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智慧課堂環境下的互動教學的思考
作者:馬新瑞
發布時間:2022-03-07 11:37:4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智慧課堂是相對傳統的知識課堂提出的,它是以知識教育為依托,以智慧能力培養為主要內容,以引導學生高度參與和自主地發現問題、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為主要學習形式,旨在培養多樣化、高素質、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方式。智慧課堂強調知識和能力、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和諧發展,注重學生的主動學習、合作學習、快樂學習,激勵和啟發學生的自主創造性、獨立思考性。其整體教學模式可以初步劃分為課前預習反饋、課中立體互動及課后個性輔導三個主要教學環節。
智慧課堂是以學定教,即通過技術手段采集和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幫助教師制定合適的教學策略。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智慧課堂環境下的互動教學的備課策略
智慧課堂的準備,要充分體現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主體的目標,設計恰當的學習環境和有效的教學實施方案,教師一定要先進行課程預設,針對學生需求推送課前設計,建構好課程的實施框架。
1.合適的預習學案。智慧課堂強調學生在實踐中對知識的建構意義,預習學案的設計要具備一定的探究性,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嘗試。難度大小要有層次,使大多數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題目的類型是多樣的:判斷、選擇、計算、問答等。教師可以從智慧課堂測驗考核的信息管理系統中進行批閱、評估和分析。
2.充足的課程信息資源。課程資源是實現智慧課堂教學的根本性資料。課程信息資源主要包括微課、課件、網絡訓練題、討論問卷、參考資料等,教師推送形式不同,學生互動會呈現出多種結果。教師在課程中選擇如何發揮其優勢,要結合所授課程的目標來進行組合。
3.課前預習小測及分析。借助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能讓課前預習的制定和實施變得更加有效,教師不僅可以在線下了解學生對預習任務的完成情況,還能同步了解學生在課堂上的預習進展程度,為他們在課堂上發現和解決問題提供了素材、指明了方向,保證了課堂的實施效果。
二、智慧課堂環境下的互動教學的實施策略
智慧課堂環境下的互動式教學具有對資源的選擇性、學習的主動性、人機便捷交互等特點。在智慧課堂實時的教學過程中,應采取何種有效互動教學策略進行學習交流?在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三角形的面積》的教學中,整節課筆者秉持以下教學架構,有針對性地采取互動教學策略開展教學。
課前,學生通過平板在教學平臺上進行學習,所學內容是教師推送的多媒體資源:計算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導學微課PPT。在數學教師的客戶端,能看到自動生成的班級學生課前和課中學習狀態的進度條、曲線進度圖、柱狀圖等,教師可以掌握哪些數學題目學生在練習中錯誤較多,哪些學生沒有進行課前學習……基本確定了課堂教學的重難點環節、關鍵問題以及要重點關注哪些學生。這些有利于教師有效、精準地設計課程。
課中是學習內容的深化。互動式教學策略通過師生雙方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相互啟發、相互補充,使學生之間達成共識、共享、共進,實現課堂教學相長,形成一個“學習共同體”。教師會以越來越少的時間向學生直接傳遞知識,更重要的是正確地引導、鼓舞和調動學生的思維。
環節(1):學生分小組合作學習探究三角形的面積轉化過程。
教師將小組合作要求推送給學生,讓學生明確任務。在開展動手實踐的過程中,用視頻直播將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展示出來,使學生明白為什么這樣做,直觀明了。小組討論環節主要采取隨機搶答與指名回答相結合的方式,課堂討論師生、生生互動有序,展現了智慧課堂的高效性。
環節(2):利用智慧課堂演示推導三角形面積的補充方法:割補法。
隨著學習的深入,學生已經通過合作探究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本著拓展學生思維、揭示知識產生的完整性這一原則,教師又提出問題:假如只有一個三角形,該如何轉化成以前學過的圖形,探究面積的公式呢?學生聽了后陷入沉思,隨后有一些學生舉手躍躍欲試。
學生:我想可以把三角形的邊切開試一下。
教師利用課件演示:選擇直角三角形,從兩條邊的中間切割開,旋轉,變成平行四邊形。
教師提問:誰能接著研究?
學生自己嘗試,利用提供的軟件進行割補轉化操作。
課件展示:銳角三角形割補轉化的過程、鈍角三角形割補轉化的過程。
這一教學環節的設置,既能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得到學習的滿足感,又豐富了學生的認知,使學生了解到知識產生和建立的途徑可以是多種多樣的。智慧課堂互動教學的策略重在揭示隱含在其中的思維過程,我們借助智慧課堂,使數學學習變得簡單直觀又充滿趣味。
課后,拓展深化知識。教師隨時使用APP發布作業和測驗,布置不同形式的任務,更好地檢驗課堂教學效果。通過智慧課堂互動,每位學生的課堂學習思維技巧和綜合能力得到了展示、強化和訓練,引導學生自發成為學習的主體。
環節(3):布置作業,如求紅領巾的面積。
教師將作業推送到學生端,學生做完后提交,系統給出總體比率和提交作業分析,顯示完成作業報告;學生提出不懂的知識點,教師采取一對一的點評模式進行針對性指導。
三、智慧課堂環境下的互動教學的評價策略
智慧課堂教學評價主要包括:教學情境的創設、學生獨立進行活動的時間及空間、每個小組學生的參與程度、師生互動和小組學生的互動探討狀態、教師指引點撥的效果、教學目標實現能力達成的情況等,即關注形成性評價,更關注過程性評價。
1.關注教師自身的教學評價。在一節課上,教師雖作為主要的參與者,但對學生學習的整個過程往往看不完整,一些學習細節關注不到。如有的學生舉手好幾次都沒有被提到,就會感到受挫不愿再舉手,對課堂不管不問;有的學生性格內向,不愛主動舉手;有些學生注意力渙散,聽講時間較短。這樣一堂課下來,活躍的還是那幾個學生。諸如此類問題,智慧課堂就可以有效地進行解決:在課程中設置了隨機搶答、全班作答、指名回答、屏幕推送等方式,牢牢地抓住每位學生的思緒,教師的課堂教學方式更能面向全體學生,兼顧所有,關注到每一位學生的成長發展。
2.關注學生學習記錄。智慧課堂平臺將學生在互聯網或其他學習空間的各種學習內容、創建成功的知識資料、分享過的內容種類、互相溝通的時間和次數等信息保存記錄,便于學生及時、準確、全面地掌握自己的學習狀況。學生還可以利用批注筆記本功能及時記錄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以及對新知識產生的困惑。這些信息幫助教師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學生,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薄弱環節等內容。教師根據不同學生的特點進行學習記錄資料的信息分析后,可針對學生的學習困難、學習需求做出具體的學習指導。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青年路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