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優化課堂管理體系?
作者:何煥利
發布時間:2022-03-07 11:03:4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雙減”政策和課后服務的實施,加大了課堂教學改革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構建品質課堂,優化作業設計,減輕課業負擔,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從中我們不難發現,課堂是改革的核心,是各項政策落實的主陣地。我校從“改善課堂關系,改進工作機制、改變固有模塊”入手,積極優化品質課堂管理體系。
課堂由學校、教師和學生三方共同構建,應當改善課堂教學各方關系,實現師生自我管理。
一、改善教師與學生關系
正確認識課堂。借助教師培訓、專題講座、讀書分享等讓教師明確課堂是獲得職業幸福感、獲取事業成就感的地方,借助班會活動、主題討論、道德與法治課等引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意識、責任意識、對話意識、成長意識。
制定課堂規則。學校制定《各學科課堂教學具體要求》,從教師教、學生學、課堂評價標準三方面評定師生課堂教學行為、教學過程、教學效果等。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制定課堂學習規則,明晰學習行為和要求。
傳承“育愛文化”。將“以愛育愛,愛心相傳”的“育愛文化”融于課堂教學,營造教師愛課堂、愛學生、愛教育,學生愛學習、愛老師、愛同學的良好氛圍。
二、改善教與學的關系
通過主題教研、課堂實踐、研討觀摩等活動,樹立“教師退后,學生向前”“學生主體,教師參與”的意識,根據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強調“學練”并重,前20分鐘“學”,后20分鐘“練”,鼓勵教師進行學科整合,大膽創新。
三、改善課內與課外的關系
1.以課題《“作業2+2”促進“學導式四聲”課堂效率提升案例研究》為切入點,圍繞學習目標,設定學習任務,將課堂學習與課外實踐活動無縫對接,發展學生思維,提升自學能力。
2.開展“作業的優化設計與實施”主題教研活動,研究分層作業、跨學科作業、單元作業、實踐作業等,助推課堂教學提質增效。
3.改進工作機制,抓住課堂管理關鍵。通過“備、上、聽、研、巡”五步走,改進工作機制,加強常態課堂管理。
(1)加強備課管理。要求教師超周備課,在教學設計中勾畫學生“自學—互學—實踐”的學習過程,簡要說明課堂作業設計,并將此作為自我檢查和同伴互查的重點。
(2)加強上課管理。常態化開展新教師亮相課、能手示范課、工作室研討課等,做到全員參與,當天安排,發現問題,尋求辦法,實現成長。
(3)加強聽課議課管理。中層干部包級,借助觀察量表,每周隨堂聽課不少于3節,記錄學生活動及相應時間,以是否做到“自學—互學—實踐”為評價標準,每周開例會進行反饋。
(4)加強研修管理。采取“四層五類三反思”校本研修方式,即通過“課堂實踐、專業引領、課題研究、名師工作室”四個層面,借助“教師讀書、師徒結對、專題研修、教師培訓、成果推廣”五類途徑,進行“課堂教學課反思、學導四聲實踐反思、品質課堂案例反思”三種反思,加強互動交流,提升品質課堂實效性。
(5)加強巡課管理。由課程管理中心牽頭,制定課堂日巡制度、日巡評價內容、教師和學生的課堂行為規則,涉及課程管理中心、教師發展中心、包級領導、值周員四條線,開展“網絡+現場”相結合的網格化全覆蓋巡課,監測教學問題,及時整改。
4.改變評價方式,提升課堂管理成效。
(1)引入多元專業評價。我們邀請區教研室教研員來校聽評課,邀請陜西省名師開展示范課觀摩教學、聽課指導教學、專題報告講座等,獲得課堂管理多元信息。
(2)強化多樣主體評價。教師之間互動觀摩和評價,選出自己最認同的課,進行全校交流。每周選取各班若干名學生,推薦本周本班優課。
(3)開展多方客觀評價。邀請兄弟學校、家長代表、社會人士進校進課堂,聽課觀課評課,客觀評價學校課堂教學。
作者單位:陜西省渭南市實驗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