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學科主題式教學 將“雙減”進行到底
——西安市浐灞第三小學教學改革實踐
作者:董海英
發布時間:2022-02-28 11:06:3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蹦隳芙Y合手里的各種資料說說為什么這一天的錢塘江大潮最壯觀嗎?
你能結合百度地圖,設計一條最佳觀潮路線嗎?
這趟觀潮之旅該怎么走?又需要多少預算呢?
錢塘江大潮如此壯觀,你還知道哪些關于它的歷史典故?
……
在西安市浐灞第三小學(以下簡稱浐灞三?。┧哪昙壍囊惶每鐚W科主題課上,授課教師楊向旭圍繞錢塘江大潮,一連拋出4個不同學科的問題。教室里,電子白板上播放著《觀潮》的課件,同學們以小組形式圍坐在一起,時而仔細聆聽,時而熱烈討論。一陣下課鈴聲響起,但師生們都沒有停下來的意思。
楊向旭老師:“這堂課是我們本月跨學科主題教學的一個縮影,我們圍繞錢塘江大潮這個教學場景,把這學期四年級語文、數學教學任務中的相關知識點囊括進來,讓孩子們在一節課上,同時完成兩本書、兩個科目、多個知識點的學習。一學期下來,我們通過若干個這樣的主題式教學,就把語文數學兩門課的知識學完了?!?/p>
四(3)班的王子墨同學:“現在的語數主題課,同學們都特別喜歡,比如我們學習《觀潮》這篇課文,在語文課上,我感受到了錢塘江大潮的壯觀、雄偉;在數學課上,老師又給我們講了觀潮的方位和距離,兩節課結合起來,讓我一下子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特別真實。如果有一天,我和爸爸媽媽去錢塘江看潮水,我會很熟悉地告訴他們站在什么位置可以看到更美的景色!這種學習方式,我覺得特別有趣,我喜歡這樣的課堂?!?/p>
四(1)班的王璐澤同學:“這節課的作業在課堂上就已經完成了,放學后我可以參加自己喜歡的社團活動啦!”
跨學科主題式教學 讓課堂大不一樣
“雙減”政策實施以來,為了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浐灞三小在西安市、浐灞生態區兩級教育部門的指導下,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完善了此前一直堅持的跨學科主題式教學,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在課程中思考、在生活中實踐。
近年來,浐灞三小積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以月為單位推出主題式教學,將整學期各學科的教學任務拆分重組,融入到N個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中,形成每月一個主題式課程。鼓勵學生走出課堂、走出校園,在實際生活中檢驗所學,實現了“三個課堂”的有機結合,為浐灞生態區開展課堂教學創新,推動“雙減”工作落地提供了“三小樣本”。
一是以“融”為主,創新課堂形式。主題式教學既包含若干個學科的融合,也包含單一學科內在知識點的融合,更包含學與思、思與做的融合。教學圍繞一個情景,設置多個維度的課程內容,讓學生在一節課內,掌握不同學科相關知識,形成網絡化的知識認知體系,解決了以往學科與學科分離、與生活脫節、與學生興趣和需求背離等問題。
為確保教學的有效性與完整性,課程還打破40分鐘一節課的固定模式,實施90分鐘的大課時;一個主題的場景教學可以多次開展、連續開展,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聽、思考、實踐、總結提煉。需要休息和如廁的學生可以隨時離開,回來后繼續融入課堂。
二是以“化”為核,提高課堂轉化。主題式教學注重知識的轉化吸收、思維的訓練鞏固、實踐能力的培養提升,有計劃、有步驟地開展教學、拓展教學、延伸教學,最終運用到生活中,鼓勵學生自主解決問題。
三是“做”字當頭,注重課外實踐。讓孩子少寫作業、多動手實踐是主題式教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課堂上,教師只是教學的引導者和答疑者,學生需要自己去思考,互相討論,最后動手檢驗。對于那些無法在課堂上完成,或需要課后動手實踐的內容,學生們可以通過查閱資料、實地考察、動手實操等方式完成。在做的同時,學生便可以對所學知識進行消化和驗證,免除了機械刷題、書寫,切實減輕作業負擔。
多措并舉 保障教學效果可控高效
相較于傳統教學,主題式教學每月一個主題,所有學習內容都需要老師跨越學科界限,圍繞每月主題進行自主研發,對老師的專業素養、課程設計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為了做好教學構架,浐灞三小自上而下集體行動,校領導參加由李希貴校長主持的北京海淀區創新人才培育工程,系統學習學校頂層設計、組織機構設立、課程設置等。學校實施扁平化管理,精簡組織機構,縮短中間層級,信息傳遞迅速精準,為跨學科主題式教學的實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學校將各學科辦公室改為年級辦公室,全年級所有教師集中辦公。這一改變增強了各科教師的橫向溝通,為跨學科主題式教學的備課提供了空間和便捷。
2021年秋季開學前的兩周時間里,各年級語數教師聚集一起,反復討論,確定了本年級每個月的教學主題。整個暑假,教師都在圍繞不同的主題搜集素材,完成教學設計,努力將最好的課堂呈現給學生。
主題式教學 讓學習不再枯燥
在主題式教學下,學生的學習發生了巨大改變。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學生的學習興趣更濃了。主題式教學依托日常生活,將各自獨立、生澀機械的知識點以情景再現的方式呈現給學生,增加了觀察、思考、討論、動手等能力的培養,符合學生的認知能力和接受能力,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第二,學生的實踐能力更強了。以二年級九月的“超市大管家”主題課程為例,課堂上,語數老師教孩子們識字、認識并計算人民幣;走出學校,教師組織學生入超市,以真實的生活超市為場景,學習自主選擇、自主購物、計算結賬,并且完成了一份綜合性學習報告單。整個課程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面學習延伸至社會實踐,既檢驗了課本中元、角、分的加減法等知識,也增加了學生的識字量和對商品特點屬性的了解,鍛煉了學生合理規劃、理性消費的生活能力。
第三,學生的學習負擔減輕了。加強課堂教學,增強動手能力,讓孩子多看、多想、多做,盡量減少無效的書面作業和重復的書寫任務,留出更多的課后時間,讓孩子們去圖書館讀書,去運動場鍛煉,去生活中應用所學的知識,促進他們全面成長。學校學生平均書寫作業的總量減少了25%,參加課后社團和活動實踐的時間增加了43%。每月多了一次走出校門開展“第三課堂”實踐學習的機會。
二(10)班張歆怡媽媽:“孩子的作業少了,動手實踐的內容多了,每天都能參與家庭勞動,可以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把自己的課余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條?!?/p>
新的教學模式,給授課教師也提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不僅要結合“課程標準”,構建一個主題式的生活場景,將各科知識點融入進去,還要與各科教師合理分配教學比例,不斷打磨課程體系,探討實現途徑和方法,安排后續的實踐內容。
四年級李雪婷老師說:“跨學科主題式教學的備課不再是單一的學科備課,而變成了一起與不同學科教師的‘頭腦風暴’?!?/p>
五年級王瑋老師說:“跨學科主題式課程教學的評價從以往關注學生的成績,轉移到了關注學生如何學習,如何將知識運用于生活上來?!?/p>
董海英校長說:“我們始終致力于給孩子們營造一個綜合性知識輸入的教學環境,并將這種知識的輸入與學生解決生活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連接起來,形成有效輸出??鐚W科主題式教學就是這種理念下的成果。”
以學促用 打造課堂改革新亮點
浐灞三小將圍繞“雙減”工作和課后服務,在語文數學跨學科主題式教學的基礎上,讓所有學科都參與進來,將各學科割裂的知識點整合到若干個情景單元中,形成每月一個主題式教學設計,構建出“知識+素養”的學習新樣態。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加協同合作、活動體驗、展示分享等過程,形成一個“課本學習—回歸生活—自我成長”完整的閉環。以跨學科的主題教學替代學科教學,有力推動“三個課堂”的落實,助力“雙減”工作的扎實開展,讓每位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擁有一個美好的童年。
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浐灞第三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