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雙高計劃”建設的現狀分析及實施高質量評價的策略探索
作者:楊茂芽 劉向紅
發布時間:2022-03-15 15:55:0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雙高計劃”作為國家職業教育現代化改革的關鍵舉措,對于我國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引領作用不斷凸顯。對于已經入選國家“雙高計劃”的197所高職院校,在建設過程中做好質量控制是關鍵。本文圍繞“雙高計劃”建設中存在的具體問題進行了系統分析,并針對高質量實施“雙高計劃”的評價策略提出了五方面舉措,對于高職院校“雙高計劃”的高質量建設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高職院校 雙高計劃 現狀分析 質量 評價策略
課題與基金項目:陜西省教育廳2019年度陜西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課題編號:19GY016);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2021年度課題(課題編號:2021SZXYB17)。
引 言
為了進一步落實國務院2019年2月發布的《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將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地位的類型教育的具體化,國家啟動了“雙高計劃”建設,旨在打造一批能夠在我國職業教育層面引領改革、支撐發展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群。同時按照《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經過第一輪遴選,56所高職學校入選高水平學校建設,141所高職學校入選高水平專業群建設,建設期為2019年至2023年,使高職教育目標邁向了新的高度。本輪“雙高計劃”的實施,是在國家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和推進職業教育改革背景下,職業教育質量提升過程的首個建設項目,其建設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高職教育高質量建設的步伐,因此做好“雙高計劃”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分析,探索確保高質量實施“雙高計劃”的評價策略具有重要意義。
“雙高計劃”建設現狀
“雙高計劃”第一輪建設周期為2019—2023年,是國家將高職教育列為一種類型教育后,在高職領域開展系統化建設的新的歷史使命。在本文截稿前,“雙高計劃”建設單位的《實施方案》《任務書》已經完成教育部備案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按照各院校自行制定的績效目標全力開展2020年建設任務,由于教育部財政部尚未公布“雙高計劃”如何進行階段性驗收和終期驗收,各建設單位也是邊探索邊建設,其中受“示范校”“骨干校”建設思維影響較大,對于“雙高”的高質量建設不利。
1.“被動式”實施“雙高計劃”
“示范校”“骨干校”建設能否通過的關鍵是建設期滿的一次性驗收,而“雙高計劃”建設驗收則更側重過程化管理,即把階段性分年度績效考核和五年建設總績效考核作為是否能夠通過最終驗收的關鍵。在教育部財政部積極探索制定“雙高計劃”績效考核辦法的背景下,“雙高計劃”建設院校正按照備案教育部《實施方案》《任務書》穩步推進各項建設任務。但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很多任務主要通過集中加班等方式在電腦上根據任務要求完成資料的準備,側重“材料本身”,而對于建設任務的具體內涵以及涉及建設任務的調研、實踐、驗證等環節投入時間不足,重材料輕內涵的問題比較突出,被動式建設“雙高”痕跡明顯。對于高質量實施“雙高計劃”的時間分配,大致應該確保實操占70%、材料占10%、統籌占10%和其余10%,真正體現“建設”的味道,而不是通過材料建設“雙高”。因此,需要細化研究“雙高”建設路徑,在實踐中建設“雙高”,并將建設成果及時應用在教學中,實現“雙高”建設由被動變主動。
2.“缺魂式”開展校企合作
2019年,國家針對職業教育密集發布了一系列重要文件,重點聚焦“三教”改革、“1+X”證書制度、產教融合型企業認證、教師教學創新團隊、實訓基地建設等內容,足以表明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雙高計劃”項目實施的關鍵路徑。然而在“雙高”建設任務的實施過程中,學校與企業合作深度不足,企業人員在院校教學、專業設置、“三教”改革、實踐基地建設、“雙師”教師培養、人才培養方案論證、高技能人才實踐指導等方面參與度低,院校教師在參與企業一線實踐、產品技術研發與改良、企業職工培訓等方面參與度同樣也不高,勢必會造成企業和院校之間接觸少、合作層次低、缺乏真正溝通等諸多問題,這對于正在實施的“雙高計劃”是必須深度解決的問題,否則“缺魂”背景下諸多“雙高”任務的高質量建設將無法保證。
3.評價方式突破性不足
高職院校經過“示范校”“骨干校”系統化建設,在學校整體辦學水平提升、重點專業建設、社會服務能力建設、共享型教學資源庫建設、教學建設與教學改革等方面通過了國家全面驗收,習慣性形成了院校自主建設、被動接受外部評價的迎評思維,而且這種被動式評價思維已深入人心。國家“雙高計劃”建設旨在通過“一加強、四打造、五提升”十大建設任務,打造一批引領改革、支撐發展、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職業學校和骨干專業群。因此必須改變現有的“被動式”“等待式”迎評思維,不斷創新質量評價的體制機制,激發院校自建自評的內生動力,突出各大建設任務實施過程中的階段性評價、問題反饋、診改、再次評價機制,確保建設任務的動態管理和高質量完成,避免被動式評價帶來的諸多問題。
“雙高計劃”建設的高質量評價策略探索
獲批國家第一輪“雙高計劃”建設的高職院校共計197所,涵蓋各專業領域,專業特色明顯。在制定備案教育部《實施方案》《任務書》的過程中,國家沒有明確最終的驗收標準,各高職院校結合學校特色和專業群優勢,自行制定建設任務和對應績效目標,導致績效目標的差異性非常大,這有利于推動院校特色化發展,但是也給“雙高計劃”建設質量驗收帶來一定的困難。因此,在“雙高計劃”任務實施的過程中制定科學合理的質量評價策略,對確保“雙高”建設任務高質量完成就具有了重要的現實意義。
1.按照央財資金投入規模建立分類評價體系
按照“雙高計劃”立項的A、B、C類“雙高”學校和B、C類“雙高”專業群每年對應獲批國家5000萬元、2500萬元、1000萬元、700萬元和400萬元資金支持級別,依據投入與產出相輔相成的原則,建立層級分明的分類評價體系。分類評價體系中要站在國家層面嚴格制定不同級別“雙高計劃”建設質量的基本評價指標,包括一些重點建設項目及績效目標等,指導“雙高計劃”院校按照一定規劃層級的建設目標開展或者優化建設,更有助于形成建設合力。同時充分考慮同一級別學校的自身特色和專業群優勢,由學校自行推薦一批具有院校特色的自薦評價指標,評價過程中針對不同央財資金支持級別,分別給予國家層面基本評價指標和院校層面自薦評價指標一定的權重系數,進而實現更高水平的“雙高計劃”建設質量綜合評價。
2.優化資金預算績效評價制度
備案教育部“雙高計劃”《任務書》已經針對既定建設任務制定了詳細的績效指標,屬于五年建設周期內的總體建設績效,而對于核心指標的分年度建設績效尚未明確,不利于“雙高計劃”實施過程中指標質量的動態控制,可能會出現“速成指標”“虛擬指標”等問題,影響建設質量。因此,需要進一步優化實施建設任務分階段績效評價制度。一是“雙高計劃”建設單位建立校級“雙高”建設任務績效評價監督指導委員會,專項負責“雙高計劃”建設期內任務建設目標績效的評價、監督與指導等工作,任務實施過程中,開展定期和不定期督促與指導;二是根據建設任務的建設目標、資金預算、創新程度、建設周期、建設難度等因素,科學合理規劃關鍵建設任務的年度績效,并進行細化實施;三是針對已經實施的建設任務,推行目標績效動態評估調整機制,對于實施過程中明顯不合理的績效,由“雙高”建設任務績效評價監督指導委員會組織專家進行論證,并及時進行動態調整,確保建設目標高效完成。
3.推行企業深度參與的多元評價制度
國家實施“雙高計劃”,預計2035年,一批高職學校和專業群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引領職業教育實現現代化,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優質人才資源支撐。其中企業和學生作為優質人才資源支撐的核心力量,是“雙高計劃”建設是否有成效的終極檢驗標準,因此建立企業和學生等深度參與的多元評價制度意義重大。一是充分發揮用人單位評價反饋系統的作用,及時收集用人單位對學生職業表現的評價和學生入職后對學校人才培養的建議等信息,作為動態調整學生培養舉措的基礎,強化內部評價,激發內生動力;二是積極借助第三方評價作用,定期針對用人單位和學生開展學生培養質量的數據分析報告,以驗證培養舉措的合理性,并及時進行動態調整,強化外部監控;三是國家層面“雙高計劃”的管理部門,針對“雙高計劃”建設單位上報的績效指標,定期進行綜合對比,及時發布評價結果,激發內部競爭,促進質量提升。
4.兼顧中省最新建設項目進行綜合評價
國家第一輪“雙高計劃”實施周期為2019—2023年,且《實施方案》和《任務書》也已經于2020年5月完成了教育部備案工作,正在按照既定建設任務實施建設。而教育部在啟動“雙高計劃”建設項目之后,又陸續啟動了課程思政、提質培優計劃、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學校和專業申報等項目,將職業教育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因此在“雙高計劃”建設評價中,一是需要將課程思政、提質培優計劃、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學校和專業申報等項目建設與“雙高計劃”有機融合,協同推進;二是在“雙高”建設年度評價、中期評價和終期評價的過程中,通過設置一定的權重,將國家大力推進的項目以及學校后續啟動的一些關鍵性任務有效納入“雙高計劃”,實施綜合評價。借助國家“雙高計劃”評價體系,助力學校的高質量發展。
5.有效實施基于評價反饋的動態預警與改進機制
基于高等職業院校成熟的內部質量保證體系,按照PDCA模式,積極依托“雙高計劃”建設質量過程評價,建立“雙高”任務動態預警與改進機制。一是按照“雙高”建設績效指標,制定分年度建設績效指標,并在教學質量管理平臺輸入數據,設立預警線,及時針對各類過程評價反饋數據,實時診斷,動態預警,限期改進,有效實施數據診改;二是建立定期巡視診斷與評價機制,針對動態預警信息反饋的問題,給予一定整改時間后,由項目負責人針對問題的改進措施、改進成效等情況進行匯報,專家組針對改進效果的有效性進行質量評價,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有效督促。通過不間斷進行綜合評價與改進,確保“雙高計劃”建設任務的高質量完成。
結 語
國家實施“雙高計劃”,是職業教育作為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地位類型教育的重要實踐,對高職院校而言非常關鍵。由于“雙高計劃”建設實施績效考核和動態管理, 2023年建設期滿后,2024年將實施新一輪遴選,全國高職院校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同臺競技。因此對于已經入圍國家“雙高計劃”的高職院校而言,需要深度對標“雙高計劃”建設績效目標,嚴格落實自查與自評舉措,把好質量關,高標準完成既定建設任務,為學校“十四五”期間邁向新階段和新一輪“雙高計劃”遴選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國務院關于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國發〔2019〕4號)[EB/OL].(2019-2-13).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9-02/13/content_5365341.htm.
[2]教育部,財政部.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教職成〔2019〕5號)[EB/OL].(2019-4-1).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04/t20190402_376471.html.
[3]教育部,財政部.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公布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建設單位名單的通知(教職成函〔2019〕14號)[EB/OL].(2019-12-13). http://www.moe.gov.cn/srcsite/A07/moe_737/s3876_qt/201912/t20191213_411947.html.
[4]何世松,賈穎蓮.高等職業院校“雙高計劃”項目實施的頂層設計、關鍵路徑與評價指標[J].職業技術教育,2020,41(14):6-10.
(楊茂芽、劉向紅: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發展規劃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