的應用
作者:李 鳳
發布時間:2022-03-21 15:53:5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語文是整個小學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學生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與課堂教學形式有著直接的關系。合作學習是強化學生理解能力、拓展學生視野和思維的關鍵。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積極地融入師生互動,可以形成良好的課堂氛圍。基于合作學習和互動需求,我們運用混合合作學習、隨機合作學習等互動模式,讓學生充分參與到教學進程中,以此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
一、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的實踐價值
在小學語文教育改革不斷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教育教學需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中,主要是通過“教師講學生聽”的方式來完成教學任務,這種課堂缺乏積極互動,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而且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也不能得到有效激發。在當前小學語文課堂中融入師生互動,可以很好地培養起學生的課堂關注度和參與度,教師能夠引導學生通過思維的發散和運用,提出問題并探究解決,使得課堂生充滿生趣。小學語文合作學習,是一種能夠讓學生自主構建課堂進程,并充分發揮學生思維能力的一種合作過程,在課堂的有效合作中能激發學生的自信心,并培養他們的溝通交流和表達能力,這對于學生的素質培養而言,是十分有利的。在實踐教學中,越來越多的教師將合作學習作為促進課堂教學發展的重要手段,他們運用師生互動的方法,使得學生進入良好的學習狀態,同時加以科學引導,讓學生在合作的模式下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進而實現教學目標。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教師要轉變課堂角色,由傳統的教學模式轉變為指導學生去探究和總結知識與技能,讓學生在師生互動和合作學習中,逐漸掌握學習方法,最終提高教學成效。
二、師生互動在小學語文合作學習中的運用途徑
(一)小組合作學習互動
小學語文課堂的合作學習,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各自承擔的小組職責,激發學生的責任感,并培養他們的合作意識。小組合作學習的關鍵,是小組成員的構成。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應采用科學合理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合作小組。小組成員應具備不同的學習特點,不能僅根據成績來劃分小組,如把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放在一組或者將學習成績較差的學生放在一組,這樣會影響到小組之間的競爭效果,也會打擊部分學生的自信心,這不利于小組內進行語文知識的充分討論。合作小組的規劃上,教師要考慮學生的語文學習情況和意愿,進行多層次、多特點分組:小組中要有平時成績較好的學生,也要有擅長交流互動的學生。如此在實施小組合作以及互動學習的過程中,學生之間才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火花”,進而形成小組內的優勢互補、共同進步。
例如,在講到統編版五年級上冊的《太陽》這篇文章時,教師就可以積極利用小組合作學習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篇文章屬于科普文,主要以科學的角度來解釋太陽的特點以及它對地球的影響等。學生對太陽并不陌生,但他們對于太陽的印象僅停留在“它能發光發熱”這樣的程度上,對于太陽更多的作用不夠了解。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鼓勵學生基于小組合作將自己所知道的太陽特點和作用進行探討,并總結出太陽與整個地球、每個人之間的關系。由于這種合作學習方式輕松自由,學生可以在小組內暢所欲言,不會產生怕說錯、怕被笑話等心理。小學生的思維較為活躍,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成績好的學生也會在其他成員身上看到閃光點,如思維擴展范圍廣、課余知識積累多、與大自然有更多接觸等;而學習成績較弱的學生可以在小組合作中發現和體會到其他組員是如何去分析知識,并進行有條理的梳理和總結的,從而更好地掌握語文學習方法。教師在學生討論完成后,還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梳理描述太陽時的寫作手法,如比喻、擬人等。由于學生已經對課文有了全面細致的了解,當教師提出這個小組合作學習任務后,他們便會很快得出答案。教師也可以給學習小組釋放更多的自主選擇權,如讓小組成員經過討論后,以太陽的某個特點為核心進行寫作練習等,通過這樣的合作學習以及師生互動,使學習不再枯燥乏味,讓學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
(二)混合合作學習互動
混合合作學習方式,是一種區別于小組合作的課堂教學形式。混合合作不再限定合作的成員,而是通過教師指定某個學生提出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疑惑,然后讓全班學生共同合作進行解答的互動方式。在混合合作學習中,教師應提煉出學生中的典型問題、共同問題等作為混合合作探討的關鍵,這樣可以幫助學生有效把握語文學習內容的脈絡,并能夠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幫助他們提高語文綜合分析能力。
例如,在講到《將相和》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可以利用混合合作學習互動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文中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將相和》主要描寫了戰國時期趙國賢臣藺相如與武將廉頗之間的故事。課文所描繪的時代背景,是據現代較遠的戰國時期,學生由于歷史知識較為薄弱,在學習過程中對于人物以及事件會產生這樣或者那樣的困惑。在課堂上,教師可以基于混合合作學習來開展教學實踐。混合合作學習既可以關注到學生的不同問題,又可以像小組合作那樣自由地進行學習探討和發表意見。混合合作學習可以將全班學生看作是一個學習小組,這樣可以形成更大的教學推動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去閱讀課文,并通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提出問題。如有的學生會對澠池會上,秦王要趙王鼓瑟這部分存在疑慮:既然趙王不愿鼓瑟,為什么不像秦王那樣直接拒絕呢?教師對于這個疑惑,可以讓全班進行分析和討論。對課文進行過認真閱讀的學生,很快就會找到解答的關鍵,也就是在課文最初就已經說明的“戰國時候,秦國最強……”,也就是當時其他諸侯王都懼怕秦國,所以趙國國君即便不愿為秦王鼓瑟,卻迫于這種壓力不得不為之。當學生給出解答后,教師可以針對提問和回答進行評價,這樣能讓學生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對課文的理解還存在哪些不足,從而有針對性地予以補充和糾正。
(三)隨機合作學習互動
隨機合作互動模式,是在混合合作互動模式上進行的一種創新。混合合作互動中,提出問題的學生是教師指定的,而回答問題的學生則是全班學生。隨機合作是提問與回答的學生都是教師通過“搖號”隨機產生,這種合作方式會使學生的課堂注意力更加集中,也避免了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個別學生沒有完全投入的問題。
例如,在講到《我愛你,漢字》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通過隨機合作學習互動方式,讓學生不僅僅能更好地掌握課文內容,同時也能對“漢字”這一中華傳統文化精髓進行更深層次的領悟,進而感受漢字的魅力與價值。在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隨機方式讓學生在黑板上書寫幾個漢字,然后讓其他學生通過觀察和思考來開展合作學習探討,并對黑板上的漢字進行解析。如教師通過隨機方式點到一名學生,該學生在黑板上書寫了“旦”這個漢字。于是,教師先引導學生從“旦”的字形特點進行觀察和分析,然后再聯系“旦”的字義來解釋古人造字的智慧。教師給學生一定的空間和時間進行思考后,通過隨機方式來點名,讓點到的學生將自己的領悟講述出來。被點到的學生先從“旦”的構成上予以分析:這個字上部分是一個“日”字,下部分是一個“一”字(也可以看作為一橫),從字形的擬態形象上來分析,就好似一個太陽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而從“旦”的含義上來講,其主要是表達“早晨、某一天,或指農歷初一”等這樣與時間和日期有關的概念。這就使得“旦”字的形態與含義形成了統一,它有“開始的、最初的、第一的”內涵。經過這樣的隨機合作學習,可以使學生在各抒己見的過程中,發現其他學生回答的獨具匠心和新穎之處。教師在合作學習點評時,對于觀察細致、思考深入、表述清晰的學生要予以鼓勵,激發出他們的合作學習積極性,也可以通過這種隨機合作學習的互動方式,讓學生的獨立分析和表達能力得到鍛煉,進而提高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質量。
在現代小學語文教育改革進程中,以生為本的理念被更多教育工作者所認同,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參與機會,讓學生能夠積極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進而提高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課堂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在語文教學中構建一個學生可以自由發表見解的環境,這對于形成學生的語文學習自信心,以及學生之間、教師與學生之間形成緊密聯系的紐帶,改善課堂環境,建立融洽的學習關系,可以推進小學語文教學的穩步發展。
作者單位 陜西省神木市第一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