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順應職業教育發展研究
作者:張雨曦 麻淑濤
發布時間:2022-03-14 15:25:0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是以培養高技術應用型人才的英語能力為主要目標的職業英語課程。文章針對當前我國高職院校職業教育過程中公共英語教學出現的問題和瓶頸等,提出了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的改革策略,分別從教學目標的制訂、教學模式的重構、教學方法的變革以及教學評價的改革等角度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順應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路與具體的教學方法進行了研究,以期有助于深化教學改革。
[關鍵詞]職業教育 公共英語 職業能力 教學方法
課題: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POA”視角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大學英語教學的實踐研究》(課題編號:SGH20Y1547);2021全國職業教育科學研究規劃課題《高職院校大學英語SPOC模式的探究與實踐》(課題編號:2021QZJ064);2022年度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課題編號:2022SZX156)。
引 言
在傳統的高職院校教育體系中,公共英語作為一個多專業學生共同學習的公共基礎課程,沒有承擔過多的職業教育責任,在教學環節中未能重視職業技能培養與英語教學內容的充分融合,學生學習公共英語也多以應對期末考試和四六級考試為主要目標。然而,經過長期的職業教育實踐后,相關人士發現這樣一種類似于一般本科教育的英語學習模式,不能充分培養高職教育階段學生的職業英語素養,培養出的人才與實際崗位需求存在一定脫節。換言之,傳統的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已經無法適應職業教育的發展。本文基于當前我國職業教育公共英語教學工作中的問題,對高職院校公共英語順應職業教育發展的教學改革開展研究,著重針對教學目標、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等進行分析,探討了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順應職業教育發展的可能性。
職業教育發展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面臨的挑戰
1.課程性質視角
高職公共英語的課程設置參考本科院校的公共英語課程,但隨著職業教育的不斷深化,高職公共英語的課程性質漸漸轉變為提升高職院校各專業學生綜合素質、職業能力的課程。在職業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高職公共英語已不再是一個獨立的公共必修課程,而必須與高職教育各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相結合,為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提供服務。
2.教學視角
從教學目標角度分析,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目標逐漸由單一地提升學生的英語能力轉變為培養學生在各種一線工作場景下運用英語的基礎能力,因此,學校必須在跨語言、跨文化專業的背景下開展教學。從課程設置角度分析,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應以各專業未來工作的實際崗位需求為主線,融合基礎英語和行業英語的不同特征構建新的教學體系。從教學模式角度分析,高職院校應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學、做”為核心,突出強調公共英語的實踐性。此外,在教學目標、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等的共同影響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方法也已逐漸落伍,同樣面臨著來自職業教育改革的挑戰,英語教師應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職業教育發展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1.缺乏科學清晰的教學目標
高職院校的育人目標以培養學生的職業技能為主。我國絕大部分職業院校在開展非英語專業教學時,能以客觀、合理的方式制訂教學目標。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我國高職院校對英語教學目標的定位不夠準確,尤其是公共英語教學,該課程教學目標普遍缺乏宏觀、科學的政策引導,機械、建筑及藝術等不同專業的公共英語教學之間沒有明顯的區別,課程改革的方向、思路和具體方法也缺乏統一的認知。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需要達到什么目標,具體的課程安排原則以及公共英語如何與各大專業進行融合等問題始終未能解決。
2.課程設置與職業教育需求相差較遠
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公共英語課程為大班教學,各專業所使用的教材、授課教師、課時計劃、考核方法等完全相同,沒有根據不同的專業及學生需求進行系統的課程設置與安排。這樣的課程設置對高職教育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1)無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高職教育的生源主要包括普通高中畢業生和中專、技校畢業生等,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不同,學習態度及學習方法的掌握程度也存在較大差異。而大班教學是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長期在同一種教學環境下開展學習,高水平的學生無法獲得更加深入的英語學習,低水平的學生又會因課程難度較大跟不上整體教學進度。(2)無法與專業相結合。統一的大班授課無法根據不同專業開展課程融合,所傳授的英語知識多以英語讀寫為主,無法滿足高職院校學生進行跨語言交際、專業英語文獻讀寫譯等需求,無法為學生未來在一線工作提供幫助。
3.教學方法缺少職業性融合
教學方法的選擇并不完全取決于任課教師,而是由教學目標、教材內容、教師等多方面共同決定。對于高職公共英語而言,良好的教學方法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增強學生英語學習興趣、提高英語學習效率的作用。為此,我國眾多高職院校開始嘗試慕課、翻轉課堂等新型教學手段,并將這些先進的教學方法應用于公共英語教學環節。但因公共英語多以大班教學為主,在實際教學環節無法將英語與不同專業的職業環境進行融合,缺乏職業性融合的教學體系,其所關聯的教學方法改革也是最淺層次的改革,再先進、科學的教學方法都無法充分發揮作用。當前,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方法缺少職業性融合,已經成為高職公共英語教學面臨的最嚴峻問題。
4.教學評價無法擺脫傳統桎梏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評價機制仍沿用傳統的期末考核或四六級考核等方法,已經與高職教育的需求產生脫節。英語應作為一種高職院校畢業生未來從事一線生產、管理工作的交際工具,英語教學的評價應主要考慮英語與實際工作崗位的結合情況。對于高職院校學生而言,應將聽、說能力的提升逐漸轉變到讀、寫上,甚至應有更高的要求,以擺脫傳統的英語教學評價桎梏,使公共英語的評價結果能夠反映學生的職業水平。
職業教育發展下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
1.教學目標的制訂
在當今職業教育不斷改革的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需要從知識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進行轉變。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目標定位應格外注重將英語知識與專業技能相融合,在高職教育階段充分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跨語言交際能力。為了讓高職公共英語更適應當前的社會發展,制訂教學目標時應主要集中在以下兩點。
(1)使學生具備以英語為社交語言的專業技能
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需要充分展現不同專業的邏輯性、專業性,將英語作為高職院校畢業生工作中需要用到的工具開展教學,將教學目標定位于培養學生的英語社交能力、社交思維,結合不同學生的專業背景及學習情況,提升其英語應用能力。
(2)使學生具備以集體協作為出發點的社交技能
英語作為一種語言交流工具,具有較強的社會性、集體性特征。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學習,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以增強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為基礎,培養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避免其以后因英語能力不足而無法與同事、合作伙伴進行充分的交流與協商。
2.教學模式的重構
傳統的大班授課模式已經無法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給高職院校公共英語帶來的挑戰,開展分層次、分階段的教學已經成為未來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的重點。
(1)分層次教學
高職院校各專業在開學前可根據學生的英語入學成績劃分不同的學習梯隊,對于英語成績較好的學生可按照不同的專業大類如機械、土木、計算機、藝術、漢語言文學等進行劃分,不同的梯隊對應不同的教學目標、教材、教學模式等,從而滿足不同學習目標、英語基礎的學生的學習需求,提高公共英語的教學效率。
(2)分階段教學
在分層次教學的基礎上開展分階段教學,即在教學的第一個階段進行基礎英語教學,使學生充分掌握英語的基礎知識和語言應用能力;在第二個階段開展職場英語教學,著重培養學生應用英語開展職場交際、工作的能力,增強公共英語與職業的結合性;第三個階段開展行業英語教學,著重于提高部分高水平學生應用專業英語知識、技能進行專業文獻閱讀、科研交流的能力,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及綜合能力,為其以后就業奠定扎實的基礎。
3.教學方法的變革
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方法的變革應從強調新型教學手段、教學技術的應用,轉變為將新型教學手段和技術相融合,以凸顯高職院校的職業化特征,開展更深層次的教學方法變革。
(1)課堂教學的職業化
作為開展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重要場合,課堂基本承擔了絕大部分的教學工作。在職業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方法應以多種方式持續發揮課堂作用:第一,采用預設場景的情境對話式教學,在課堂上模擬未來工作場景,讓學生沉浸于場景之中,用英語進行溝通;第二,應充分把握高職公共英語與不同專業的結合點,通過英語實踐強調英語與職業、崗位的結合;第三,公共英語課堂應著重加強聽說訓練,夯實高職院校學生的基礎,提高學生的英語整體水平。
(2)學習內容的職業化
由于不同專業、不同層次學生的英語基礎水平存在一定差距,在組織高職公共英語教學內容時,教師可通過比較職業化的英語學習內容激發學生的英語學習積極性。在設置教學規劃和課程安排時,教師應將公共英語與學生未來的工作崗位相結合,依據專業需求進行劃分,對不同專業的學生設置針對性的學習內容,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均能夠通過公共英語學習獲得提升。
4.教學評價的改革
高職公共英語的教學評價需要擺脫傳統英語教學評價的桎梏,建立以培養高職院校畢業生未來職業素養為目標的考評機制。高職公共英語的考評不能僅以試卷考試為基礎,還應結合課堂測試、場景模擬測評、任務量化考核、集體協作能力考評等,通過職業化的考評原則和多元化的考評方式,充分提升高職院校學生的英語能力、交際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結 語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改革的持續深化,高職院校公共英語的教學目標、課程設置及教學模式等均發生了變化。筆者認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教學目標應從知識本位向職業能力本位進行轉變,注重與實踐相結合;課程設置應以分層次、分階段的課程安排代替傳統的大課模式;教學方法應根據不同專業類別的特殊性,在公共英語教學中凸顯高職教育的職業性;教學評價應采取多元化、職業化的考評機制,為高職院校公共英語順應職業教育發展提供幫助。
參考文獻:
[1]王亞麗.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校園英語,2020(10):93-94.
[2]袁錦芳.高職院校公共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現狀及對策[J].文教資料,2016(25):191-192.
[3]李禮.以職業素質為導向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文教資料,2017(28):224-225.
[4]盛曉輝.學習共同體視野下的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構建探討[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1,34(5):175-176.
[5]王萍,吳雁.現代教育技術下高職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探索[J].職業,2019(7):112-113.
(張雨曦、麻淑濤: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公共課教學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