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施教,做“四力”好老師

張爭航

敏于思考,腦力要“活”。腦力是在工作、學習和生活中愿思考、勤思考、能思考、善思考并作出準確分析、判斷的能力。在教學中,要多思考怎樣才能讓你的課堂與眾不同且扎實高效。在學生管理中,要多分析學生的心理,做他們真正的好朋友和知心人。

善于總結,眼力要“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作為老師,要善于從他人的經驗教訓中發現值得自己學習、借鑒的東西,并能在實踐中結合自己的特點加以改造、運用,逐步地形成自己所特有的教育教學風格。作為管理者,要善于總結得失,養成不斷反思的習慣,做到眼觀六路,耳聽八方,真正做到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

勇于創新,魄力要“強”。作為老師,要有敢于創新、勇于改革的意識和行動的決心,要有改革的魄力,不能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也不能停滯在榮譽面前,要全面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守“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這一教育的根本性問題,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勤于學習,功力要“深”。教師應靜下心來讀書,廣泛涉獵,沉下心來教學,不斷創新,豐富自己的教學樣態。俯下身來,珍惜機會,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咸新區咸陽涇華學校

收集  楊霞 作

校長要做喚醒學校教育靈魂的那個人

王媛媛

作為一名校長,應該是站在教師隊伍的前面,做舉著火把指引方向的人?還是走在教師隊伍的中間,做和大家一起行進的人?又或是走在教師隊伍的后面,做拿著鞭子驅使隊伍前行的人?清華大學的梅貽琦校長說:“所謂大學之大,非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學校的優劣,不在于校舍是否華麗,而在于優秀的教師團隊和先進的教育理念。因此,作為校長,更要秉持著先進的教育理念前行。

一所優秀的學校,一定是一所有靈魂的學校,而且必定是以“立德樹人”為目標,并將先進的教育理念踐行在教育行為中的學校。

作為基礎教育的工作者,我們的工作應該面向每一個學生。美國發展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的多元智能理論指出,人類思維和認識的方式是多元的。因此,如果學校教育僅僅用學業成績來評價學生,就會出現評價窄化,不能很好地發現、發展學生的特長。所以,我們應該從多個維度來評價學生。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提出,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作為校長,應當明確提出理念,帶頭踐行理念,表彰糾正言行,對照反思提升。長此以往,學校的教育理念也會植根在教師的心靈深處,帶動教師成長。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經開第五小學



如何在語文課堂中滲透思政元素

韓 磊

在語文課堂中融入思政元素的前提是教師能根據文本內容挖掘到思政教育的激發點,而且融入過程要自然,要能和學生產生共鳴,才能起到應有的效果。

以人物形象為激發點。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是一個時代,每一篇文章的背后都是一段經歷,沒有無背景的人物,也沒有無人物的背景。“知人論世”往往是自成一體的。我們在備課時一定要首先抓住時代背景和人物處境,了解特定時代背景下人物的價值觀,這樣有助于引發學生思考:在當下應當如何塑造優秀的品質。

以“物象”為激發點。有些文章以“物象”為寫作對象,通過對動物、植物或建筑等事物進行描寫敘述,記錄時代變遷,反映某種思想感情或人生哲理。這類文章我們就要通過“物象”的描寫去洞悉人物的內心世界,引導學生深入感悟,以獲得思想上的提升。

課堂上通過問題設置進行內容拓展。課堂上思政元素的滲透不能泛泛而談,要在課堂上設置能夠引起學生共鳴和思考的問題,并讓學生就此問題發表看法,之后通過老師引導在班級達成共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課后以道德作業進行拓展。我們在課堂上教給學生道德的標準,其實還有一個更重要的環節就是讓學生在課后通過自己真實的舉動去實踐這些理論,將理論真正內化為自己的品質。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鄠邑區電廠中學


“雙減”背景下,家長這樣做

張增彬

減負并不等于減輕家長的教育責任,作為孩子的父母,在“雙減”的新形勢下,如何做一名合格乃至優秀的家長,全面擔當起家庭教育的責任,是我們每個家長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

思想重視,明確家庭教育責任。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每一個孩子的進步和成長,都離不開父母的悉心教導,離不開良好家庭氛圍的感染和熏陶。

善于觀察,協助突破成長瓶頸。作為最了解孩子的家長來說,一方面要在家庭教育的過程中關注孩子恒心毅力、自控能力、情緒管理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養;另一方面要細心觀察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現,及時引導教育孩子或向老師反饋自己孩子的個性化需求,和學校、老師共同攜手,幫助孩子突破成長中的瓶頸。

培養特長,做孩子興趣的合伙人。愛玩是孩子的天性,家長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感受到“玩”的樂趣。然后適時抓住“玩”中的問題。在游戲的過程中,家長需要用心觀察,發現問題,及時促進孩子思考、探索、發現、提升,鼓勵支持孩子不斷進步。家長要注重培養孩子自我發掘、自我選擇、自我肯定的能力,促使孩子把興趣發展成人生夢想。

作者單位:陜西省合陽縣城關第三小學


品德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阮林軍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會成為什么樣的人,首先取決于他受到了什么樣的家庭教育。家庭教育不是告訴孩子“你應該……”“你要……”而是告訴孩子你為什么要這樣做,讓孩子知道怎樣去做與懂得為什么這樣做是截然不同的兩件事情,前者代表行為,后者代表行為背后的原則。道德上的成長會使正確的原則、法規成為孩子們內化的價值觀和內在驅動力,然后潛移默化地去約束自己的行為。

葉圣陶先生提出,教育就是習慣的養成,而德育就是養成學生求善的習慣。教師與學生的關系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德育工作的效果。新型的師生的關系倡導: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心理相容,教師和學生之間應當形成互相學習、互相幫助、亦師亦友的關系。

有效德育工作的關鍵,是改變教師和家長的觀念,營造書香校園、書香社會,讓學生養成熱愛讀書的習慣。如果一個孩子熱愛讀書,那么他就會在書里找到生活的榜樣,書中的道理也就成了他人生坐標的一部分。

有效的德育工作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的責任。做好德育工作,讓我們的學生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益的人,也成為一個對自己人生負責的人。德育工作的探究一直在路上。

作者單位:陜西省神木市第七小學



讓年味在時光的長河里流淌

孟憲春

我老家在華縣少華山下的孟家河村。當時孟家河村只是一個生產隊,屬于蓮花寺公社長壽坡大隊,孟家河村只是一個有著七八十戶、兩三百人的小山村。家鄉新年的第一天是以天麻麻亮為標準,而“封財門”其實是從除夕晚上十一二點開始的,集中在后半夜。一陣陣封財門、開財門的鞭炮聲把我們吵醒后,我們就盼星星、盼月亮地盼父親起床“開財門”。父親“開財門”后,我們就穿好衣服奔向鞭炮響起的各家各戶的大門前爭搶掉在地上未燃響的鞭炮。為搶一個鞭炮,不惜在地上打滾,不怕被炸傷,那拼命勁兒,沒有經歷那個貧窮年代的孩子是無法體會的。每搶到一個鞭炮,那高興勁兒,長大后很少有過。

每年大年三十晚上臨睡前,媽媽都把新衣新褲放在床邊的板凳上,告訴我,這個口袋有幾顆紅雙喜糖和花生、瓜子,那個口袋有二十來個小鞭炮,還有個口袋有一兩毛壓歲錢。糖、花生、瓜子可以吃,鞭炮可以放,但錢是斷然不能花的,節后要回收,否則“節后算賬”,準挨一頓打。

大年初一不出門,大年初二姑爺進門,大年初三進舅家門,大年初四迎灶神,大年初五迎喜神,大年初六接財神……那時候的年就是這么一天擠著一天呼啦啦過的,大踏步地來了,又大踏步地走了,像是一個大大咧咧的壯漢,扇起歲月的一陣風,風中飛揚著泥土,挾著肉香和酒香,裹著質樸的親情,帶著貧困中的熱鬧,掩著缺憾中的期盼。

自大年初二開始,就要走親戚了,那時走親戚的禮物比較簡單,拎上年饃、四包水晶餅,就算是比較豐厚的禮物了。親戚來到家里拜年,還要給小字輩壓歲錢。親戚帶來的水晶餅,不能全部留下,要返回兩包,寓意是不能讓來走親戚的人空手而歸。所以,返回的兩包水晶餅,又要作為去下一家親戚的禮品,就這樣轉來轉去,一直要到正月初十左右才能將親戚走完。

年復一年,已經2022年了,我陷入了沉思之中,現在的年味到底是什么?小時候盼過年,吃豬肉炒土豆絲、白面饅頭,一年都吃不上兩回,想吃總是吃不到,現在整天吃了,卻沒有了當年饅頭的香味。在沉思中尋找過年的感覺,這感覺很模糊,若有若無,想說也說不清楚,總覺得現在過年沒什么氣氛了,連鞭炮都不能放了,新衣服也不會特地去買。現在人們生活好了,天天像過年。雞鴨魚肉,各種蔬菜,甚至海鮮產品都能時時一飽口福,并不像原來那樣,一年到頭吃不了幾次魚肉,只盼著過年吃個半拉月好的。況且,現在人們因吃肉、油炸食品過多導致油脂大都攝入過剩,高血脂、高血壓的人群日漸增加,平時都不怎么吃的魚肉,過年誰還稀罕呢?再者,過年就得走親訪友,不過還得平衡遠近關系,不能惹些不痛快。花錢事小,應酬事繁,實在讓人不勝其擾。只有孤寡老人,每逢過節,還想著誰該來看我啦,該讓孩子也去看誰啦。年輕人,甚至忙碌的中年人,都沒時間,也不太在乎這些禮節了。近些年,更是如此,除了春節,很少有人在端午、中秋走動了。生活好了,親戚朋友之間的感情卻淡了,也許這也是社會轉型期的一個微妙變化吧。

不過年味的傳承,年復一年,一代接著一代!貧窮也好,富貴也罷,每到過年,人們還是心有所盼,希望回家過個團圓年。回家的路哪怕再遠,都要奔回家過個團圓年,再忙也要回家孝敬孝敬爸爸媽媽,再累也要回家吃頓年夜飯,因為我們都是華夏兒女,千百年來,年味的積淀是我們中華民族最好的傳承。年味是一杯忘情酒,在春節里,人們無所顧忌地放松下,舒展舒展筋骨,一年的奔波與勞累、家庭中的碰撞與摩擦,在開懷暢飲中都會被淡忘。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政協


教育也可以這樣生動鮮活

金 上  霍 秀

教學樓雪白的墻壁上出現了黑色的鞋印,擦掉,可第二天又出現了。這令我們老師很傷腦筋。墻上怎么會有鞋印?

不難得知,正是精力旺盛的學生們,走路不安分,走著走著,騰空一躍,一腳飛向墻壁。那姿勢在他們看來是相當的瀟灑!鞋印留在墻上,似乎在說:某某某到此一游。體胖一點的,如果也想留個印記,就需要找一個助手幫忙了。助手攔腰把體胖者抱起,體胖者借勢騰起腳來,像蓋公章似的把鞋印蓋在墻壁上:嗯!效果一樣。是不是也有把鞋脫下來,用手拿著鞋往墻上蓋鞋印的,這就不得而知了。校長召集教導主任和老師們開會,商量研究措施。

查!一查到底!

可是,學生的腳的尺寸都差不多,穿的鞋也幾乎是一樣的。這時我們才發現,學校里的學生是那么的整齊劃一。

那怎么辦?安排人監視。但是這么大的學校,這么多的學生,誰能整天監視這個呢,不工作了?這樣對學生的心理影響也不好,不能讓學生總感到有一雙眼睛在窺視著他們啊!

讓學生互相監督。這樣更不好,容易造成學生之間的矛盾,也不利于學生人格的培養。

召開全校學生大會,嚴厲批評這種不良行為,并提出警告:再有此種行為出現,一旦查明嚴肅處理。這樣是否有點小題大做?這樣可能會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

經過反復討論,我們想出了一個辦法。

學校墻壁上貼出了一條標語:“別再踢我了!你踢得我好疼。”

學生們圍著這條標語,看著、議論著。

第一天過去了,墻上沒有出現腳印。

第二天過去了,墻上仍然沒有出現腳印。

第三天過去了,墻上還是沒有出現腳印。

……

墻壁再也不“喊疼”了,因為誰也不忍心踢它了。墻壁從此潔白無瑕。

教師應將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機智、教育技巧與教育情感融為一體,讓方式方法洋溢著芬芳和溫暖的氣息,教育就會變得生動鮮活起來。

作者單位:山東省泰安市博文中學


下雪的日子

劉明禮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下雪的天氣,最適宜飲酒作詩。想來白居易在這樣的天氣,多半會約上二三好友,把酒言歡,詩書相伴。那樣的情境,想想就溫暖。當今世界,有太多的功利,太多的浮躁,人們的腳步亦太過匆忙。一場大雪,不僅凝凍了一世浮華,也冰封了人們腳下的路,使人不得不駐足流連沉思。

下雪的日子,不宜遠足,不便出行,正好窩在家里,整理心緒,陪伴親人,靜聽落雪,再拾閑卷。若是在鄉下,這樣的日子,正好和父母在一起,在燒得燙屁股的炕頭上盤腿而坐,炒一盤香噴噴的花生,對著窗外那飄飄悠悠的雪花,邊吃邊聊,談古論今,絮絮地訴說那陳年舊事,暢想著來年的五谷豐登。

下雪的日子,孩子們更是歡呼雀躍,興奮異常。不待雪停,他們便像沖出籠子的小鳥,一陣風似的飛出家門。在大街小巷里追逐,隨手捧起把雪攥成雪團,打雪仗,無羈的足跡在沉寂的雪地上寫下快樂的詩行。他們還會拿出鐵鏟,憑著自己的想象,堆起一個個形態各異、憨態可掬的雪人。小時候,在這樣的日子,我和小伙伴們會牽上家里的大黃狗,到田野里去抓野兔。在積雪覆蓋下,野兔鼻孔呼出的熱氣,會把厚厚的白雪,烘出兩個細細的小黃窟窿。野兔在又深又暄的雪地上無法奔跑,很容易就能逮到……

一場冬雪之后,有許多美好在等待著我們。

作者單位:河北省軍區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