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學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參賽體會
——以高職院校“課程育人”為例
作者:馮 華 王贊麗 付淑鳳
發布時間:2022-03-14 15:22: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本文以2020年陜西省學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中高職院校“課程育人”獲獎作品“心肺復蘇”為例,分享了課程思政教學設計和參賽體會,以期能對課程思政建設有所借鑒之用。
[關鍵詞]“大練兵”活動 參賽體會 高職院校 課程育人
課題項目:本文為咸陽職業技術學院2020年度“雙高計劃”建設專項研究重大項目“‘雙高計劃’背景下《病理學》課程思政建設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2020SGA04);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課題“基于課程思政改革提升高職護生健康指導能力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SGH20Y1675)。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共陜西省委教育工委、陜西省教育廳近年來持續開展學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主題活動。本文以參加的2020年陜西省學校思政課教師“大練兵”活動高職院校“課程育人”為例,分享參賽體會和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類課程中實施課程思政的教學實踐。
參賽案例
1.教學內容
教學內容為高職護理專業急危重癥護理課程中的心搏驟停與心肺復蘇。急危重癥護理課程為護理專業核心課程,開設在第四學期。而心肺復蘇是臨床護理人員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也是國家普及推廣急救技能的重要內容。
2.課程思政教學目標
根據高職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結合臨床護理崗位職業素養、護士執業資格證考試大綱和醫學生人文素養要求,確定急危重癥護理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即樹立“生命至上”理念,培養學生正確的生命觀。在系統梳理本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分解不同章節內容的具體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心肺復蘇部分具體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為:培養學生敬仰生命的人文精神,樹立生命至上的意識,理解中華文明人命關天的道德觀;培養學生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醫者精神和醫者仁心;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識,培養學生的高度責任感、愛崗敬業及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
3.教學設計思路
根據教學內容和課程思政教學目標,確定了本課程總體教學設計思路:以臨床真實任務為導向,問題探究為引領,以培養學生綜合職業素養為目標,實現教學內容和課程思政兩條主線的雙線并進。專業教學內容以知急會救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施情境導入、新知導學、問題導練、拓展導思的四導遞進理實一體教學,使學生面對患者時會判斷、懂原理、能搶救。課程思政以醫學生生命觀塑形、醫者精神和急救意識培養為主線,實現通用職業精神—醫學職業精神—醫學人文精神的層次遞進,將價值引領與科學精神有機結合,使學生樹立正確的生命觀,有強烈的責任意識和醫者精神。
4.教學過程
第一,課前任務驅動。采用翻轉課堂、任務驅動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完成知識準備和操作實踐后,對學生自學結果進行教師評價、學生互評、軟件評價等多元評價,然后根據學生學習情況設計課堂教學流程及重難點知識的突破方法。具體是:一是上傳心肺復蘇教學視頻、操作評分表,發布學習任務,查閱資料后回答問題;二是學生自學心肺復蘇視頻后梳理操作流程及要點,完成測試題;三是學生兩人一組在開放的急救實訓室模擬人上練習心肺復蘇并記錄復蘇結果,互相錄制心肺復蘇操作視頻并上傳至學習平臺,互相打分。
第二,課中四導遞進。一是情境導入。以目前我國猝死發生人數和急救技能掌握現狀數據分析,引出學習內容——院外心肺復蘇,進而引發學生對生命的思考和敬仰之心。
二是新知導學。教師解析心肺復蘇的概念,引導學生分析得出心肺復蘇的關鍵環節——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根據課前學生自學測試反饋情況確定此部分為教學難點。通過動畫演示分析的方式使學生理解通過胸外按壓和人工呼吸恢復循環和呼吸功能的原理,實現難點突破。展示心搏驟停后不同時間節點機體的變化,分析搶救黃金4分鐘,培養學生樹立時間就是生命的急救意識。
三是問題導練。主要解決課前操作練習中發現的問題。梳理心肺復蘇基本程序,示教講解胸外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CAB)各環節的動作要領和易錯點。學生操作驗證學習效果,教師可以通過歌訣總結幫助學生記憶。教師和學生分享校友人物——全國護理技能大賽一等獎獲得者的備賽訓練故事,激發學生苦練本領的熱情和追求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過一個超長時間心肺復蘇搶救案例分析,使學生樹立生命至上的觀念,培養學生的醫者仁心。
四是拓展導思。教師給學生分析特殊情況心搏驟停的處理,拓展學生的臨床思維,培養學生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可以設置問題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能力,比如:在院外遇到有嘔吐物需要復蘇的患者,沒有口膜或紗布,你會怎么辦?為什么?針對這一問題教師可以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先進人物的事跡和日常臨床醫護人員的事跡,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感,使學生進一步理解中華文明人命關天的道德觀。同時可以對比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各國政府所采取的不同的政策及疫情防控現狀,讓學生思考不同社會制度對生命不同的態度,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激發學生愛國之情。
第三,課后任務提升。教師及時發布課后學習任務,然后以任務為載體提升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專業技能服務社會能力、人際交往溝通能力,使學生能夠理解健康中國,了解中國傳統醫學,樹立文化自信。具體是:指導學生學習雙人心肺復蘇術并要求學生錄制視頻傳至網絡課程學習平臺;鼓勵學生多參加志愿者活動,把心肺復蘇技能教給更多的人,用專業知識服務社會;要求閱讀論文《心肺復蘇術發展史》,然后有針對性地談談中醫心肺復蘇對現代心肺復蘇術所貢獻的中國智慧。
參賽體會
1.組團隊
組建一支成員優秀、組成合理的比賽團隊是取得好成績的基礎。團隊成員組成建議應由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資深教師、專業思政課教師、信息化技術精湛的教師共同組成。團隊成員之間分工協作,統籌參賽內容的整體教學設計,課程思政元素的提煉和融入,教學文件書寫和教學視頻設計等。
2.善學習
團隊要充分研讀相關文件、教育理論,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及其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等,以及《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等文件精神,與黨的育人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并落實在自己的教學設計中。教師要關注時政與熱點,學習名家觀點及高質量論文,反復研究歷年優秀獲獎作品及分析研究評分要點,通過學習—分析—吸收—內化,最終找到符合課程的、能有機融入課程思政元素的有效實施路徑。
3.定內容
首先參賽教學內容應契合時代發展新需要。如要契合重大國家發展,如制造強國、數字中國、鄉村振興、新能源、健康中國等,契合產業升級、技術進步、人民需求等發展新需要,等等。其次參賽教學內容應有鮮明的專業特色。如要能較好地體現高職教學特點,實現理實一體教學,要符合學生學習規律,內容不宜過難或過簡,要具備鮮明的專業特色,等等。因此,建議選取專業核心課程。再次參賽教學內容易融入思政元素。如要易提煉、易結合、易升華思政主題,要易達到所設計的思政教學目標,要能達到實現價值引領的目的,等等。最后參賽教學內容易展示教學設計。如要求15分鐘內展示完整的教學環節,要能呈現教學設計意圖,要能展示教師教學基本功,要能達成可量化的教學目標,等等。
4.優設計
比賽應該是基于真實課堂而高于真實課堂的,所呈現的必須是一堂優質課,教學內容、課程思政呈現較高水準的教學設計,應是本課程、本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理念、設計理念的集中體現。專業內容的教學設計要能體現近年國家對教育特別是職業教育所要求的內涵精神。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一要有高度,要有一定的視野和格局,能實現政治認同、厚植家國情懷和實現價值引領;二要有亮度,既能體現職業教育特色,又有極強的感召力,能引起學生思想共鳴和碰撞;三要有熱度,要切合時政和影響力較大的社會事件,學生有興趣、愿意聽、能交流;四要全程性,課程思政元素應貫穿于教學內容全過程,有主線、有層次、有升華,與教學內容雙線并進,實現專業和課程思政雙教學目標;五要權威性,教學中所采用的課程思政元素必須來源新聞聯播、學習強國、人民日報等權威官方主流媒體,杜絕出現原則性低級錯誤;六要融合性,卓越的課程思政教學應該是專業知識內容的一種自然升華,二者既深度關聯又結合自然,不牽強、不植入、不千人一面,育人于無聲處。
5.控現場
比賽現場教學展示中要充分展現教師個人素養和個人教學特色,還要注意對評分點中一些難點環節的突破:如現場學生均為非專業學生,教學互動、學生主體地位、學生參與課堂如何實現?如因場地限制,教具難以在現場應用,情景與活動設計如何實現?職業教育特色如何體現?如因現場提供現代信息設備有限,現代信息手段與數字資源運用如何實現?等等。
結 語
課程思政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的重要舉措,是高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舉措。“大練兵”活動有效促進了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教師課程思政意識和能力的提升,教師要以賽促改,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內化為自覺的教學行為,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
參考文獻:
[1]萬林艷,姚音竹.“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教學內容的同向同行[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52-55 .
[2]齊鵬飛.全面實現思政課程與課程思政的同向同行[J].中國高等教育,2020(13-14):4-6.
(馮華:咸陽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王贊麗、付淑鳳:咸陽職業技術學院醫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