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作為三大基礎學科之一,是培養學生學習其他學科的基礎,其開設的主要目的就是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思維能力從哪里來?對于這一問題的回答,可以有多個角度,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都無法回避“問題”這一關鍵要素。問題能夠打破學生原有的認知平衡,能夠讓學生在認知失衡的狀態下形成探究數學的動力,從而保證思維能力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問題意識對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們也可以認為,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是開展好數學教學的首要目標。如何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指導學生進行數學高效學習、改革高中數學教學的重要手段。針對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與學生問題意識培養不足的情況,筆者認為,我們要創新教學思路與舉措,站在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

思維能力的培養,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問題的提出與解決過程。因此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顯得十分必要,其不僅有利于學生主體地位的發揮,而且還有利于他們數學思維的培養。本文主要針對當前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學生問題意識不強及培養方法不足等進行探究,并提出了相應的解決措施。


一、從興趣入手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從興趣入手,是培養學生問題意識最為有效的途徑。其實問題意識的重要性很早就被強調,但是一直沒有被一線教師所重視,其根本原因在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并不能直接帶來學生分數的提高。在當下素質教育的推動下,在核心素養培育的背景下,問題意識多次被強調,其提出的根本就在于問題意識對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乃至于核心素養來說,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與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不同的是:當學生有了問題意識以后,其獲取知識的途徑不僅可以是教師的整理,同時也可以是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發現、提出和解決等途徑。

客觀來講,數學本身就很抽象,對學生來說也很枯燥,他們很容易失去學習的興趣,從而產生厭學、怕學的心理。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發生,教師在課堂教學時不能太過死板,要注重學生興趣的培養,養成他們的問題意識,使其能夠積極參與學習,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例如,在教學“空間幾何體”這一課時,為了把學生的積極性與興趣調動起來,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法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具體可以這么做:先在黑板上畫一個長方體ABCD,并標出角A1、B1、C1、D1,然后闡述并提出問題:假如,教室四周的角分別對應長方體ABCD的角A1、B1、C1、D1,結合所學空間幾何圖形的知識,你們可以找出哪些空間幾何圖形呢?問題提出之后,學生會進行探索,隨即他們得出許多答案。如桌子、粉筆盒之類的空間幾何體等。此時,教師就可以教學生怎樣計算出此類圖形的面積,具體可以將粉筆盒展開,把獲得的圖形展示給學生,讓他們知道此類圖形應該如何計算。事實證明,通過這種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這不僅避免了學生消極學習情緒的產生,還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二、從思維能力入手

學習數學的目的就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相關調查,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有:多數教師在開展教學時重視課本內容的教學,容易忽視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使得教學脫離了數學學科及課程的開設主旨。除此之外,教師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相當缺乏,大部分教師尚未充分意識到問題意識對學生在高中數學學習中的重要性。事實上,在高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僅是優化學生學習方法、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需要,同時也是提高學生學科素養、推動學生養成良好思維習慣的途徑。在傳統的數學教學中,學生的知識積累主要來自于課本與教師,這也導致學生自主思考能力欠缺,以及隨機應變能力不足等現象的發生。如遇見一些棘手的問題時,學生不會靈活運用已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等。當學生的應變能力與思維能力不足時,他們不僅無法提升學習效率,甚至還會出現自身的創造能力受限。鑒于此,教師在進行數學教學時,應當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注重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例如,教學“指數函數”這一課時,筆者發現這一內容具有一定的難度。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指數函數的相關概念講得細致一點,這個細致不是語言啰嗦,而是強調在講解時要注重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如在講解“函數指數冪”時,我們可以提出問題:同學們,將化簡復雜函數結果與普通函數進行比較,看看會有什么發現?學生通過自我思考、知識對比就會發現,經過自己比較所得的結果在腦海中更容易形成深刻記憶。

值得一提的是,當學生不理解相關的問題時,教師就要積極詢問、鼓勵學生,如在問題提出后,給學生幾分鐘的思考時間,這不僅對提升學生思維能力有所幫助,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長此以往,學生的自主思考能力以及學習的積極性都會得到提升。

三、從營造課堂教學氛圍入手

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主要采取“灌輸式”的教學手段,這種課堂造成許多膽小的學生害怕教師,即便有哪些地方沒有聽懂也不敢提出來。時間久了,學生就跟不上教師的教學進度,他們的問題意識隨之也就慢慢地被消磨掉了,致使學習成績下降,學習積極性變差。

針對這一情況,教師的教學觀念一定要有所改變,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在師生間建立起平等的交流關系,從而使得課堂教學氛圍變得活躍,鼓勵學生勇于提問,從而培養他們良好的問題意識。

例如,當講到“等比數列”這一課時,教師可通過給學生講故事以此活躍課堂氛圍,從而引出教學內容。如在古印度,有個叫做西薩的人,他發明了現代三大棋類之一的國際象棋,所以受到了當時印度國王的贊賞,然后國王讓他進宮,想要賞賜于他。西薩說:“國王如果要賞賜我,就在我發明的這個棋盤上的64個方格中,第一個格子放1粒小麥,第二個格放2粒,第三個格子放4粒,后面的每一個放前一個格子的2倍,一共要放滿64格?!眲傞_始,國王以為是件小事,后來經過宮廷數學家的計算,放滿整個棋盤需要[1+2+22+……+(n-2)2+n2]粒小麥,結果得出:要放滿棋盤,印度的所有麥子都不夠。通過這種講故事的方法融入教學內容,能提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

四、從實際生活入手

很多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只注重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數學的實際運用?!皩嵺`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將課堂內容聯系到實際生活中有利于學生的理解記憶。傳統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求學生記住重要的考點知識,表面上可以幫助學生取得好成績,但實際上學生也因此缺乏了實踐運用能力。所以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要結合實際生活去運用數學知識,幫助學生生成問題意識,從而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

例如,講到“生活中的優化問題舉例”這一內容時,教師可以將生活中可能運用到數學問題的例子分享給學生,然后要求學生搜集生活中相關的問題,最后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這些問題。事實表明,這種方法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書本內容,而且還鍛煉了他們其他方面的能力,促進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綜上所述,問題意識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創新能力都十分重要。以問題教學的方式,我們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在引導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數學邏輯思考,找出相應的解決方法;我們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對問題及解決方法進行反思,去幫助學生提煉解題思路,優化他們的思考模式,這樣就可以達到提高學生數學解題能力、優化學生思維方法的目的。

作為高考的重要科目,高中數學影響著學生的成長方向。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數學教學,在課堂上注重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讓學生在日常的學習中逐步養成敢于提問、善于質疑的習慣,不斷鍛煉他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注意分層教學,因為學生之間會存在一定差異,所以教師要幫助和鼓勵后進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進而培養起后進生的自信心。

作者單位 甘肅省武山縣第一高級中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