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本體追問:走進繪本,了解特點

曾經兩次獲得凱迪克獎的美國繪本大師芭芭拉·庫尼這樣定義繪本:“圖畫書像是一串珍珠項鏈,圖畫是珍珠,文字是串起珍珠的細線。細線沒有珍珠不能美麗,項鏈沒有細線也不存在。”在近百年的歷史發展進程中,繪本以其圖文合奏的特點、生動有趣的情節、扣人心弦的懸念、豐富雋永的內涵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因其天生符合兒童的審美,所以又被認為是兒童“人生中的第一本書”。如今,繪本閱讀與寫話教學的融合成為語文課堂上一道獨特的風景。

單從語文學科教學需要來看,繪本的圖片蘊含深意且深藏細節,能夠鍛煉學生的觀察力與想象力;繪本的文字高度精煉且形式豐富,是語言訓練的好材料;繪本的主題包羅萬象且極具創意,能夠引發學生共鳴,激發他們聯系生活進行創作的靈感。

二、 問題透析:聚焦寫話,分析現狀

語文課程標準對“寫話”提出了明確要求:第一學段的寫話目標為“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事物,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基于以上要求,不難看出,觀察力、想象力、表達力在小學低年級寫話中具有重要地位,也是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努力提升之處。

對比繪本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反觀傳統的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長期以來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為:教師教學熱情不足、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創意不夠,學生缺少寫話興趣、缺乏表達能力、缺失豐富想象。這些也都是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亟待解決的問題。

三、 路徑抉擇:相互融合,開辟方向

繪本在語文教學中的優勢以及傳統寫話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使繪本與寫話教學的融合成為可能。在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繪本,讓繪本點亮寫話教學。

1.聚焦圖片,點亮觀察視野

每個孩子都是“讀”圖的天才。這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特性與優勢,需要我們語文教師在寫話教學中不斷挖掘。繪本中的圖片蘊含眾多元素,不管是封面、環襯、封底,還是色彩、細節、背景等,似乎都是表達的“高手”,用不同的方式講述著動人的故事。因此,在寫話教學中引入繪本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拓展他們觀察的視野。

聚焦圖片,不是讓學生觀察圖片那么簡單,更重要的是要引導他們捕捉和發現畫面中的細節,對故事內容進行聯想,這是對學生寫作最有益的。在教學時,教師除了關注繪本中的內容,也可以關注封面、扉頁、封底等蘊含著豐富閱讀線索的圖畫。因此,引導學生觀察,應從拿到繪本的那一刻開始。比如,在教學《小真的長頭發》時,可與學生一同先將目光聚焦封面,引導學生觀察:小真在哪里?她的長頭發又在哪里?學生不難發現小真的長頭發像一座迷宮,一圈一圈的,很神奇。接著,引導學生用上“我在圖片中看到了……”這樣的句式,表述自己觀察圖片過程中的發現。這樣,既引導學生進行細致的觀察,又引導學生學會清晰完整的表達。接著,走進故事,讓學生結合繪本圖片說一說“從哪些地方感受到小真的頭發很長”,引導學生關注圖片中的細節。比如,小真拉牛時頭上的汗珠、小真頭發上晾衣服的數量、地上擺放的空洗發水瓶等,指導學生學會觀察、聚焦細節,并能透過細節進行分析,為表達做好鋪墊。

2.關注文字,點亮語言表達

繪本題材、體裁包羅萬象,寓言、小說、童話、詩歌等文學體裁的寫作方式都在繪本中精彩呈現。同時,圖文合奏演繹別樣風采,共同推動故事情節的發展,讓語言表達自然順暢,為寫話教學提供借鑒與范例。在借助繪本進行低年級寫話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低年級學生的特點,精心選取語言訓練點,從而訓練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引導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發現規律,進行仿寫”“拓展延伸,精彩續寫”“習得方法,運用修辭”。

首先,發現規律,進行仿寫。針對學生寫話過程中表述不完整、條理不清晰的問題,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講述繪本巧妙地引導學生探索繪本文字的藝術,在朗讀中加深理解,在模仿中加強訓練,從而讓寫話變得有條理、有趣味。比如,教學《打瞌睡的房子》時,教師讓學生想象在這間神奇的房子里還會發生什么事情,相機出示相關段落讓學生進行仿寫。打瞌睡的房子里充滿戲劇色彩的故事讓學生沉浸其中,在模仿中學生掌握了句子的表達規范,也體會到了故事的趣味性。

其次,拓展延伸,精彩續寫。不少繪本為了更貼近兒童的語言習慣,經常采用重復式的結構。教學中就可以此為范本,讓學生依托繪本結構,發揮想象進行續寫,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如繪本《愛心樹》,講述了男孩一次次對大樹提出請求,大樹無條件地予以滿足并深感快樂的故事。文中敘述男孩請求大樹幫助的幾段內容,句式相似。在學習完前三部分后,教師可以按下“暫停鍵”,讓學生在發現結構規律的基礎上進行續寫“男孩還有可能向大樹提出怎樣的請求?大樹又會做些什么”。通過這樣的寫話練習,學生可以積累優美詞匯,掌握文本結構,提升表達能力,并在這個動人心弦的故事中理解博愛。

最后,習得方法,運用修辭。寫話不具體、不生動,是低年級學生在寫話中的常見問題。而不少優秀的繪本,語言表達方面不僅有趣,還兼具優美、生動,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掌握修辭手法的運用。如著名繪本作家瑪麗·荷·艾斯的《風喜歡和我玩》,通篇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寫出了風的神奇。在繪本的世界里,風不僅是一種自然現象,更化身為戈貝托的好朋友。讀后,學生眼前仿佛真的浮現了風如同孩童般的一舉一動,快樂時明媚的笑臉,生氣時撅起的小嘴,調皮時眨動的眼睛,平靜時深邃的雙眸……在繪本中,風變得親切且熟悉。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重點指導學生關注擬人的手法,把風看作是戈貝托的好朋友。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大自然中有沒有誰喜歡和你玩呢?雨、溪水、陽光、雪花、樹葉、蝴蝶……仿照繪本,把這些事物當作朋友來寫,既讓學生學習了擬人的寫法,又引領學生感受到了世界的豐富多彩與自然的無限美好,將真善美留在心間。

3.圖文合奏,點亮想象翅膀

繪本具有圖文合奏的特點,文字承載有趣的故事情節,畫面呈現精彩的視覺盛宴,而文字與畫面的完美融合,則為學生開辟了廣闊的想象世界。

在寫話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繪本圖文合奏這一特點設計創意活動,展開學生想象的翅膀。以《米莉的帽子變變變》為例,在和學生一起感受到米莉帽子的神奇之后,教師可以結合繪本內容設計創意活動,即讓學生想象米莉的帽子還有可能變成什么,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創作,把想象畫下來、寫下來。這樣設計基于三點考慮:首先,以小組為單位,培養學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其次,用繪本中的語言表達方式進行創作,讓學生真正習得語言。最后,遵循繪本圖文合奏的特點,同時進行繪畫和文字創作,最大程度調動學生的想象。這樣就可以真正讓學生讀繪本、品繪本,最后做繪本,讓學生放飛想象的翅膀,為寫話、創作提供靈感。在課堂上,這一環節必將成為一個亮點,也會受到學生的喜愛。

4.聯系實際,點亮生活足跡

引導學生閱讀繪本,不僅讓他們浸潤在他人的故事中,更能聯系實際,從中找到自己的生活足跡。而這也對寫話教學起著指導作用。比如,閱讀《猜猜我有多愛你》后,就可以讓學生聯系生活,仿照繪本的形式寫自己與媽媽的故事,不僅鍛煉了他們的寫話能力,更讓他們充分表達那份隱藏于心的豐盈的愛;閱讀《蚯蚓日記》后,可以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種動物,也以第一人稱的手法,寫一寫動物觀察日記,在趣味中有效提升觀察能力;閱讀《我家是動物園》后,可以讓學生關注繪本中鮮明的人物特點,學習“抓住人物特點”進行描寫的方法,寫一寫自己的親人;閱讀《云朵面包》后,可以啟發學生仿照故事中爸爸上班前的語言、動作描寫,聯系生活場景,記錄自己上學前的一幕……總之,要讓繪本照亮生活的足跡,讓學生的寫話中充盈生活氣息。

5. 依托創意,點亮創作靈感

低年級學生在寫話中往往出現“無話可說”的狀況。而繪本故事有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無限創意恰恰能夠點亮學生創作的靈感,為他們提供創作的素材。《母雞蘿絲去散步》就是一部極具創意的繪本。整本書十四個畫面,卻只有四十四個字。圖畫中的狐貍在文字中未被提及,卻在圖畫中精彩演繹。初看之下,文字與圖畫是在分別講述,可是細想之后才能體會到,正是這種文圖的反差與對比,將二者的融合完美呈現,從而點燃學生興趣的火花。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這一類有趣的繪本,訓練學生讀出“言外之意”的能力,發現與文字截然不同的故事,讓學生進行看圖寫話,創作“真實”的《母雞蘿絲去散步》的故事,一定能夠點燃學生創作的靈感,激發他們創作的熱情。

四、實施建議:注重融合,發揮實效

繪本與寫話教學的有機融合,能夠為學生寫話打開一扇門。同時,在具體實施中還應關注以下方面,真正實現高效融合。

1. 精選繪本拓寬思路

將繪本與寫話教學完美融合,就需要結合教學內容對繪本進行精心挑選,做到有的放矢,目標明確,從而拓寬學生的創作思路,為課堂提供無限可能。指導學生進行看圖寫話,可以選擇無字繪本,如《下雨天》《雪人》等;指導學生進行人物寫話,可以選擇人物類繪本,如《我爸爸》《我媽媽》等;指導學生書寫想象故事,《小真的長頭發》《米莉的帽子變變變》等都是很好的素材。教師要精心挑選繪本,挖掘內在元素,讓繪本為寫話教學助力。

2. 借助肉聲觸動真情

正如松居直所說:“講圖畫書的價值就取決于講圖畫書的人。”如何發揮繪本在寫話教學中的價值,一定程度上取決于繪本對學生的影響力,繪本是否真正觸動學生內心。而肉聲朗讀就在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肉聲,原指沒有樂器伴奏的清唱。而在繪本閱讀中,它被賦予了新的內涵,即用本色、自然的朗讀表現繪本,不借助或少依靠音頻和視頻。聲音傳遞的情感是任何多媒體技術無法代替的。雖然聽不是閱讀繪本的唯一方式,但是讀給學生聽,卻是一種言語的體驗和心靈的溝通。讀的人通過聲音傳遞對繪本的理解和情感,從而引發聽者的強烈共鳴與深度體驗。這些是視頻和音頻無法給予的。而只有讓繪本走入學生的心,方能在他們的心田上播撒下寫話的種子。

3. 尋找路徑巧妙融合

借助繪本進行寫話教學,對于一線教師而言,最關心的是如何尋找繪本與教材的契合點,達到有效融合。以《小真的長頭發》為例,這部繪本原本是統編版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一篇課文,這一單元為習作單元,直接指向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這部繪本中蘊含的趣味與想象都是對學生進行想象力培養的好材料。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想象”為融合點,發揮繪本的趣味性,真正實現繪本為教學服務、讓教學更精彩的功能。教學中,可通過“激趣導入,初步想象—探尋奧秘,趣味想象—合作探究,獨特想象—走進結尾,深化想象—推薦閱讀,延伸想象”,層層深入,循序漸進地引導學生走入想象的天地,體會繪本中的趣味想象和生動表達,從而創作出自己的想象故事,實現由讀到寫的跨越。

總之,繪本閱讀是訓練低年級學生寫話的有效載體,為低年級寫話教學帶來新的生機與活力。在教學中,教師要從“圖”“文”“主題”“結構”等多方面入手,從觀察、想象、表達等多角度指導學生寫話,將繪本與寫話有機結合,力求讓繪本真正點亮低年級寫話教學。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雁塔區航天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