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外兼修促發展 打造潼關“好課堂”
作者:李軍亮
發布時間:2022-03-03 09:23:5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質量是教育教學的生命線,課堂是教育教學的重要載體。陜西省潼關縣委、縣政府始終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小縣”辦好“強”教育的目標和愿望始終如一。
■ 雄厚的師資隊伍 打牢“好課堂”基礎
教師是“好課堂”的主導者,潼關縣狠抓“三級三類”骨干教師隊伍建設,突出師德建設,建立教師廉潔檔案,完善師德考核獎懲機制,挖掘縣域師德師風文化典故,發現身邊師德先進典型,多層次開展“講我身邊的育人故事”和“師德先進巡回演講”等活動,不斷提高名師培養的數量和質量。今年,潼關縣培養縣級教學能手35人,市級教學能手11人,市級學科帶頭人5人,省級學科帶頭人1人,省級校本研修專家獲批2人。通過事業單位招考、特崗教師、高層次人才引進、公費師范生等多種渠道補充教師,優化教師隊伍結構。今年全縣共招聘教師72人,其中事業單位公開招聘22人,高層次人才招聘5人,特崗教師招聘45人。
■ “節節高”的“三名+”建設 引領“好課堂”發展
緊扣“雙減”政策、“十項重點工作”和建設教育強縣的目標,潼關縣以“三名+”建設為抓手,不斷深化教育改革,打通城鄉學校之間的壁壘,推動實施精細化管理,引領“好課堂”發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目前,潼關縣共組建了7個域內、9個域外“名校+”教育聯合體,8個“名校長+”發展共同體,10個“名師+”研修共同體。圍繞研修、教學、教研、送教、技能五個主題,累計開展教學活動24次,教研活動27次,讀書研修35次,送教活動9次,特長技能展示8次。制定了“三名+”五期論壇活動計劃,計劃從2021年11月至2022年5月,通過半年的實踐總結、五次集中交流展示,發掘一批專家型校長教師隊伍,培養一批優秀的校長教師團體。2021年11月18日,在潼關縣四知學校召開了首期“三名+”工作論壇,四位校(園)長結合各自實際,做了學校管理方面的經驗分享,兩位“名師+”主持人就學科教學和學段教育特點作了經驗分享。
■ “雙減”政策落地生根 拓展“好課堂”內涵
陜西省潼關縣統籌校內校外,雙向發力,綜合施策,推進“雙減”各項工作“落地生根”,延伸拓展“好課堂”的內涵,著力構建良好的教育生態。為提高學生作業管理水平,潼關縣教科局出臺了作業管理辦法,建立了校內作業公示制度,將作業設計納入學校教研體系,鼓勵教師布置分層作業,科學設計作業,嚴禁布置重性和懲罰性作業,減少學生作業總量。學校按照“一校一案”和堅持自愿的原則,大力開展作業輔導、文藝、體育、閱讀、科技、勞動實踐等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挖掘學生特長和興趣,學生參與率達到了99.3%,教師的參與率達到了90.02%。
■ 推門聽課“把脈問診” 提升“好課堂”成色
好的課堂經得起檢驗。潼關縣教育科技局大力開展教學研究“五育”并舉,通過“推門聽課”活動,加強對教師備課、上課、評課全過程的管理,提升了課堂效率和教育教學水平。2021年11月,全縣成立了9個聽課小組,共95名領導干部,下沉全縣30多所校園,開展了“推門聽課大調研活動”,旨在對學校教育教學工作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把脈問診”。12月潼關縣召開了“推門聽課大調研活動”總結大會,在充分研討的基礎上,分別從聽課人數、聽課節次、教育教學亮點、存在問題、意見建議五個方面對包聯學校情況進行了反饋,總結梳理了各學校存在的問題,為學校“開方抓藥”。
征程萬里風正勁,勠力同心再出發。秉持著辦人民滿意的潼關教育的情懷,帶著“小”縣辦好“強”教育的理想,鉚足打造潼關“好課堂”的干勁,潼關教育人將腳踏實地,“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努力實現課堂教學大飛躍,教育質量大提升。
(作者系陜西省潼關縣教科局黨委書記、局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