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人們審美、消費觀念的變化,社會對高職服裝工程專業人才培養的要求也發生了變化,不再僅局限于掌握現代化服裝專業技能,還需要一定的審美能力和創新意識,這就需要高職專業教學進行必要的調整和創新?;谶@一背景,本文分析了信息技術對高職服裝工程專業人才培養帶來的挑戰,以及當前我國高職服裝工程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適當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高職服裝工程專業 信息技術 人才培養 教學創新


引 言

信息技術發展引起社會生活的嬗變,也帶來了服裝設計與生產實踐模式的變革和創新。互聯網技術打破了信息溝通的時空障礙,新的服裝設計理念與設計方式可以在短時間內傳遞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服裝設計者面臨信息技術帶來的影響和挑戰,對此,高職院校需要調整人才培養目標和方式,以更好地適應互聯網技術帶來的變化,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使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更大優勢。

信息技術對高職院校服裝工程專業教學的影響

信息技術對服裝工程的影響體現在多個方面。第一,信息技術可以作為教學工具。教師通過信息技術,特別是CAD軟件等,可以用于現場講解、示范,將教師從手工畫圖的繁重工作中解放出來,讓教學過程和教學結果一目了然。服裝工程專業課程具有很強的實踐性,設計、制作的過程是教學重點。傳統教學方式多是通過圖片形式展示,但可理解性不強,很多學生看完之后還是“摸不著頭腦”,而借助信息技術工具可以動態地展示服裝的設計和制作過程,提高教學過程的直觀性,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技術內容,提高了教學質量。第二,信息技術能夠拓展服裝設計的邊界。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創新的過程,設計者頭腦中的創意通過技術工具外化為現實圖樣。而技術工具在很大程度上會影響設計圖樣的最終展示效果,技術工具越先進,圖樣展示就越貼合設計者的創意構想。同時,借助先進的技術工具,設計者的創意邊界還可以不斷拓寬,使設計邊界不斷向外拓展,創作出更多的作品。

信息技術下高職院校服裝工程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目前,我國高職院校服裝工程專業教學中存在一些普遍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教學理念相對落后,教學管理者對信息技術缺乏必要的重視,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僅滿足于“照本宣科”的教學內容,未能將信息技術充分融入服裝工程專業教學中。其次,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場景有限。由于相關軟件操作比較復雜,而課堂時間有限,只靠課堂講授是不夠的,導致學生對軟件的理解和操作能力有限,還需要在實踐中多加練習,不斷深化、理解,才能提高熟練程度。但是,在校企合作中,企業多傾向于和普通高校開展合作,與高職院校開展相關工作較少,致使高職院校在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實踐機會方面存在現實困難。再次,高職院校經費投入有限。我國高職院校主要分公辦和民辦兩種,公辦院校由財政撥款,民辦高校主要是社會資金投入,經費需要統籌整個學校的運作,所以在引進信息技術教學資源這一計劃上難以有充足的保障資金。最后,高職院校普遍缺乏信息技術專業人才。學校的信息技術部門人手有限,且主要是負責維護校園內部局域網的正常使用,而與服裝工程專業教學相關的信息技術人員需要有較高的專業水平,當前,學?,F有的技術力量和師資團隊還難以滿足。

信息時代下高職服裝工程專業教學創新的基本原則

信息時代下,高職服裝工程專業教學創新應當立足專業教學的實際需求,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技術優勢,實現二者的有機結合,從整體上創新教學模式。

第一,堅持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無論是哪種教學方法,都要牢牢堅持高職服裝工程專業的育人理念,即培養全面發展的具有一定實操能力的高素質人才,堅持育人為本是目標,信息技術是過程,正確認識二者的辯證關系。在教學創新探索實踐中,不能本末倒置,為了融合信息技術而融合,為了創新教學而創新。

第二,堅持穩扎穩打、循序漸進的創新節奏。在推進信息技術工具融入服裝工程專業教學的過程中,要穩扎穩打、循序漸進;立足高職服裝工程專業課程內容,由淺入深,從設計、制圖等實操性強的課程入手,引進信息技術工具,讓教師和學生逐漸適應;然后再加入考核機制,對教師和學生形成督促,使信息技術工具切實能夠用在課程中,真正發揮作用,實現教學創新。

第三,堅持學以致用、面向實踐的創新目標。信息技術融入服裝工程專業教學,是為了讓學生掌握更先進的工具,在日后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能夠有更大的競爭力。因此,信息技術與課程體系的結合,要堅持學以致用、面向實踐,不能紙上談兵,要培養學生應用信息技術進行設計、制圖的能力,以及積極學習設計理念、掌握市場需求動態的意識,拉近學生與市場的距離,讓學生真正能夠學以致用,學有所成。

信息時代下高職服裝工程專業教學創新路徑

1.優化教學目標

現階段高職服裝工程專業教學的目標是培養具有一定實操能力的服裝工程專業人才,這一目標尚不夠具體。下一階段,高職院校應推動信息技術融入專業教學,并突出強調“實操能力”這一育人目標,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借助信息技術搭建網絡學習平臺,讓學生在課堂上通過操作軟件深度參與教學。這時,學生由傳統教學模式下的被動聽課者,轉變為課堂的主體,而教師則起組織和引導的作用。另外,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可培養學生關注市場動態、時尚潮流風向變動的意識和習慣,能不斷調整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狀態,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要我學習”向“我要學習”轉變。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教師使用信息技術工具可實現“三個能力”的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市場感知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能夠促進人才全面可持續發展。

2.完善教學內容

高職服裝工程專業教學要凸顯實操性,將信息技術工具融入教育教學可以進一步完善教學內容,特別是增加了一些實踐類課程,可使學校真正構建起以信息技術為基礎,與企業崗位和市場需求相契合的專業教育體系。在完善教學內容方面,具體包括以下三類課程。

第一,開設專業基礎實踐課程?!盎A不牢,地動山搖?!睂W校應在高職低年級階段即可考慮開設信息技術基礎階段課程,讓學生基本掌握與服裝工程相關的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方法,主要目標是解決學生在服裝設計方面的基本功——基礎造型能力、計算機軟件輔助設計能力和設計表達能力。在課程開展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教師主要負責引導,重點培養學生對信息技術軟件的使用意識,掌握基本的使用方法。例如,某高職院校開設的“基于互聯網整合服裝設計資源項目”課程,主要講授的內容就是如何抓住服裝設計的時尚前沿信息,同時該校還探索與國外某高職院校搭建線上平臺,共同研發課程大綱,不斷提高課程教學效果和質量。

第二,擴充專業實踐課程。由于服裝工程專業對學生的動手實操能力要求較高,需重點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對此,實踐課程項目通常包括獨立課程項目、跨學科課程、創新課程及學科知識競賽等,旨在進一步提升學生對服裝設計理論基礎知識的掌握。在專業實踐課程中,還可以讓學生自由集合,組成不同的小組或團隊,然后鼓勵他們開展組間競賽,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提升其溝通協調能力,為日后走向社會、走上工作崗位,更好地與客戶溝通和服務打好基礎。

第三,信息技術提升課程。信息技術提升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使用較復雜信息技術工具的能力,特別是解決復雜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實踐中,服裝工程的設計需要學生不斷提升創意,需要學習更多信息技術工具的使用方法,如此在使用過程中才能得心應手。近年來,英國、意大利等國的服裝設計師已經開始嘗試使用網絡化的設施設備進行服裝設計,取得了很好的成績,我國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服裝設計師也開始使用先進的技術設備進行設計,但高職院校在這方面的課程設置上還比較缺乏。因此,下一階段高職院校可以將信息技術提升課程教學單獨作為一個課程模塊,并要增加教學課時,以提高教學效果。

3.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實踐能力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备呗氃盒Re極與本地服裝設計、生產企業開展深度合作,為學生爭取更多的實習和招聘機會,使學生能在實踐中運用所學。2019年,教育部、財政部聯合頒布了《關于實施中國特色高水平高職學校和專業建設計劃的意見》,其中提到了高職院校要強力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行業領先企業在人才培養、技術創新、社會服務、就業創業、文化傳承等方面深度合作,形成校企命運共同體;施行校企聯合培養、雙主體育人的中國特色現代學徒制;推行面向企業真實生產環境的任務式培養模式;牽頭組建職業教育集團,推進實體化運作,實現資源共建共享;吸引企業聯合建設產業學院和企業工作室、實驗室、創新基地、實踐基地。

高職院校不僅要利用社會企業,還可以借助校內企業平臺,優先向在校學生傾斜,為其提供實習崗位,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實習期間,學校要與企業充分溝通,努力為學生爭取到能夠發揮所學,與其能力匹配的崗位。學校可以和企業建立長期合作機制,建立學生實習檔案,根據需要,為同一個學生在不同年級提供不同的工作崗位,以真正實現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學生專業學習上能夠“扶上馬再送一程”。

校企合作需要必要的教育保障,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部分。硬件部分,開展校企合作的企業可以為學生提供與其學習相關的實際工作崗位。需要注意的是,實習中的實訓工作內容不能與學生的理論知識學習相差甚遠,否則達不到應有的教學目標。軟件部分,則是指學校與企業合作的緊密程度。校企合作不是割裂開的兩個環節,而是有機地統一于服裝工程專業人才培養教學體系中。高職院校要注重開展對學生的“跟蹤評價”,加強與企業溝通,及時了解學生的實踐情況,一方面督促學生珍惜、重視實訓機會;另一方面也可通過實踐反饋學生理論知識掌握的情況及行業、企業的發展新趨勢,為改進和完善專業教學提供參考和借鑒。

結 語

本文從信息技術發展對高職服裝工程專業教學的影響入手,分析了目前我國信息技術下高職院校服裝工程專業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按照信息時代下高職服裝工程專業教學創新的基本原則,提出了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包括優化教學目標、完善教學內容和加強校企合作、強化實踐能力等。高職服裝工程專業人才培養需要進一步優化教學方法、創新教學理念,切實為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一點相關教育工作者應予以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王芳芳.高校服裝工程類專業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研究[J].學周刊,2020(33):5-6.

[2]李淑敏.基于項目化教學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J].黑龍江紡織,2020(3):25-27.

[3]張技術,陸鑫,王佩國.校企融通的服裝工程專業創新訓練基地建設[J].天津紡織科技,2020(2):32-34.

[4]劉冠彬,林大梓,林張毅.“新工科”背景下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人才協同培育模式和機制研究[J].紡織服裝教育,2020,35(5):393-398,417.

[5]王芳芳,陳欣,劉伯榮.基于OBE理念的服裝設計與工程專業校企協同實踐體系的構建[J].輕紡工業與技術,2020,49(10):169-170.

(張蒙: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化工與紡織服裝學院)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