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評價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教師智慧的評價不僅能夠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還能夠培養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使學生更加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活動。

一、針對教學內容,進行正確評價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口頭評價一個學生通常會說“棒棒棒,你真棒”“你做得很好”“真不錯”等鼓勵性的語言,這是課堂上最常見的評價。激勵學生沒有錯,但這種口頭評價指向非常模糊,并沒有真正發揮課堂評價的作用。因此,教師的口頭評價必須入情入境,應情應景,這樣才能夠進一步引導、點撥和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欲望。

例如,四年級上冊第一課的主要內容是讓學生了解WPS軟件的啟動、退出,讓學生學習WPS軟件的操作及WPS文件的保存方法。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筆者以創設情境的方式為學生導入課程:“同學們,六一兒童節快要到了,李三同學想做一份電子小報,與大家一起分享養蠶寶寶的心得體會及注意事項。小報的內容主要包括他的心得體會、養蠶寶寶的數據記錄、相應的圖片,版面結構要整齊明快,色彩搭配要合理。請大家思考一下李三同學應該選擇什么軟件制作電子小報呢?”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有的說用記事本,有的說用繪圖軟件,有的說用WPS軟件等。對于學生的回答,筆者給予了及時的肯定,并為學生介紹了每個軟件的優缺點:記事本只能處理文字,不能處理圖片及表格;繪圖軟件不適合處理文字及表格,最適合畫圖;WPS軟件既能處理文字、圖片、表格,又能進行編排。

電子小報是學生非常熟悉的一種學習成果展示形式,它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興趣,還能夠調動學生探究知識的欲望。

二、尊重學生的想法,給予智慧評價

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會根據教材內容為學生講授電腦的具體操作方式及注意細節,讓學生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且每個步驟、每個環節完成的方式有很多種選擇。教師展示后,學生或許無法準確還原教師的每個演示步驟,但他們可以憑借自身經驗通過其他方式達到目的。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尊重學生的想法,給予學生更多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方法的優缺點。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筆者還是以電子小報為切入點為學生導入課程的,這種學生非常熟悉的教學方式能夠激發他們求知的積極性。在這節課中,學生的思維是積極的、活躍的,他們制作電子小報時找到了好幾種方法,筆者對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及制作小報的方法給予了肯定。這種智慧的評價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積極性及主動性。

此外,在教學過程中,筆者采用了多種教學方式,有效提高了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主動性,不僅為學生介紹了制作電子小報的不同方法,普及了信息技術知識,還幫助學生靈活掌握了使用計算機的方法,有效促進了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

三、關注學生動態,評價內容具體化

學生的行為動作其實就是他們的肢體語言。教師不僅要積極與學生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還要關注學生的行為動作,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及學習態度。只有真正掌握了學生的想法及學習狀態,才能夠更加有針對性地給予學生幫助,讓學生能夠準確地、迅速地掌握所學知識。小學信息技術課程都是一些基礎性的教學內容,對于學生而言,他們只需要學會操作電腦,熟悉一些常用軟件的使用方法即可。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較為靈活的方式細化評價內容,以此加深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程度。

輸入漢字一課的主要內容是如何使用智能ABC輸入法在WPS軟件中輸入文章。一般而言,影響輸入速度的因素不僅包括學生對鍵盤的熟悉程度,還包括學生所采用的輸入方式。在輸入文章時,筆者讓學生嘗試用詞組輸入,這樣就能夠有效提高輸入速度。在小學低年段,學生已經學習過智能ABC輸入法了,筆者為學生布置了相應的學習任務。例如,讀書月馬上就要到了,學校決定出一期好書推薦的電子小報,需要大家提供一些好的文章。筆者要求學生運用智能ABC輸入法在WPS軟件中將推薦內容制作成電子版。在講授智能ABC輸入法時,筆者十分關注學生的手部動作及行為動作,并及時給予了他們相應的幫助。此外,筆者特別肯定了學生的努力,極大地調動了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積極性,提升了學生學習的信心。

四、依托載體,強調評價的公正性及準確性

在信息技術教學過程中,教師一般會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的作品等進行評價,而忽視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筆者在實際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積極與學生溝通交流,共同制訂相應的評價標準,這個評價標準詳細到了每一個步驟的操作、每一個環節的要求。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根據評價標準制訂學習計劃,并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且完成的效率和準確率也會更高。

在制訂電子小報評價標準時,筆者與學生共同探討了文本的處理、排版布局、整體效果等。評價標準制訂后,筆者將其打印出來分發給每位學生。每次遇到一個大的項目,筆者都會將其分為幾個小項目,如文本處理要有明確的主題、方法運用要恰當、文字內容要符合邏輯等。每一個環節、每一個步驟都有相應的評價標準,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制作電子小報,并根據評價標準的要求進行修正。

此外,教師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努力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

五、突出主體,強調評價的互動性

評價不能只有教師對學生作品的評價,還要有學生之間的評價,也要有學生對教師教學方式的評價。評價對象不同,評價標準自然不同,得到的結論也必然會有差異。教師評價學生作品時要客觀、公正,并給予學生相應的肯定,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使學生改正不良的學習方法。學生通過相互評價不僅能夠加深友誼,還能夠從中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之處,這對他們修正作品有很大的幫助。學生對教師的評價同樣也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夠幫助教師了解自己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明確改進的方向,這樣教學效率就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例如,學生制作完成電子小報后可以上傳至班級微信群等網絡公眾平臺,也可以在班級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展示,其他學生進行評價,學生從中就可以了解自己在謀篇布局、文字輸入等方面存在的一些細節問題。此外,筆者以網絡公眾平臺為載體,讓學生對其中的作品進行客觀的、公正的評價。在網絡公眾平臺上,學生還可以點擊、查看其他班級學生的作品,通過分析他人的作品,了解他人創作電子小報的思路及創新點。筆者還將學生的電子小報放在網絡公眾平臺進行展示,讓其他班級的學生也有機會給出建議及評價。在下一節課時,筆者會讓學生查看其他同學的留言,及時了解同學對自己作品的評價。這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藝術鑒賞水平及創新意識,還能夠使學生在互相交流、互相評價中學習新的知識。評價的語言及方式是多種多樣的,如何做到既尊重他人又能表達自己的觀點,這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和鍛煉,對培養學生的交際能力有很大的幫助。由此可見,互相交流、互相評價是最為客觀且準確的評價方式,學生站在自己的角度看待同學的作品,就能夠從中發現同學作品中的優點,并反思自己作品的不足,從而進行自我修正,作品就會越來越完美,自己的審美意識和審美能力就能得到更大的提升。

總之,在信息技術課程教學過程中,學生不應是面對電腦枯燥的創作,而應當是在輕松活躍的教學氛圍中感受信息技術課程的魅力,學生學習信息技術課程的目的是在需要時能得心應手地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因此,在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有教師智慧的評價,還要有學生積極的交流。教師智慧的評價能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學習充滿自信,從而帶著愉悅的心情進行學習,這樣才能夠真正地、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進而提升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科素養。

作者單位 江蘇省南京市溧水區第三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