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小銜接是幼兒園和小學兩個教育階段平穩過渡的教育過程,是兒童成長過程的一個重大轉折,這個階段也是處于人類整個邏輯思維形成和使用過程中所要經歷的三次環境轉換的第二次轉換期,對幼兒身心健康和終身發展具有重要意義。銅川市積極推進幼小科學銜接,遏制教育“搶跑”,把好義務教育“雙減”目標第一關,為實現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幼小銜接工作推進情況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范發展的若干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發展的意見》《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精神,按照教育部、省教育廳統一部署,銅川市從2018年起在全市中小學幼兒園開展規范幼小銜接工作專項治理行動,市、區(縣)、校(園)均制訂了推進幼小銜接工作《實施方案》,成立了幼小銜接工作領導小組,通過開展幼兒園半日入園活動、幼小銜接工作觀摩,召開現場推進會等形式,推進幼兒園科學保教和小學零起點教學,取得了較好成效,主要體現在五個方面:

一是強化培訓轉變觀念。把教師培訓作為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的重要內容,圍繞教育理念轉變和實操要求,開展市級示范培訓、區(縣)全員培訓和校(園)經常培訓。各小學、幼兒園在新學年開學前均召開幼兒園大班和小學一年級教師“幼小銜接”培訓會,學習推進幼小銜接工作《實施方案》《幼兒園“去小學化”教育活動指南》《小學一年級語文“零起點”教學指南》《小學一年級數學“零起點”教學指南》等內容。廣大幼兒園大班老師在大力實施幼兒園游戲化課程的同時,注重幼兒身心準備、生活準備、社會準備和學習準備的有機融合;小學一年級教師科學制訂入學初期的學習和生活制度,科學設計和組織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和新生入學適應性教育,減緩了一年級新生的學習坡度和難度。

二是試點先行探索經驗。推薦遴選銅川市耀州區為省級幼小銜接實驗區,王益區第一幼兒園等11所幼兒園和照金紅軍小學等11所小學為幼小銜接省、市級實驗園(校),試點園(校)建立深度合作機制,試點園探索實施入學準備活動,試點校同步研究入學適應活動。幼兒園與小學定期就學前教育五大領域、幼兒園課程建設、小學低段各學科特點等方面深入交流互動,園校協作“研銜接”;各幼兒園邀請小學校長入園為幼兒家長輔導科學幼小銜接方法策略,組織幼兒參觀小學,小學低段嚴格執行“雙減”要求,開齊開足開好課程,科學合理布置作業,家園共育“導銜接”。在試點區召開全市幼小科學銜接現場推進會,通過現場觀摩和試點區、試點園(校)經驗交流,為全市推進幼小銜接工作提供經驗。

三是教研引領提升水平。印發《銅川市幼兒園“結對幫扶手拉手 聯片教研共成長”活動實施方案》,依照“結對幫扶、合作共享、相互借鑒、共同提高”的原則,建立由區縣教研部門牽頭,省、市級示范幼兒園示范引領的“聯片教研”推進機制。以課程建設為抓手,印發《銅川市幼兒園課程建設與管理指導意見(試行)》《銅川市學前教育質量提升136行動計劃》《銅川市全面推進幼小科學銜接八項措施》,選定10所課程建設試點園,創建11個省級學前教育示范試點基地,結題23項省市級課程建設專項課題,通過教研引領提升幼小銜接工作水平。

四是專項治理促進規范。市、區(縣)均制訂了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實施方案》,全面部署幼兒園“小學化”專項治理工作。各區縣成立專門工作機構,在全市79所小學、123所幼兒園、87個校外培訓機構全面自查的基礎上,組織督導小組深入實地抽查和摸排,對存在問題的20個培訓機構、46所幼兒園和7所小學,下發整改意見書,責令限期整改,專項治理有效促進了幼小銜接工作規范化、科學化水平不斷提升。

五是宣傳引導營造氛圍。堅持每年開展學前教育宣傳月活動。通過“銅川教育”微信公眾號發布《銅川市教育局致全市大班幼兒家長的一封信》,各幼兒園、小學通過校園開放日、家長會、家訪、幼教專家進校園等形式,宣講幼兒園去“小學化”和小學起始年級“零起點”教學有關知識和政策規定,分析“小學化”傾向、超前教學等行為給孩子帶來的危害,糾正錯誤傾向,引導家長和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成才觀,為推進幼小銜接工作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氛圍。

當前幼小銜接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小學化”傾向依然存在。調研發現,在部分幼兒園,片面重視知識技能發展的“小學化”傾向依然存在,主要體現為教學內容“小學化”,教學形式“小學化”,行為規范“小學化”,幼兒評價“小學化”。通過幼小銜接專項治理,這些問題在公辦幼兒園基本得到解決,但民辦幼兒園“小學化”傾向問題仍較突出。

二是“零起點”教學落實艱難。“零起點”教學在實施過程中面臨著諸多困境,主要表現在“超前”學習意識普遍化和“超前”學習行為普遍化。廣大家長普遍關注知識獲取,忽略學生能力培養和綜合素質養成,部分學校在小學一年級未設置過渡性活動課程,甚至存在超前教學、超綱教學、片面追求成績等問題。

三是幼小銜接合力不足。調研發現,在推進幼小銜接工作中,園校雙向銜接還不平衡,家園校教育合力仍需進一步加強。幼兒園單方面進行幼小銜接推進工作的現象比較普遍,多數小學“零起點”教學準備不足。幼小合作還不夠深入,部分幼兒園和小學針對幼小銜接開展的活動缺少兒童視角、問題意識和銜接觀念,活動效果不明顯。

推進幼小銜接的對策與建議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要進一步建立健全教育部門主管、各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的監管機制,教育部門要把幼小銜接工作納入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內容,統籌各方資源,推進任務清單落實,財政部門要為幼小銜接提供經費保障,人社、編制部門要嚴格依標配備幼兒園教師,各區(縣)要督促指導民辦園按照配備標準配足配齊教職工,各類幼兒園要按照國家相關規定配備衛生保健人員,確保形成幼小銜接工作合力并取得實效。

二是持續開展專項治理。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幼兒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持續開展專項治理行動,堅決糾正幼兒園提前教授小學內容等“小學化”傾向,堅決糾正小學不落實課程標準、提前教學等“非零起點”教學行為,堅決糾正校外培訓機構以“幼小銜接”為名強化應試、超前教育等行為,推進幼小銜接工作走深走實。

三是加強教師培訓。要健全教師培訓制度,落實幼兒園園長、教師定期培訓和全員輪訓制度,通過國家、省、縣三級培訓網絡,大規模培訓幼兒園園長、教師。要加強一年級教師零起點教學培訓,切實增強培訓針對性和實效性。支持學區內小學和幼兒園建立培訓學習共同體,加強教師在兒童發展、課程、教學、管理等方面的研究交流和培訓,及時解決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實踐中的突出問題。

四是建立完善工作推進機制。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統籌協調,整合專業資源,發揮教研部門和專家在指導教育教學實踐、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等方面的作用,加強幼小銜接科學研究,推動建立幼小學段互通、內容融合的聯合教研制度。健全科學的評價機制,將入學準備和入學適應納為幼兒園和義務教育質量評估的重要內容,建立獎懲機制。

五是加強幼小銜接無縫對接。幼小銜接需要幼兒園小學通力合作,雙向對接。幼兒園做好入學準備教育,要防止和糾正把小學的環境、教育內容和教育方式簡單搬到幼兒園的錯誤做法。小學要強化銜接意識,將一年級上學期設置為入學適應期,把入學適應教育納入一年級教育教學計劃,確保課時安排。要改革一年級教育教學方式,主要采取游戲化、生活化、綜合化等方式實施國家課程,強化兒童的探究性、體驗式學習,堅決糾正超標教學、盲目追趕進度的錯誤做法。

六是加強輿論宣傳和教育引導。要運用多種媒體,宣傳科學做好幼小銜接的重要意義和有效途徑,幫助家長認識過度強化知識準備、提前學習小學課程內容的危害,引導家長消除教育“搶跑”心態,努力形成支持和參與幼小銜接工作的良好社會氛圍。幼兒園和小學要把家長作為重要的合作伙伴,建立有效的家園校協同溝通機制,引導家長積極配合,共同做好幼小銜接工作。

(作者系陜西省銅川市教育工委書記、教育局局長)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