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融合教育發展現狀研究
作者:楊建科
發布時間:2022-03-08 08:58: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融合教育,又被稱為全納教育,是指有特殊需求的學生在普通學校的班級中與普通學生一起接受教育的一種方式。
20世紀中期,融合教育從歐美國家興起,到現在已經積累了很豐富的理論研究成果和實踐經驗。我國也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了融合教育的實驗與推廣。《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中指出,要辦好特殊教育,推進適齡殘疾兒童少年教育全覆蓋,全面推進融合教育,促進醫教結合。自2014年以來,我國先后制定了兩期《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新修訂了《殘疾人教育條例》,發布了《關于加強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這些政策的制定與發布清晰地界定了特殊教育的發展及基本屬性,構建了我國融合教育發展的學理依據和政策指向。各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帶有中國味兒的本土實踐。可見,融合教育已經成為我國特殊教育發展的趨勢 。
一、西安市融合教育的現狀
自2014年連續實施特殊教育一期、二期提升計劃以來,西安市教育主管部門立足本地的實際情況,積極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和陜西省關于特殊教育發展的精神和規劃,融合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目前,全市已逐步構建了普通學校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就讀和送教上門的三位立體網格保障體系。特殊教育專項經費投入也在不斷增加,在“兩免一補”的基礎上,學生資助、補助力度加大,特教教師崗位津貼也按標準落實。從總體上來看,西安市特殊教育有了較大的發展,融合教育的發展快速、顯著。
1.融合教育運行保障力度逐步加大
自一期、二期提升計劃實施以來,全市特教專項資金投入逐年提高。一期提升計劃實施期間,市級財政共投入特教專項經費2905萬元。二期提升計劃實施期間,合計投入資金1.37億元。其中,對特殊教育資源中心、資源教室和融合幼兒園等項目的建設投入了4000多萬元。這都為推進特殊教育內涵發展和質量提升提供了資金保障,努力為特殊兒童少年創設一個“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的教育環境。
2.各級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基本建立
2016年,西安市教育局出臺文件,并建立了西安市特殊教育資源指導中心,有相應的組織架構,下設三個分中心,即聽力、視力、智力障礙教育資源指導分中心。截至目前,20個區縣(除西咸新區外)已各建立了1個特殊教育資源中心,其中11個建設有特殊教育學校的區縣設立在特殊教育學校,9個未建設特殊教育學校的區縣設立在普通中小學的項目學校。目前,各個資源中心已經根據自己本區縣的實際情況,逐步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主要包括師資培訓、業務指導、送教上門等。
3.延伸發展學前融合教育
西安市將特殊兒童接受學前教育納入到了第三期學前教育行動計劃中予以推進,鼓勵和支持普通幼兒園接納包容特殊兒童,并且按照就近原則,對殘疾程度相對較輕、能夠進入普通幼兒園就讀的殘疾兒童實行“零拒絕”。2020年,全市建設完成了35所融合幼兒園,為轄區內3-6歲的特殊兒童學前教育隨班就讀提供了有力保障。
二、西安市融合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1.對融合教育的認識不足
隨著《特殊教育提升計劃》《殘疾人教育條例》和《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階段隨班就讀工作的指導意見》的頒布與實施,社會上對于“全納”“融合”的理念都有了初步的認識和了解,并逐步依法推進融合教育工作,但還是沒有真正從思想上徹底認識和接納特殊兒童,對特殊兒童缺乏具有針對性的關照,很多學校建設的隨班就讀資源教室成為了擺設,沒有發揮其應有的作用。這導致隨班就讀的質量不容樂觀,隨班就坐、隨班就混、隨班混讀的現象大量存在,從而使特殊兒童的綜合發展受到限制,沒有實現“真”融合。
2.融合教育合作體制不完善
融合教育工作缺乏統籌規劃,缺少有效的監督、強大的推動力、多元主體的融合教育推行委員會,導致教育管理部門、民政部門、殘聯和財政等有關部門之間協同不暢,相互合作的阻力較大,無法從資金投入、學校布局、師資配備、設施裝備分配等方面實現統籌兼顧。融合教育保障體系不健全,部分工作推進較為緩慢。
3.融合教育專業師資力量不足
融合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是目前融合教育發展中的薄弱環節,具有復合型專業素質的教師數量缺口大,難以滿足實際的需求。假如按照每個資源中心配備3名專業巡回指導教師計算,全市20個各級資源中心總共需要60名專任教師;假如按照每個資源教室配備1名專職教師計算,普通學校的160個資源教室至少需要160名專任教師。實際上,具有融合教育相關理念、知識和技能,能為特殊需要兒童提供針對性的教學與指導的專任教師缺口數量是沒有辦法用統一的標準去衡量計算的。
在師資培養方面,全市目前只有陜西師范大學和西安體育學院兩所高等院校開設了特殊教育專業,并且針對融合教育開展了相關的專業課程,以期培養具有相關理念、知識與技能的專業師資。但是,這仍然遠遠滿足不了當前特殊教育發展的需求。因此,在師資培養方面,我們需要做的努力還有很多。
4.特殊兒童發現、評估、診斷和干預的機制有待健全
與沿海發達地區相比,我市關于特殊兒童早期的干預工作起步較晚,工作的基礎也比較薄弱,特殊兒童發現、評估、診斷、干預的機制沒有充分建立,再加上殘疾人教育專家委員會的功能和職能發揮不到位,在開展融合教育過程中缺乏專業人員和專業技術的支撐,直接影響了需要接受特殊關照兒童的教育與康復的科學性。針對這部分工作,我們還需要更加扎實、持續地推進。
三、西安市融合教育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注重理念先行,厘清各自權責范圍,營造支持特殊教育的社會氛圍
首先,通過各種手段和方法,加強宣傳,在全社會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融合教育的氛圍,使廣大教師、學生家長知曉融合教育的相關理念,關注融合教育的發展,從而逐步提高“容融共榮”的認識。其次,明確特殊教育學校、隨班就讀學校、學前教育機構、醫療機構、社區、家庭等社會組織的權利與義務,厘清各自權責范圍,有序合作開展資源教室建設、送教上門、醫康教結合等工作。總而言之,要積極吸納多元力量為融合教育提供資金、場地、社情輿論、醫療資源和康復知識的支持,對特殊兒童的康復融合給予最大力度的保障,使特殊兒童想學好、能學好、學得好。
2.完善頂層設計,建構融合教育合作體制
政府部門在政策立法、行政管理、財政投入、社會福利等方面就融合教育達成一致,及時出臺具有針對性的特殊教育政策文件,建立起一系列的融合教育管理制度,構建起完整的特殊教育保障體系,以提高融合教育保障水平,形成融合教育的新生態,逐步實現真正的融合教育。在頂層設計上,將融合教育工作與普通教育進行一體化建構。
3.加強融合教育師資建設,充實融合教育力量
首先,重點建設好五支隊伍,即行政管理團隊、融合教育教科研團隊、巡回指導教師團隊、專家指導團隊和特殊教育教師團隊,便于進行一體化運作與實施。其次,分梯度開展繼續教育培訓與師資培養,積極鼓勵普通學校的教師參加特殊教育的相關培訓,獲取特殊教育崗位證書,壯大和充實融合教育過程中所需的特殊教育教師隊伍。同時,各高等院校加大特殊教育專業學生的培養力度,構建本科、教育碩士乃至博士培養的完整體系。最后,加強特殊教育教師、普通教師之間的互通聯系,通過對國內、國外特殊教育先進教學理念和方法的交流與學習,使教師了解和把握先進的融合教育教學理念,快速提高教育水平,并能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應用。
4.完善考評機制,打造融合教育優質樣板
想讓融合教育更好地發展,必須重新建構合理的考評體系,強化過程性質量監測,強調考核評價的指導性功能。筆者認為,可將融合教育納入到師資評聘、地方殘疾人教育事業發展水平、學校辦學水平的考核體系中,不斷優化融合教育工作激勵機制,對工作成效明顯、群眾滿意度高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并以此進行典型引領,打造融合教育優質樣板。這樣更有利于激發學校、教師關注和重視融合教育的積極性,也更有利于特殊兒童的發展。
5.實施網格化管理,完善特殊兒童評估體系
發揮數字特教的優勢,建立起特殊兒童立體網格化管理體系,完善并落實數據上報工作制和信息共享制等,并結合西安市特殊兒童的實際情況,組建由教育行政、教科研、特殊教育、普通教育、醫學、康復、心理、社區工作等方面專家組成的特殊教育專家委員會,對特殊兒童的障礙類別和程度進行科學診斷和評估,并為他們提供康復與教育的清單式服務建議,實現對特殊兒童的早發現、早上報、早干預、早治療、早融合,促進特殊兒童的教育接近或回歸普通教育主流,實現健康高質量的生活。
融合教育是當今社會教育發展中必不可少的,是特殊兒童實現全面發展的需要,更是促進教育公平、均衡、可持續發展的要求。我們需要不斷創新體制機制,才能有新變化和新希望,才能讓特殊兒童享有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第二聾啞學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