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研究基于高校輔導員的職業發展需求,運用文獻資料、邏輯分析等研究方法,從社會學角度入手,以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渠道為研究背景,旨在分析與討論高校輔導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的效能,為高校輔導員隊伍的職業化、專業化建設提供參考。主要結論如下:(1)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總結畢業生的兩類現實需求,即主觀現實需求、客觀潛在需求。(2)切實考慮輔導員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中的幫扶導向,討論分析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中的效能。

[關鍵詞]疫情防控 輔導員 就業渠道 效能


引 言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趨于常態化發展,社會各個領域的發展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高校畢業生就業也受到影響。2020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中明確要求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并提出了幾點措施:擴大企業吸納規模,擴大基層就業規模,擴大招生入伍規模,擴大就業見習規模,適當延遲錄用接收。通過多措并舉的方式,改善疫情防控常態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情況,滿足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求,保障簽約率,提高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率。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政府拓寬就業渠道的方式

1.普惠畢業生就業見習政策

隨著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持續推進,社會主義辦學的優勢也愈發凸顯。近年來,國家針對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相繼出臺了多種普惠政策,各地方政府也根據地方發展特點從多方面出臺了相應的幫扶政策,從地區人才引進、人才落戶、待遇補貼、崗位擴增、權益保障、服務供給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沖擊,我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空前嚴峻,隨著新冠疫情的態勢逐步緩和,國家積極推動復工復產的同時也對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問題出臺了多項政策保障。《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提出了實施就業優先政策、拓寬高校畢業生就業渠道、加強困難人員兜底保障等措施。2020年5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提出:“確保到2020年西部地區生態環境、營商環境、開放環境、創新環境明顯改善”,這些政策的推行也為我國在受到疫情沖擊后的就業環境夯實了基礎,創造了優勢,拓寬了道路,優化了環境。

2.擴大企業吸納規模

隨著疫情防控趨向常態的發展,國家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求也出臺了相應的政策支持,其中《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中提出了擴大企業吸納規模的宏觀調控建議,要求國有企業擴大高校畢業生招聘規模,加大人才吸納規模。2020年7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提出鼓勵個體經營發展、支持發展新就業形態,并強調,鼓勵勞動者創辦小規模經濟實體,合理設定互聯網平臺經濟及其他新業態新模式監管規則,創造更多靈活就業崗位,吸納更多勞動者就業。

3.促進畢業生就業向基層傾斜

針對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路徑,國家嚴格落實“六穩”“六保”政策的總體要求,以“西部計劃”“選調生”“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基層項目作為就業跳板,鼓勵高校畢業生勇于投身基層練本領、謀發展、做實事。2019年《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提出:“繼續組織實施農村教師特崗計劃、‘三支一扶’計劃等基層服務項目。公開招聘一批鄉村教師、醫生、社會工作者充實基層服務力量”。國家通過相關政策調控基層崗位設置,并給予一定晉升、待遇、環境方面的保障,從而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向基層傾斜,實現拓寬就業渠道的目的。

4.增強高校招生入伍比例

《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就業工作的意見》提出,穩定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擴大征集應屆高校畢業生入伍規模。《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擴大招生入伍規模的總體要求,各地方政府也積極響應,努力探索提升高校招生入伍比例的方法與途徑,在大學生入伍條件、入伍晉升、退伍保障等方面相繼出臺了多類政策給予支持,調整大學生入伍后的待遇,保障高校入伍學生的相關權益,形成政府、學校、家庭三級聯動模式,最大限度保障學生入伍前、入伍中、退伍后的權益,國家針對區域條件,有針對性地下放高校學生的招生入伍名額,整體提升高校學生的入伍比例,從而實現就業渠道的進一步拓寬。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校畢業生的就業需求

1.主觀現實需求

(1)就業心態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態變化能夠真實反映其自身就業的現實需求。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趨于常態發展,其在影響不同領域和行業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心態。大多數畢業生本來對就業有著很高的積極性,但是受疫情影響,許多行業處在恢復階段,學生對就業只能變期望為觀望,部分學生直接選擇用考試升學的方式來逃避就業,所以合理的就業心態是高校畢業生的主觀現實需求之一。

(2)待遇保障

工作待遇保障一直以來是高校畢業生重要的現實需求。不同行業的薪酬待遇存在差異性,畢業生尋找高薪福利的工作,用人單位也需要用薪酬福利吸引人才,這本身就是雙向選擇的過程。對于剛剛進入社會打拼的高校畢業生而言,薪酬福利的高低直接決定了學生對于企業的傾向。高校畢業生通過就業指導課、網絡、往屆畢業生等多種渠道獲知崗位的平均薪資水平,一部分學生會根據這個水平確定一個內心接受值,而另一部分學生會將大多數找到工作學生的薪資作為內心接受值。疫情期間許多行業發展處于癱瘓狀態,為畢業生提供的薪資福利有所降低,出現了就業難、不穩定等現象,這也反映了待遇保障在高校畢業生的需求中所占的比重。

(3)地域選擇

工作地域是高校畢業生就業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高校畢業生根據自身生源地、專業發展、地域政策等相關條件進行地域選擇。隨著“新一線城市”的劃分,2019年應屆畢業生在成都、杭州、重慶、武漢、西安、蘇州、天津、南京等地的實際簽約數據顯示,新一線城市簽約占比率為35.17%,超過了一線城市的32.14%。說明無論是對高校畢業生的吸引力,還是就業的實際吸納能力,新一線城市已經超越了一線城市。其次,生源地就業是大多數畢業生的第一選擇,這是因為學生們考慮到家庭、關系圈等因素更愿意在熟悉的環境中工作生活。最后,受所學專業的影響,有的專業更適合在一線城市發展,部分學生選擇在“北、上、廣、深”就業。

2.客觀潛在需求

(1)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是影響畢業生就業的潛在因素之一。重大國策或戰略的制定與發布,國家對于不同領域、產業的扶持,都在不同程度地影響高校的就業工作。伴隨著“十四五”規劃的不斷深入與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發展,國家針對當前社會的就業大環境,從不同角度進行范圍性的宏觀調控,例如高校畢業生幫扶政策,在地區人才引進、人才落戶、待遇補貼、崗位擴增、權益保障、服務供給等方面給予大力的支持。同時,各省市依據本地的發展規劃也有針對性地出臺保障性政策,例如,陜西省針對人才落戶、人才就業補貼、特崗增設等方面提供多種形式的補貼,廈門市海滄區針對人才就業補貼、實習補貼、住房補貼等方面給予一定的保障。社會環境的影響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著高校畢業生個人的選擇和方向。

(2)行業需求

行業需求對于高校畢業生的就業環境也存在一定的影響。伴隨著疫情防控常態化和國內經濟轉型,行業需求更趨向于穩定且高效的勞動力,而畢業生也更愿意選擇工作收入穩定、“體制內”、有保障的工作。一些行業會依據自身發展的需求和趨勢,有針對性地縮小專業范圍設置崗位,對于高校畢業生而言,等于提高了這一類崗位的競爭力,當然競爭難度和薪酬待遇是對等的,在要求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前提下也減少了畢業生的就業數量。

(3)自身能力

伴隨著高校畢業生在校期間差異化的發展,其自身能力的差異性也成為就業選擇的重要參考因素。大學教育更注重對學生優勢能力的培養,經過了四年的成長,不同學生所掌握的技能和自身能力也存在著很大的差異性。理科類專業的學生專業優勢明顯,畢業生更愿意利用專業優勢進行就業選擇;相反,文科類專業的學生專業優勢不明顯,畢業生更愿意利用自身能力進行相關的就業選擇。例如,電子信息、軟件類專業,其就業指向社會大環境中的朝陽行業,學生依據行業優勢發展自身能力,通過專業性強的自身能力進行就業擇業;而文學、歷史、政治類專業具有更加寬廣的包容性,大部分學生依據自身的非專業能力進行就業擇業,充分體現了大學生自身能力的差異性與就業擇業的聯系。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校輔導員的就業幫扶導向

1.從政策入手加強學生的就業認知

就業政策的掌握直接反映了學生對于自身就業地域、領域、行業、意愿以及滿意度等諸多決定的選擇,同時也是輔導員在職業生涯規劃和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中的重點。

首先,輔導員可以利用大數據對所帶專業的熱點地域進行收集和匯總,整合學生的就業需求與意愿,在就業創業指導工作中向學生介紹熱點地域的就業幫扶政策,讓學生了解就業地域的落戶政策、就業補貼政策、行業扶持政策、住房政策以及行業發展等相關就業保障信息,從而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一個初步的定位和規劃。其次,輔導員可以向學生介紹不同地域的行業發展現狀以及學生在不同地域所需的生活成本和發展導向,讓學生對政策、發展、生活三個方向有初步的聯系認知,從而提高學生對理論聯系實際的認知能力。最后,輔導員通過對就業政策的介紹,加強學生的就業認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讓學生做好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為自身的成長成材助力。

2.從信息入手提高學生的就業選擇

就業信息的暢通是學生就業的前提與保障,也是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幫扶工作中的重要媒介。海量就業信息的涌入往往會造成學生對就業的厭煩情緒,一些分辨能力不強的學生甚至會喪失就業信心,開始自我否定。輔導員通過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就業信息,從而發揮幫扶學生就業的作用。

輔導員在就業指導、幫扶工作中應該幫助學生掌握鑒別、提取所需就業信息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整體的就業選擇意愿。第一,輔導員應當引導學生對所學領域的企業層次信息進行分類,由于不同層次企業的用人需求不同,導致其招聘條件存在一定的差異,學會對企業層次進行分類,可以讓學生清楚地認識自身能力的上限與下限,從而對自身選擇有一個初步的定位。第二,輔導員應當引導學生對所學領域的企業崗位需求信息進行分類,不同企業所需人才的能力也存在差異,例如,科技行業公司對硬件人才和軟件人才的需求條件就存在一定的差異。學生通過分類掌握不同企業的崗位需求信息,選擇自身優勢領域的企業進行應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簽約率。第三,輔導員應當引導學生學會鑒別正規企業與非正規企業,隨著互聯網時代的興起,“云面試”“云宣講”“云指導”“云簽約”等形式已成為企業面試的重要手段之一,輔導員需要引導學生正確辨別企業的資質與發展前景,避免自身利益受損,從而更好地實現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

3.從學生入手增強學生的就業能力

企業對人才的招聘不僅局限在對其專業技術技能的要求,同時也對非專業技術能力存在一定要求。輔導員在進行學生就業指導、幫扶工作時,可以從培養學生的非專業技能入手,提高學生的面試技巧以及自身的綜合能力,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就業的能力。輔導員可以通過開展相關活動,鍛煉學生的職場抗壓能力、語言交際能力、文字撰寫能力等相關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面試能力,從而加強學生的就業能力。還可以利用輪流班委制度以及開展班級活動的方式,促進學生思維邏輯、組織管理、責任心、隨機應變等綜合素質的提升。通過加強學生自身的非專業能力,提高其由學校向社會轉變身份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就業錄用率。

疫情防控常態化下高校輔導員的就業幫扶效能

1.分析就業發展趨勢,促進學生職業創造

準確把握社會就業發展趨勢和行業發展導向,已成為高校畢業生步入社會前的最后一堂“必修課”,輔導員則成為了引導學生把握社會就業發展趨勢、了解行業發展導向的關鍵一環。輔導員通過向學生分析國家相關政策、行業相關導向、社會相關紅利等信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學會站在“就業浪潮”頂端抓時機,“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

隨著新冠疫情防控的常態化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文件,同時強化了一系列原有舉措,應對疫情對高校就業的沖擊,同時各省市、高校為確保畢業生穩定就業,也實施了一些措施。輔導員作為引導學生就業創業的關鍵一環,要實時向學生分析其專業相關行業的發展“風口”,讓學生了解大趨勢下的社會環境和行業發展環境,從而作出正確的就業選擇。同時,輔導員可以引導畢業生了解國家扶持崗位及創業的相關信息,促進學生自身的職業創造,拓寬其就業渠道,從而保障畢業生的就業質量,發揮其職業效能。

2.整合就業平臺資源,合理推廣就業信息

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就業資源信息的獲取與整合成為了高校畢業生求職就業的重要通道之一,“云面試”“云宣講”“云指導”“云簽約”等招聘形式的普及化,進一步說明就業信息整合與獲取對于高校畢業生的重要性。合理運用整合平臺,能夠提高畢業生自身專業與崗位的匹配度,從而提高畢業生的總體就業質量。由于新冠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發展,大數據運用已越來越成為不可或缺的工具,輔導員掌握最新的就業數據與信息,不僅能夠正確引導學生就業創業,也可以提高學生就業創業的效率與質量,更好地應對疫情防控常態化對就業大環境的沖擊,改善學生難就業、慢就業的現狀。

輔導員作為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指導工作的重要執行者,其對就業平臺資源的整合至關重要。輔導員應結合所帶學生的專業,有選擇地整合專業相關行業的就業平臺資源,更好地向學生分析用人單位需要的人才類型,準確了解用人單位招聘標準的上下限,通過對行業中不同單位的招聘需求進行分類整理,結合學生的實際就業需求,合理分發就業信息,精準施策提供就業服務,可以幫助學生少走彎路,提高就業招聘信息的利用率,從而進一步提升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的質量和效率。

3.抓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打造學生應聘就業技巧

新冠疫情對原有就業環境造成了很大的沖擊,大多數用人單位從原先的線下招聘改為線上的“云招聘”。許多用人單位的招聘者不能直觀面對面地了解應聘學生的各項情況。導致一部分專業能力強、交流溝通能力相對弱的學生錯失了就業機會。輔導員應注意加強畢業生的非專業能力,精準提升學生的應聘技巧,提前介入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更有效地提高畢業生的就業錄取率,減少新冠疫情帶來的沖擊。

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發展意味著輔導員與畢業生接觸的時間更長,輔導員的就業創業指導工作要更早進行。首先,應更早介入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加強畢業生的意識形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強化鍛煉學生的應聘就職技巧,提高其在簡歷設計、溝通交流、書面寫作、面試形象等方面的水平;最后,督促學生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注重對專業能力細節方面的打磨,從而更好地應對用人單位對崗位專業技術能力的需求,提高自身的應聘錄取率與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強化穩就業舉措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0]6號)[EB/OL].(2020-3-20). 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3/20/content_5493574.htm.

[2]國務院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的意見(國辦發[2020]27號)[EB/OL].(2020-7-31).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0-07/31/content_5531613.htm.

[3]王舒書,唐建偉,孔祥君.地方院校研究生就業現狀分析及質量提升建議——以廣東工業大學2014—2018屆畢業研究生為例[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0,41(5):91-96.

[4]陳勇,經曉峰.高校精準就業的實施機理和路徑選擇[J].思想理論教育,2020(9):108-111.

[5]金韋明,衛善春,沈延兵.新冠疫情影響下促進高校畢業研究生就業工作的實踐與思考[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20(9):16-20.

(趙金夢:西安郵電大學電子工程學院)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