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高職院校全面擴招、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要求全面提升的背景下,各科的課程教學活動都應當從學科教學的基本內容和體系出發,構建更加完善的職業素養培養體系,以便為提升學生就業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奠定堅實基礎。本文在簡要概述職業素養相關概念的基礎上,分析了高職語文教學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的重要性,結合教學活動開展實際提出對應的培養措施,以期為優化高職語文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高職語文 職業素養 培養措施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榆林市科技局項目“楊家將民族精神的傳承與發展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CXY-2020-019)。


高職語文教學是培養學生良好語言和文字應用能力的課程,是高職教育的基礎性課程之一。做好高職語文教學,使學生具備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不僅是學生學習專業課程的重要基礎,更是其傳承母語文化,提升職業素養的基本要求。高職語文教師應當深刻認識語文教學的重要性,充分結合語文教學實際,以提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為基礎,更好地做好語文教學工作,真正將學生職業素養提升到更高水平。

職業素養概述

1.職業素養的含義

職業素養是源自于國外理論研究層面的概念,其最初進入我國是在20世紀80年代,直至2010年后,在我國職業教育高速發展的推動下,整體研究水平才不斷提升。簡要概述,職業素養通常被認識為是個人在職業活動各個環節中所表現出來的綜合品質。相關學者在研究中將其細分為職業思想素質、道德素質、文化素質、專業素質和身心素質,這五個方面是相輔相成、互相影響的,某一方面出現欠缺,就會使得職業素養的整體水平受到極大影響。

2.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時代內涵

職業素養具有較為豐富的內涵,在不同時代發展背景下,其內涵也會發生較大變化。我國社會主義建設進入全新時期后,職業教育地位不斷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培養體系更加完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也被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一方面,在國家層面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提出了更加具體的要求,尤其是工匠精神的培養,已經從政策引領轉變為具體的實施;另一方面,在社會和企業層面對職業素養的要求更加多元化,在企業用人成本不斷增加的背景下,入職學生不僅要具有良好的職業技能,還應當具有極強的再學習和自我提升能力,能夠通過最低成本的培養迅速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盡快適應職場要求。

3.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要求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的提升對其具體的培養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是開展的培養活動必須要有明顯的目的性。不僅要能夠提升學生的職業技能水平,更要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提升自身綜合素養。二是要注意培育內容的全面性。高職院校要綜合不同教育方式,構建新型教育理念,強化學生的基礎性職業素養培養,將更多有益于學生發展的元素納入培養體系中,形成良好運轉的培養體系。三是要確保培育過程的持續性。高職院校應引導學生正確認識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的重要性,使其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在整個職業生涯發展中,要能夠堅持終身學習的習慣,確保職業素養與時代保持同步發展。

高職語文教學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的重要性

1.語文教育是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

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是一個復雜且全方位的體系,在培養體系中,職業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是基礎的支撐部分,是學生求職就業的基本條件。但是在具體的培養過程中,職業思想素質和專業素質培養又受個人專業課程學習水平的限制,學生只有在具備高水平專業技能的前提下,才能夠實現這兩方面素質的不斷提升。新時代背景下,專業課程細化程度不斷提升,對學生的語言文字理解能力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這方面能力的提升,與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水平有關,尤其是在專業技術表述方面,如果出現了理解上的偏差,將會對專業學習造成嚴重影響。所以,語文教育是專業課程學習的基礎,只有奠定堅實的語文學習基礎,才能夠真正提升專業課程的學習水平。

2.語文教育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組成部分

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提出,為各階段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提出了框架要求,其中最基礎的部分就是要培養學生的文化基礎,而文化基礎又分為人文底蘊和科學精神。人文底蘊主要指學生在學習、理解、運用人文領域知識和技能的基礎上所形成的基本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取向,具體包括人文積淀、人文情懷和審美情趣等。這方面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學生大量的閱讀,而閱讀教學是語文教育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在高職語文教育中,不僅要引導學生學習和掌握語文教材的知識,更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拓展學生的閱讀空間,以便引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具備正確的價值取向,為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和終身學習習慣養成奠定基礎。

3.語文教育能夠完善學生知識結構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學生知識結構的完善與否,對其個人就業和終身成長有著重要影響,而知識結構的不斷完善,需要學生通過課外自主性學習而獲得。在這一背景下,學生必然要通過網絡、圖書館等多渠道,不斷加強自身學習。在自主性學習過程中,個人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能力會直接影響學習效率。對于語文教育而言,在教學過程不斷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提升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是教學目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這方面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地進行自主學習,彌補自身知識結構的不足,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素養,為就職就業和創新創業夯實基礎。

4.語文教育是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基本途徑

語文教學內容不僅承載識字、閱讀、寫作等基本的教學任務,還可通過文章內容的學習,更好地傳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自信、文化自信。當前,在高職院校教學體系中,多數學校側重于專業課程教學,以學生的實用技能培養為主。但是學校和教師都應該清醒地認識到,在學生思想道德素質培養較為滯后或者發生偏差的情形下,會對學生適應社會發展和健康成長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因此,應該在語文教育中大力宣揚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學生將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優秀品質內化至個人思想層面,并通過不同的實踐活動外化至自身行為中,這樣學生才能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才能夠真正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

高職語文教育對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的有效性

1.強化對學生主體地位的認識

在教學改革不斷深化的時代背景下,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進一步提升,促使高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逐漸加強。在高職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教學理念,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構建教學體系,提升學生的語文知識學習能力和應用能力,并以此為基礎提高學生的職業素養。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多數教師和學生僅是將其作為專業課程的補充,學習動機和出發點沒有放在個人素質提升方面,導致學生喪失了學習興趣,對語文學習不夠重視。在教學活動中,教師應以學生為主體設計教學內容,使學生認識到語文學習的重要性,主動開展語文學習,為提高個人職業素養而不斷努力。

2.在閱讀鑒賞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引導學生科學地進行閱讀學習并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是語文教育的基本內容。在目前的高職語文教材中,將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散文等不同題材的文章組合在一起,引導學生通過多種不同方式提升自身閱讀能力,有些文章已傳承數十年,能夠將邏輯思維能力培養與道德修養培養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不僅可以提高閱讀水平,還能提升自身道德修養。雖然這些文章對學生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應用沒有直接影響,但是能夠通過語言和表述體現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專業精神,能夠加深學生的文化底蘊。因此,教師必須充分把握課文內容與學生職業素養培養相互關聯的部分,有意識地強化這方面訓練,不斷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進而促進其職業素養發展。

3.在寫作訓練中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在高職學生就業中,多會面臨文字匯報等基礎性工作,有時還需要做好文字總結及宣傳工作。這些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專業的寫作訓練,尤其是對于從事商務活動的高職學生而言,其所需要進行的文字工作類型更加復雜。而語言文字表述的專業性與嚴謹性能否達到實際應用要求,對工作質量具有直接影響。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結合專業課程學習的基本要求,引導學生將專業寫作和個人日常寫作相結合,督促學生不斷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為提升就業能力做好準備。

4.將人文精神與職業素養融為一體

語文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其教學內容并不局限于語言文字的學習,還可通過優秀的文章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中,物質文化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科學技術的支撐作用不斷加強,但是人文精神卻越來越欠缺,成為限制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因素。在高職語文教學活動中,教師必須將人文精神培養與學生的職業素養培養有機結合在一起,通過一些富有哲理的文章讓學生深刻認識到人類社會生存發展的重要意義,全面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堅持在平凡的崗位上創造出不平凡的成績,實現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5.將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融入日常教學活動中

語文教育是中華民族的母語教育,是中華民族數千年優秀文化傳承的基礎,學生只有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學習,才能夠真正將優秀傳統文化傳承下來,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積極貢獻個人力量。高職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中堅力量之一,是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來源。在高職語文教學活動中,必須要強化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教育,以各種形式將其融入日常教學活動,引導學生正確認識自身職業定位,自覺提升自身專業修養和道德修養,使其在以后的求職和就業過程中能夠真正地將個人職業素養體現在實際工作中。

結 語

高職語文教育在學生職業素養培養中的作用是隱性的、長期的,對于高職語文教師而言,應當從革新自身教學理念入手,強化對教學方法應用和教學內容組織的重視程度,真正地將語文教學中蘊含的能量挖掘出來。這樣才能全方位地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職業素養,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楊娟娟.基于校企合作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培養模式的研究——以煤礦開采技術專業為例[J].科技資訊,2020,18(36):80-82.

[2]浦秦夏.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現狀、問題及對策研究[J].淮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0(6):81-83.

[3]白延泉,劉永昌.基于學生職業素養培育的高職育人工作研究[J].黑龍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6):154-157.

[4]曹軼.中國文化情境下的高職學生職業素養教育之思考[J].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16(2):44-47.

[5]文麗華,劉琳娜.高職語文課程培養學生職業素養的方法和途徑[J].科教導刊(中旬刊),2020(5):90-91.

[6]張月華.基于高職學生職業能力提升的語文實踐教學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4):83.

(王小芳:神木職業技術學院管理工程系)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