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高建設視域下高職院校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分析
作者:郭 飛
發布時間:2022-03-14 09:54:0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在我國職業教育高速發展的時代背景下,國際化發展不僅是推動“雙高計劃”建設水平的必然要求,還是職業教育改革深化,實現與國際接軌甚至是起到引領作用的基本前提。但是在實際建設過程中,受制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高職院校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面臨著諸多方面的新問題,本文在對相關概念簡要解析的基礎上,分析了高職院校教育的國際化發展面臨的一些實際問題,提出構建完善的國際化發展路徑,以期能為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思路,為我國高職教育整體發展貢獻力量。
[關鍵詞]雙高建設 高職 國際化發展
引 言
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多樣化人才、傳承技術技能、促進就業創業的重要途徑。在新時代背景下,高職院校要強化自身對國際化發展的重視程度,應在人文、人才培養和科技文化等方面進行深層次交流,以實現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的建設,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高地,創新服務平臺,建立高水平專業群,為我國技能型人才培養奠定堅實的基礎。
概念解析
1.雙高建設
雙高建設是由教育部、財政部結合社會主義建設發展的階段特征和現實要求,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方向為基本指引,所提出的中國特色高水平高等職業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目前具體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要集中力量建設50所左右高水平高職學校和150個左右高水平專業群,以此實現高職教育對國家重點產業和區域支柱產業的支持,促進新時期職業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在雙高建設的基本框架中,提升高職教育的國際化水平被排在建設思路的第一位,由此可以看出高職院校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重要性。
2.國際化
國際化的概念由來已久,并且在多個范圍和場景中廣泛應用。就實際發展狀況而言,國際化是某一行業和方面由非國際的封閉狀態向國際狀態的轉變過程,其目的是為了在相互深入交流中實現資源的引進和輸出,實現雙向互動交流,提升各方面的水平。但是在國際化的推進過程中,受到多方面因素影響,國際化并不是持續前進的,在某些階段會出現停滯甚至是退后的情況。
3.高職院校國際化
從字面含義理解,高職院校國際化就是高等職業學校在辦學過程中主動或被動地推進國際化進程,進而實現教學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教學質量的提升。結合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現狀,高職院校國際化應當堅持以全球化、信息化為基本指引,準確把握住國際化發展機遇,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先導,充分利用國際優質職業教育資源提升自身的標準化建設水平,以實現培養國際化技能型人才的培養目的,促進我國高職教育的可持續性發展。高職院校國際化是體系性、過程性的工作,其內容涵蓋辦學理念、人才培養目標、培養方式、管理模式及校園文化建設等多個層面。
雙高建設視域下高職院校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存在的問題
1.國際化辦學理念滯后
雖然國家層面在雙高建設方面的投入力度不斷加大,頂層設計水平不斷提高,學校層面對國際化辦學重要性的認識也不斷提升。但是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多數學校管理層面在國際化理念更新方面還存在不足。一方面,很多高職院校在辦學體系中還未能夠擺脫以學生技術技能培養為核心的體系,尤其是在辦學實力欠缺的情況下,使得跨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停留在紙面。另一方面,雖然部分高職院校也設立了國際化工作推進機構,但是在制度層面的建設較為滯后,相關方面的戰略更是明顯缺失,這導致國際化辦學無法很好地落實在具體工作之中。
2.國際化合作交流水平有待提升
國際化合作交流的具體落實集中在兩個基本層面:一是要能夠實現學生走出去與引進來的雙向合作,二是國際化要涵蓋學生培養體系的各個方面。但是目前的合作交流活動中,國際化的形式還多是以走出去為主,部分資金和溝通協調能力較強的學校,能夠為學生提供文化交流、項目培訓、夏令營等,但是在長期交換學習、海外實習鍛煉等方面還是比較少的,國際化課程建設也是比較缺失的。在學生培養體系中,學校層面受制于師資力量和教材編寫等客觀因素的影響,課程開設不夠完善,同時無法將教學模式、教學標準和考核體系有效對接起來。
3.協同創新平臺建設滯后
現在高職教育在我國高等教育體系中的地位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在教學活動開展中,創新能力培養成為極其重要的內容,國際化發展更是實現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基礎。但是在具體落實中,創新能力培養需要學校多個方面的共同協作,如運行機制、運行團隊、人才培養、教學管理、基地建設等。受制于傳統辦學理念和學校辦學實力的影響,目前高職院校在這方面的建設還不是很理想,各個方面之間的銜接也不夠深入,尤其是在海外平臺建設方面,更是比較滯后,從這方面而言,國際化協同創新平臺已經成為限制高職院校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4.國際化產教融合層次發展不足
國際化的深度落實,離不開強有力、高水平的產教融合體系的支撐。近些年來,部分高職院校積極進行著這方面的探索,通過建立魯班工坊、產業學院及絲路學院等方式,積極探索產教融合新型模式,為學生產教結合的學習實踐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是在實際推行過程中,建設主體還不夠明確,政府、學校、企業三個方面的訴求存在明顯偏差,在經費管理、出入境審批等配套體系建設方面,運行和保障機制不夠完善。同時,國際化產教融合體系的實際運行還受到國際層面政治、文化和衛生等方面的影響,使得培養過程存在銜接不足,甚至有中斷的情況發生。
5.師資隊伍建設水平滯后
“雙高計劃”對高職院校師資隊伍建設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在教學活動開展中,不僅要培養學生的知識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將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全面提升人才培養的質量。但是目前的師資隊伍運行體系中,外籍教師招聘、管理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問題,無法很好地滿足教學活動開展的實際要求。而本土教師在國際化素養提升方面也存在較為明顯的欠缺,教學活動開展依然集中在服務地方經濟發展層面。外籍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作用還無法有效發揮出來,教學模式仍然是以講座和短期教學為主,教學內容組織和教學方法改革方面,距離高職院校教育的國際化發展有著比較大的差距。
雙高建設視域下高職院校教育的國際化發展路徑
1.創新國際化辦學理念
雙高建設是長期性、系統性的發展過程,要確保整體發展過程中能夠保持在一個正確的方向,能夠將國際化辦學落實到位,全面提升學校的整體辦學水平,高職院校可以從革新辦學理念角度入手,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并將國際化辦學內化至學校價值追求里,外化至辦學行為投入層面上。在國際化辦學體系構建中,學校領導統籌安排,強化頂層設計,由國際處、人事、財務、教學等部門積極參與,二級學院管理部門負責具體事務的協調和處理,由此構建完善的國際化發展戰略,并依照學校發展實際明確具體實施路徑。以此將學校各個方面納入到國際化發展體系中,確保國際化發展得到不斷完善。
2.提升標準建設與參與力度
職業教育在發達國家已經有較為悠久的發展歷史,并且已經形成較為完善的發展體系,在高職教育發展中,必須要承認和正視我國職業教育在這方面的差距,同時也要能夠深度挖掘職業教育高速發展所帶來的優勢,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同步發展的戰略。在具體發展過程中,要將人才培養的重心放在世界科技前沿,放在國內發展相對較為薄弱的環節,通過派出留學生、合作辦學、共建實驗室和實訓基地等多種方式,構建靈活的合作體系,提升高職院校在國際化發展中的主動性。借助國內相關方面技術高速發展的契機,在建設高水平專業的基礎上,積極融入各種類型的國際組織、行業協會及龍頭企業合作體系,同時還要積極參與到國際通用行業、專業、生產等相關職業標準的制定中,以提升我國職業教育在國際層面的話語水平。
3.充實職教內涵,塑造高水平國際留學品牌
國際化發展是雙高建設的核心,但是其建設是以國內教育水平提升為基礎的,是在國內外合作水平不斷提升中逐步實現的。因此,在高職院校教育國際化發展的具體推進中,高職院校一方面要適應標準建設要求,強化自身的教育體系改革,構建“專業+語言”“實踐+理論”等新型人才培養模式,另一方面是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定,同時結合國內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需求,實現人才培養的雙向互動,吸引更多留學生到華留學,有效提升我國職業教育在國際層面的影響力。通過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不斷充實我國職業教育的內涵,塑造高水平國際留學品牌,以此推動師資隊伍建設和不同形式的交流。
4.創新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辦學體系的基本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基本路徑。在國際化發展中,校企合作同樣是深化各方合作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一帶一路”倡議實施過程中,高職院校教育的國際化發展不僅是人才培養的驅動力量,更是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在校企合作運行體系中,高職院校要以自身辦學水平提升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提升企業在國際化發展中的參與力度。尤其是在企業國際化經營推進過程中,可以依托企業國際化發展長期戰略,將問題導向應用于校企合作體系中,充分發揮專業建設優勢,構建系統性的國際化應用人才培養模式,以此將校企協同育人體系提升至更高水平。
5.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
加強國際化師資隊伍建設需要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創新國際化師資人才引進渠道,對于具有較強科研能力的人才,要構建全方位科研和生活服務體系,采用全職或更加靈活的方式進行管理考核,以更好地滿足國際化教育體系發展的實際需求。二是應當結合學校發展實際,創新國際化素質培訓,將內部培養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多途徑強化人才培養質量,為教師在職培訓創設更加好的條件,以實現人才的長期發展。三是積極拓展國際化交流渠道,利用校企合作平臺等拓展教師參與國際化交流合作的途徑,全面提升教師群體的國際化實踐水平,為學校的國際化發展奠定更加堅實的人力資源基礎。
結 語
當前高職院校數量已經達到較高水平,未來必將朝著質量提升方面發展,而國際化發展是高職院校教育質量提升的一個重要途徑,也是促進雙高建設水平不斷提升的必然路徑。在高職院校辦學體系中,一定要強化學校國際化發展,加大各個方面的投入,這樣做不僅能夠實現學校的健康發展,還能夠使我國的人才培養體系更加完善。
參考文獻:
[1]張寶臣,祝成林.高職院校學生海外實習:背景、要素與措施[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21,20(1):62-67.
[2]李德義.新時代高職院校國際化辦學的思考[J].紡織服裝教育,2020,35(6):481-484.
[3]丁錦簫.“一帶一路”倡議下高職國際化人才培養路徑探索[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29(6):1-3.
[4]楊立平,王鵬.“雙高”建設背景下高職學生國際化能力構建[J].船舶職業教育,2020,8(6):77-80.
[5]鄭亞莉,劉仿強,魏吉.“雙高計劃”背景下高職院校國際化水平提升的路徑研究[J].職教論壇,2020,36(10):130-135.
[6]李健.基于“雙高計劃”的我國高職院校教育國際化問題與對策[J].天津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學報,2020(4):26-36.
(郭飛: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國際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