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代書法教育對當代書法教育的影響與啟示分析
作者:劉瑜帥
發布時間:2022-03-04 10:50: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漢代作為我國書法教育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是書法教育發展過程中承上啟下的一個關鍵點,研究漢代書法的教育形式和教育內容能夠充分發揮我國書法教育的文化傳承功能,并且書法教育在德育功能方面也起著積極的育人作用。因此,在加強當代書法教育的過程中,高校可以從漢代書法教育中汲取一些書法教育的精髓。
[關鍵詞]漢代 書法教育 影響 啟示 當代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電子設備的使用率也不斷攀升,這使得漢字書寫逐漸趨于邊緣化,人們的漢字書寫能力也隨之出現了不斷衰退的現象。因此,加強當代書法教育成為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漢代書法教育的形式
1.官學書法教育
漢代在大力發展學校教育的同時還保留了官學教育,也就是文吏之學。文吏之學即漢代官學教育的事師制度。就漢代教育內容而言,主要分為文學和武學兩個部分。不同的是前漢對于史書的解釋是習文,寫字;而后漢則多解釋為書法。由此可以看出漢代對于書法的學習十分重視,不僅在選拔官吏時對其字體有一定的要求,同時還創設了專門的辦公書體,四書五經是其主要的考核內容。
在漢代的官學教育中,事師制度和封建官立學校都受到朝廷的管理,也是統治者加強中央集權制度的重要方式之一。因而漢代的官學制度內容是比較復雜的,既有官立學校也有職官教育,這兩種制度相互補充,相互滲透,而這也是漢代書法教育制度興盛的一個重要原因。
2.私學書法教育
私學作為漢代官學的一個補充,是漢代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一方面,由于統治者忙于中央集權的加強,使得官學教育制度和形式缺乏統一的標準,因而官學在當時并不是十分完善的;另一方面,統治者對私學教育形式的肯定與支持,私學在當時不僅擔負著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播的教育任務,同時其還能夠彌補官學難以普及、名額有限等方面存在的一些弊端。其中,漢代的私學書法教育主要分為三個類型:蒙學、家學和皇室教育。
(1)蒙學
蒙學指的是對幼兒的啟蒙教育。在漢代,幼兒的識字和書法教育是融合在一起進行的,學習的主要內容是字和書,也就是我們常說的篇章。教師將自己所抄寫的字制作成范本或字帖供幼兒臨摹。在當時,幼兒臨摹的主要工具被稱為“瓢”,是一種通過手工制作成的且擁有多面的木條,幼兒在木條上學習寫字。用“瓢”習字的好處在于,“瓢”上的字可以通過書刀或者布擦掉重新書寫,是比較經濟實用的。
(2)家學
古人常用“家學淵源”來形容某一戶人家淵博的學識和深厚的底蘊。家學作為私學中較為特殊的一種形式,在人才培養和文化傳承等方面都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隨著漢代家學的興起,使得書法大家的筆法和技巧也逐漸流傳開來,并出現了書法世家,這也在極大程度上促進了家族師傳觀念的形成。
(3)皇室教育
皇室一直是封建集權制下最為尊貴和特殊的家庭。因而對于皇室宗親的教育有一套完備的制度和教育法則。由于皇室宗親一直都享受著至高無上的權力和特殊的優待,因此他們在書法教育方面同樣也擁有非常優渥的教育資源。
3.社會書法教育
社會書法教育在這里特指漢代時期碑刻的興盛。碑刻在后漢時期,由于受到功德頌碑、隆喪厚葬等風氣的影響,導致碑刻的數量不斷攀升,字體也由小篆完全演變為隸書,其不僅形式多樣,筆法不同,字體之間的風格差異也比較的明顯,因而成為后人學習和臨摹的主要對象之一。
當代書法教育的現狀
1.師資力量比較薄弱
2015年義務教育書法教學用書目錄發布了11種《書法練習指導》的教材,而且大部分地區已經按例將書法教育設置為學生的必修課程之一。但目前來看,書法教育仍然處于一種較為匱乏的階段。一方面,高校在書法教育方面開設的課程比較少,我國僅有部分重點高校、特色學院及部分高職學校設有專門的書法課程,大部分學校并未開設這類課程,這也導致專業的書法教師數量比較少,能夠持有相關證書的更是少之又少了;另一方面,大部分高校的書法教學都是依靠語文教師的講解進行傳授的,這使得專業的書法課程在一定程度上形同虛設,學生并不能真正意義上掌握真正的書法技能。
2.書法教材匱乏且隨意性較大
書法教材的匱乏一直困擾著我國的書法教育,這中間固然有我國對書法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的原因,但同時也與我國書法教材的設置和書法教材選擇的隨意性較大有一定的關系。此外,如果在書法教育方面過于統一教學內容,也非常不利于學生書法審美素養的培育,而且過于隨意的書法教學也不利于形成統一的書法規范,更不利于學生的書法學習和書法技能的掌握。因此,在書法教育方面應該進行嚴格的監督,確保好的措施的落實,并能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設置不同的學習內容,以使書法教育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化。
3.課程時間安排較少
課時不足也是當下書法教育中存在的重要問題之一。受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基礎課程的教學,對書法教育課程的重視程度一直都不是很高,而且學生的書法教育時間也一直得不到保障。此外,現有的課程標準對書法教育的課時規定是一周至少有一節,但由于書法課大多由語文教師兼職授課,這就導致書法課大部分都被上成了語文課,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書法學習興趣。
4.書法教育的內容比較簡單
書法教育的主要課程內容大多數都是對學生書寫姿勢、書寫筆畫和書寫順序的糾正及規范,教學內容過于統一和單調,而對書法教育中所蘊藏的文化和國學精粹則涉及比較少,沒有充分發揮書法教育的人文素養功能。書法教育的課程目標是讓學生感受漢字的形體美,這就要求學生在掌握基本書寫方法的同時,還要對漢字的形體結構有一定的了解,但從實際情況來看,學生雖然能正確書寫漢字,但對于漢字的演變歷史并不是很了解,更不要說讓學生談談漢字的形體之美了。漢字具有獨特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其在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中具有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倫理規范。因此,教師在書法教育過程中要著重關注學生對書法深層內涵的認知和了解,將書法教育同國學精粹充分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夠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我國的書法文化底蘊,進而樹立學生的民族自信。
漢代書法教育在當代書法教育中的實踐應用
1.要立足于傳統文化
書法在我國傳統文化中并不是一門獨立的藝術,而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門蘊意深厚的學問。因此,在書法教育過程中教師不能脫離我國的傳統文化內容而單獨進行相關的書法教育,教師一定要立足于我國博大精深的傳統文化,在傳統文化中進行書法教育和書法研究等。因此,教師在進行書法教育時,一定要堅持以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為核心,然后將漢代書法和當代書法教育目標充分結合起來。除此之外,教師還應當多關注書法教育的核心目的和書法教育任務,注重弘揚中華民族的文化思想與人文精神,進一步豐富精神文明建設的內容,這是書法教育的最終目的,同時也是書法教育的靈魂所在。所以,學校一定要加強對學生文化底蘊的培養,弘揚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以實現對書法傳統藝術良好的傳承。
2.統一書法教育大綱
現行的書法教育和國學教育并沒有統一的教材和教學內容,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大多取決于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和教學能力。基于此,學校可以組織相關專家進行討論并推出新的書法教育大綱,并對不同年級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書法教學目標和學習要求,然后根據統一的書法教育大綱進行教材的編撰。除此之外,還要規范書法教師的書法教學,提高對書法教師的教學要求。例如,要求書法教師不僅要具備較高的書寫技能,同時還要具備深厚的傳統文化底蘊和相對全面的書法知識結構。本科階段的書法教育應注重于對學生書法實踐的啟發和引導,做到因材施教。書法教育雖然沒有作為必修課程,但它也是學生學習中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這就要求教師要抓住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創新自己的教學,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并根據學生的書法學習興趣不斷豐富自己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書法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
3.理論和實踐相結合
理論作為書法實踐和書法創作的向導,可以在實踐過程中得到檢驗,理論和實踐關系密切,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學校在開展社會性書法活動的過程中,要積極吸收其他相關活動的成功經驗,讓學生能夠在活動中真正受到書法教育的熏陶,并能學到一定的書法知識。此外,高校還應該積極拓寬學生的書法知識面,提高學生的書法鑒賞能力。書法教育不僅承擔著提高學生書法水平的重任,同時也需要專業的書法人才將現有的書法研究成果進行總結并轉化為新的書法教學內容后進行推廣普及,從而形成書法教育的良性循環:書法創作研究—書法創作教學—書法創作人才—書法創作研究。在這一良性循環中,教師要不斷提升和創新自己的書法教育方式,在傳統的書法理念中添加當代書法教育內容,進一步促進新時代書法教育的創新發展。
4.完善書法教育課程體系
對學校而言,想要進一步完善書法教育課程體系,提高書法教育對學生的影響。學校應建立完善的書法教育課程體系。將書法教育由專業選修課程變為必修課程,一周一節,主要內容包括對學生書法技能的培訓,學生未來發展目標的設置及讓學生明確學習書法的目的等。就目前來看,學校對書法教育課程的安排是越來越全面,也越來越綜合,但同時也要注意,一切要從本校實際出發,辦出具有本校特點的書法教育,要避免盲目跟風建設。
結 語
漢代書法不僅在寫法上具有藝術性,而且在文化方面具有多樣性。漢代作為書法發展的一個高峰期,在文化素養和書法教育等方面對當代書法教育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因此,學校在深化改革書法教育的過程中,一定要充分了解書法教育方式和教育意義等,對每一個漢字背后的文化內涵和演變歷史都要有一定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夠在繼承傳統書法教育的基礎上做到推陳出新,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樹立學生的民族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劉文博.漢代書法教育對當代中小學書法教育的借鑒意義[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6.
[2]林婥琴.書法教育:漢代私學的文化身份[J].文藝爭鳴,2011(4):150-152.
[3]李興濤.淺議漢代書法教育的基本特征[J].大眾文藝,2011(19):271.
[4]蔡夢璐.兩漢書法藝術之美學探微[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7.
[5]常爽.漢代蒙童書法教育摭談[J].大眾文藝,2010(9):202-203.
[6]何鑫.漢代高等書法教育的組織形態與教學內容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6):145-148.
[7]張清華.中國傳統書法教育類型研究及其當下啟示[D].廣州:廣州大學,2011.
(劉瑜帥:咸陽師范學院書法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