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曾說過:“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學生學習知識的過程也是理解和記憶的過程,而記憶的前提是學生對知識要有濃厚的興趣,沒有興趣,學生記憶知識就會很困難。英語作為一種非母語語言交流工具,因為沒有相應的語言交流環境和學習氛圍,學生學習的難度較大。鑒于此,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想讓學生輕松、愉悅、主動、有效地學習,應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積極為學生創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研究,就如何培養學生英語學習興趣談幾點粗淺的認識,以期能夠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

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將構建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放在較為重要的位置,積極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和氛圍,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幫助他們獲得更多的英語知識。

教師要利用課余時間多與學生互動,深入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為他們解答英語學習中的困惑,并教給他們一些英語學習的方法。同時,還要盡自己所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學生高興時同喜同樂,悲傷時及時給予安慰。這樣,學生就會感受到濃濃的師愛,會覺得老師不只是老師,還是他們真誠的朋友。與家長溝通時,教師要盡量為家長介紹一些學生的可喜變化,對學生的一些微小進步要加大鼓勵力度。當然也要真誠地指出學生存在的不足,與家長共同探究教育的方式和方法,進而形成教育合力,要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充滿信心,明白別人的孩子能做到的事情自己的孩子一定也能做到,而且還會做得更好。此外,教師還要積極為學生創設英語交流機會,引導學生在恰當的場景用英語表達。比如放學時,可以跟他們說“Dear children, See you tomorrow!”

教師在教學活動過程中,要尊重每個學生的人格,對學生要一視同仁。在課堂提問或教學活動中,要給每個學生創設均等的機會,尤其要給那些性格內向、自卑的學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機會,逐步培養他們學習的自信心,使他們能夠自覺地融入班集體這個大家庭中,他們就會感受到教師與班集體給予的關愛和溫暖。教師只有真心對待學生、愛學生,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學生都能感受到來自教師的關愛與尊重,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一定會非常高漲。

二、利用多媒體創設教學情境

多媒體一般包括文本、聲音和圖像等多種媒體形式,具有信息容量大、傳輸方式便捷、全開放和效率高的特點。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相關英語視頻,讓學生在愉悅的教學氛圍中學習英語知識。這種教學方式既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夠活躍課堂教學的氛圍。

教師在備課時,不僅要“備教材”,還要“備學生”,要根據學生的知識水平和接受能力有選擇性地利用多媒體整合、開發教材。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多媒體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多方面的技術支持,有效拓展和彌補了教材的不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播放課前制作好的課件,通過視頻直觀、形象地將重點內容展示出來,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學生也能從中獲取最新的信息。多媒體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極大地改變了傳統教學模式“一支粉筆一本書,一塊黑板講一天”的弊端。其實,教師要想運用好多媒體課件,在課前就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深挖教材,搜集相關素材充實教學內容,為學生進一步理解教材奠定基礎。此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播放的多媒體課件,不僅節約了板書時間,還極大地增加了單位時間內的教學容量,開闊了學生的眼界,為學生強化、鞏固所學知識留下了足夠的時間。

英語比母語的“聽、說、讀、寫”教學多了一項“譯”的要求。為了強化訓練學生“譯”的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一些日常生活、社交場景相對專業的英文對話,或英文歌曲,或介紹國外風土人情的英文視頻。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模仿“說”和“唱”,培養正確的語感,擴充英語知識面,熟悉和掌握英語的交際方法。此外,學生在“聽”“說”不同場景的對話過程中,通過對比就能夠找出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加以改進,還能夠解決自己發音不準的缺點。在“寫”和“譯”的教學中,教師可以設計一些隨堂練習,利用投影儀把學生的練習情況展示出來,讓學生分組討論,學生很快就能找到問題的癥結,明確改進的目標和方向,增強學習英語的信心,逐步掌握漢譯英的方法。

三、開展形式多樣的英語課外活動

1.開展猜謎語、順口溜競賽。教師在活動前可以多準備一些謎語、順口溜等,這些內容既熟悉又好記,學生猜得又快又準。例如,學習了trouble后,教師可以給出這些句子讓學生猜:Don't trouble trouble until trouble troubles you(不要自找麻煩)、East or west,home is the best(金窩銀窩,不如自己的狗窩)、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一天一個果,醫生遠離我)。還可以讓學生多記一些朗朗上口的成語或俗語,如:a piece of cake(小菜一碟)、as casy as ABC(易如反掌)、Sweet job(干得漂亮)等,這種學習方式能夠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

2.做動作游戲。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采取做動作游戲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在游戲過程中,教師或學生可以發出一些指令,讓其他同學按照指令完成相應的動作,做錯者罰其唱歌、背詩等,這樣既有效培養了學生的聽力,又落實了讓學生在“玩中學”“樂中學”的教學理念。

3.教唱英語歌。大多數學生都非常喜歡唱歌,他們詞匯記得又準確又牢固,教師就可以采取教唱英語歌的方式擴充學生的詞匯量。

4.看圖說話。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準備一些生動、有趣的圖片,讓學生用學過的英語知識表述圖片內容,并讓其他同學對其表述內容進行補充,教師再糾錯,共同完成學習任務,這對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非常有幫助。

5.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活動。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組織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知識講座等活動。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英語水平,為學生推薦一些原版英語故事書等,以此豐富學生的課外生活。

四、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

教學的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人們都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肯定,尤其是學生。教師恰當的評價,對調節課堂氛圍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教師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時,會把自己對學生的了解、自己的情感傾向等不知不覺地傳遞給學生,如果學生得到了教師的表揚,他們就會覺得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教師的肯定,在成就感的激勵下他們的學習就會更加積極,表現就會更加活躍。但如果學生作業完成不好、上課時與其他同學聊天等,教師批評時不能不依不饒,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資源給學生一個下臺階的機會。其實,下臺階就是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機會,學生從中就會感受到教師對他的保護和尊重,就會對自己的言行進行反思。首先,教師評價學生時要盡可能地多表揚、多激勵、少指責、少批評。人的喜怒哀樂等情緒都可以從面部表情上反映出來,當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較為出色時,教師可以以贊許的眼光給予學生鼓勵、以會心的微笑給予學生力量,這既是對學生成績的肯定,又是對學生行為的表揚,這種鼓勵如陽光一般溫暖著學生的心田。其次,教師評價學生時要充分發揮激勵性語言的作用,語言要豐富,避免單調。例如反饋學生英語作業完成情況時,對于書寫認真,單詞背誦準確、流利的學生,教師可用“你真棒”“老師為你驕傲”等語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此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還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不違背原則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寬容學生,合理、恰當地對學生進行評價,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中掌握所學知識。

總之,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只有俯下身子真誠地、耐心地對待每個學生,積極地與學生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充分發揮多媒體的輔助教學功能,為學生組織豐富多彩的英語課外活動,恰當、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此外,教師還要緊跟新時代教育發展的節奏,不斷提升自身英語教學水平,轉變自身教學理念,汲取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才能不負時代對教師的期望,為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作出自己的一份貢獻。

作者單位 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思源實驗學校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