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前,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數字網絡技術不斷涌現且快速發展,市場布局越來越復雜,網絡技術將推進信息技術與現代企業、生產制造業等融合創新,發展新興業態。為此,企業將面臨多元化的機遇與挑戰。本文對互聯網應用優勢特征、數字時代對傳統企業管理教育模式的影響進行了解讀,分析了信息數字管理教育理念意識淡薄、企業組織管理教育方式落后等制約企業管理教育發展的因素,提出了創新企業數字管理教育理念、創新企業管理教育組織框架等利于企業管理教育的優化策略,旨在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關鍵詞]數字時代 企業管理教育模式 管理教育框架 共享網絡社區 優化策略

基金項目:西安歐亞學院2019級校級重點課程研究項目(項目編號:2019KC018)。

陜西高校青年創新團隊(團隊編號:74)。


引 言

近年來,在世界經濟快速發展的環境下,中國企業得到了全面發展。由于世界經濟發展加大了企業的生產投入量,因此對企業提出了更高的發展要求。為使企業在市場經濟競爭中平穩發展,有必要提升企業管理教育水平,特別是掌握企業全過程管理教育理念。企業通過改進全過程管理教育體系,在節省開支的基礎上,保持產品出廠數量及質量,從而促進企業穩步發展。企業管理教育作為內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企業發展中并未引起足夠重視。然而,獨特的管理教育方式能夠使企業充滿活力,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立足,有助于企業在社會中建立良好形象,增強客戶對企業的認可度。企業管理教育應以其實際發展情況為出發點,實事求是,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企業管理教育現狀概述

1.互聯網應用與優勢特征

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互聯網逐漸具備了世界性、全時性、開放性、合作性、交融性、平等性等特征,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等一系列互聯網技術不斷涌現,且呈現出高速發展狀態,市場布局也愈加復雜,致使傳統企業的生存發展空間逐漸縮小,其傳統管理模式、營銷模式、管理教育理念、服務形式等各個方面在某種程度上都受到了影響。企業在互聯網時代浪潮的沖擊下應積極轉變企業管理教育的現狀,其中,創新教育模式是未來發展的關鍵因素。

2.數字時代對傳統企業管理教育模式的影響

在當下這個多元化、精細化、個性化的時代,標準化產品遠遠不能滿足消費者的需求,于是,與之相匹配的“C2B”模式應運而生,消費者有能力對產品研發及營銷給予建議。目前網上消費成為一種潮流,許多傳統型企業也逐漸向虛擬經營模式轉變。虛擬經營打破了空間及時間上的束縛,從而為傳統企業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因此企業有必要將自身與數字時代緊密聯系,不斷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力,更加高效地提升經濟效益。

數字時代下影響企業創新管理教育模式的因素

1.信息數字管理教育理念意識淡薄

數字網絡思維是對整個商業生態圈進行重新審視的思考方式。如今,企業管理教育不僅依靠數字網絡技術,還要依靠互聯網思維。數字網絡時代下,全球大數據每時每刻都在增加,企業發展也要緊跟時代的腳步。企業的傳統管理教育模式已不適應新的時代發展要求,很多傳統企業依然沒有意識到危機的存在。同時,由于很多企業管理者對信息數字的創新思想存在排斥心理,缺乏與時俱進的創新意識,從而導致企業管理模式不能與市場發展相匹配,進而對企業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

2.企業管理框架不完善

首先,傳統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式企業框架,一般由上層的少數人發布命令、下層的多數人負責執行,其中執行流程漫長,在這分秒必爭的信息數字時代,這種形式已嚴重影響到企業的運作效率及產出效益;其次,如今固有的傳統技術和服務模式均已不能適應多元化的市場需求,一些企業尚未建立信息化動態數據平臺,而靜止的信息數據會導致信息價值分析的缺乏,如果這些企業不能及時進行調整,其面臨的將是舉步維艱直至被淘汰;最后,多數傳統企業制度較為抽象籠統,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員工的創新精神和工作積極性。

3.企業組織管理教育的方式落后

信息數字時代下,企業產品的價值模式、運行模式正在逐步改變。傳統企業要達到可持續發展目標,應摒棄保守觀念,勇于創新,在信息數字新時代創立并實踐獨具特色的企業發展模式。企業運行模式作為業務模式的核心,其在逐漸擴大的網絡價值與網絡社交中成為企業創造價值的新方式,最大限度地提供企業資源的分配機會,這就要求企業努力轉變經營方式,創造更多財富。

企業營銷模式落后。企業的傳統營銷模式利用廣告投放吸引客戶,進而獲得相應收益。在這種營銷模式下,大部分傳統企業與客戶的交易都是一次性的,很少有二次或多次交易,進而影響到企業市場競爭優勢的保持。傳統企業利用出售商品、減少利潤、降低成本等方式獲取利潤,獲利方式較為單一。由于網絡數字及電子商務相關領域的興起,傳統企業逐漸失去市場競爭優勢,無法適應越來越復雜的市場要求。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教育模式落后。部分傳統企業的人員招聘、系統培訓、績效考核方式較為落后,無法吸引優秀人才為企業所用。企業管理人員對新時代網絡信息的認識不足,缺乏對新入職員工系統培訓的經驗,員工績效評估標準、績效分析等均為企業管理教育人員獨立完成,使其缺少了網絡時代性與社會科學性。

數字時代企業創新管理教育模式優化策略

1.創新企業數字管理教育理念

隨著云計算、互聯網經濟、信息數字的飛速發展,傳統企業應當及時調整管理教育理念,對市場、用戶、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商業生態進行審視和考量。將信息數字思維與企業管理教育有效融合,不斷完善企業管理教育中的漏洞及不足,對企業管理教育模式進行整改與創新。企業管理者應積極提升自身的信息素養和信息運用能力,能否掌握數字時代下信息的數據價值,從被動嘗試轉變為主動應用,是決定管理模式創新成功的重要條件之一。

2.創新企業管理教育組織框架

重組企業管理教育框架,創新企業管理教育方式。信息數字時代對企業的信息傳輸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企業必須重組教育管理組織框架,縮短企業信息輸送鏈,降低信息傳遞水平,最終實現扁平化的企業管理教育組織框架。另外,可以運用信息數字技術吸收多種企業信息的傳遞方式,構建企業特色技術與服務體系,以提高企業管理教育的綜合質量。

組織企業制度改革與企業文化創新。在信息數字時代中,越來越多的企業的管理教育制度和文化趨向于人性化且相對寬松的狀態。企業應逐步減少員工工作限制、減輕處罰力度,增加對員工的鼓勵及嘉獎力度,加強各部門員工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以便讓員工在學習交流中增進業務能力水平。由此,即使員工在創新道路上失敗,也不必為過多的代價和懲罰擔心。

3.創新企業管理教育模式

產業模式和運行模式創新。企業應擺脫傳統思維束縛,利用信息技術實現有效信息的傳遞,加強企業與市場的密切聯系,能夠迅速應對環境變化帶來的危機,使企業經營顯現出極大的可控性,資源配置得到極度優化,從而讓整個企業資源的商業價值最大化。同時,企業應及時且有效地轉變運營方式,將非流行產品轉為流行產品作為企業的發展重點,利用長尾效應和科學技術最大化地降低企業成本,根據客戶的不同需求制定個性化方案,獲取更多利益,最大限度地提高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創新營銷模式及盈利模式。網絡營銷模式的核心應是以消費者需求為中心,使供需雙方通過互聯網的交換形式達到雙向溝通。企業可以將其轉化為社會化媒體營銷,例如:通過短視頻、微信、微博等社交網絡進行產品營銷及宣傳。此類社交媒體營銷通過收集用戶對相關產品與服務的關注,實時發起與潛在用戶的互動溝通,持續深化與潛在用戶的關系,促進其對企業產品與服務模式的興趣,適時發起針對性的營銷活動促進成交,從而增加企業的盈利數額,這是新媒體時代新型的思維方式。

4.構建企業開放共享網絡社區

移動化是信息數字時代未來的發展方向之一。企業應緊跟數字時代的發展腳步,組建企業自身的移動組織框架。在向客戶端推廣產品及進行服務宣傳時,移動性組織也為其他產品和服務提供了廣闊的兼容性和流動性空間,最大限度地滿足客戶的不同需求。企業在開展電子商務活動時應及時把握機遇,建立企業自身的網絡社區。在即時通訊軟件和移動社區終端逐漸成熟的基礎上,將移動終端與網絡社區相融合,使其成為客戶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信息數字時代最具代表性的特征是知識開放性較強以及知識更新速度較快。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主要組成部分則是隱性知識,傳統企業需要不斷與社會交流、碰撞,吸收同行業的企業文化知識,才能完善企業自身的管理組織體系,改善目前的企業管理教育模式,形成企業自身獨特的競爭力并向數字時代的發展方向努力。數據平臺對于數據的搜集是動態的,企業應建立信息數據平臺,通過有效信息的管理模式來迎合市場的數據變動,進而掌握市場的變化規律。數據平臺還可以通過分析市場中競爭對手的發展模式和發展策略,為企業管理者提供合理化的決策依據。

5.創新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教育體系

企業應充分運用網絡移動終端完成招聘工作,例如,通過網絡信息、廣告媒體、招聘平臺等進行人員選拔,不僅能夠提升人才招聘的工作效率,還能為企業節省時間與成本。另外,企業還可以利用移動網絡更改內部人員的教育培訓計劃與內容,并通過遠程教育模式對員工進行培訓。移動網絡作為收集與發布信息的平臺,包含多種用于企業員工績效考核的系統。所以,企業的管理教育者應從企業的實際情況出發,創新員工的績效考核方式和企業管理教育評估模式。企業管理人員應主動適應信息數字時代對傳統企業人員管理教育模式的挑戰,主動獲取有效的實時信息,利用組建員工管理教育平臺的共享信息,充分掌握員工信息的管理數據,根據企業發展的要求隨時調動員工工作的積極性。

結 語

在信息數字時代背景下,企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占據優勢,就必須創新企業管理教育模式,抓住發展機遇。企業應充分利用數據信息平臺獲取有效信息價值,同時,在創新管理教育模式中提出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優化策略,從而為自身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

參考文獻:

[1]楊樺.基于麥肯錫7S模型的高校科技信息機構管理與差異性研究[J].圖書館學刊,2018,40(8):69-76.

[2]黃群慧.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企業管理學的發展——情境、歷程、經驗與使命[J].管理世界,2018,34(10):86-94+232.

[3]諸波,李余.基于價值創造的企業管理會計應用體系構建與實施[J].會計研究,2017(6):11-16+96.

[4]曹光森,曹歆然,吳巍.企業文化創新對企業管理創新的影響研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8,21(18):106-107.

[5]李若男,劉冰瑩.中國企業管理創新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9(9):12-13.

(賀鳴:西安歐亞學院會計學院)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