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教育工作者戰“疫”中交上合格答卷
作者:馮 麗 李 玉 楊 陽
發布時間:2022-02-28 10:28:4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21年末,新冠肺炎疫情襲擊西安,全城按下暫停鍵。陜西一大批教育工作者、學生志愿者等沖向抗疫一線,他們以果敢有為的實際行動交上一份合格答卷。
長安大學黨員志愿者參與防控現場
“硬核”組考 不負奮斗的青春
2022年研考期間,西安市疫情防控形勢嚴峻復雜。陜西省研考報名總人數近17萬人,西安市內實際參加考試學生10.68萬人。
無疑,這是一場艱難的硬仗。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堅決貫徹中省指示,本著“不讓一個考研人因疫情掉隊、也不能因考研讓疫情蔓延”的原則,會同省市衛健、公安、民政等相關部門全力協調考場安排、試卷運輸等工作,指導省教育考試院堅持“應考盡考”,盡最大可能滿足更多考生的需求。研考期間,陜西解決了3500余名滯留西安的考生的借考問題,協調各地落實了近2萬名無法進到西安參加考試的考生在外地借考,特別是臨近考試時為萬余名考生臨時調整考點,還有為350余名B類、C類密接考生在100多個隔離酒店“送考上門”,安排專車2260輛、組織468名黨員干部在235個封控區點對點地接送了2000多名考生,開考當天還為230余名考生提供了就近考點借考。
為確保“應考盡考”,各考研點精心組織,筑牢抗疫防線,全力以赴確保師生安全和考試安全。作為全省考生規模最大的一個考點,西北大學緊急成立黨員教師干部突擊隊,落實省內且未在西安市報考西北大學考生的借考工作,聯絡B類、C類密接考生送考上門等工作,并隨時準備做好特殊考場監考、考務工作和各類突發性工作。該校共設有354個正常考場,5個隔離考場,安排考生共11779人。考慮到校外考生的實際困難,當天諸多高校提供了免費午餐、熱水、休息等場所。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特開放體育館,提前開足館內暖氣,24小時開啟排風系統,供校外考生們休息。西安理工大學為其免費提供午餐。陜西中醫藥大學為考試結束當天不能返回實習點的近300名考生提供了宿舍,購買了被褥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研考考點學生經測溫查驗準考證、48小時核酸證明等有序進入考場
陜西省2022年研招考試已順利落下帷幕,西安市內實際參加考試學生10.68萬人,參考率90.08%,比去年高2.22個百分點。正是上下一盤棋,撐起了每個學子的深造夢。
艱難時刻 盡顯黨員本色
“就地管控。”2021年12月14日下午5點多,長安大學本部南院因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實施封閉管理,距離長大南院僅僅100米左右的西安市翠華路小學長大校區收到了就地管控通知,正在學校辦公的黨支部書記、執行校長盧焱在內的33位教職工和2名教師的孩子(學生于前一日因疫情安排線上上課、核酸檢測)就此留在了學校。
事發突然,又與疫情發生地近在咫尺,憂慮、焦急蔓延在這所校園里,滯留的老師們在生活、工作、心理上都受到了極大的考驗。
在此特殊時刻,疫情就成了檢驗黨員是否勇于敢于擔當的試金石,校園就成了檢驗黨史學習教育成效的主戰場。
鮮紅的黨旗下,“非常時期亮出黨員本色!”的主題黨課開啟。黨支部書記盧焱帶領大家再次重溫了中國共產黨百折不撓的艱苦奮斗史,號召鼓舞每一位黨員在留校監測的特殊日子里,用偉大建黨精神擔當責任、直面困難、主動作為,以陽光心態面對現實,給予他人正能量,攜手戰勝這次疫情。
“作為一名黨員,堅決服從命令,隨時做好準備。”10位黨員同志和1名入黨積極分子的鏗鏘誓言在表達著承諾與擔當,特殊時期他們亮出了共產黨員的風采。在這場特殊黨課的感染下,滯留的老師們燃起了斗志。
沒有多余的床,就把課桌拼在一起當床。沒有被褥,就用衣服當被。不能聚在一起,辦公室又不夠,就在教室上課教研休息。最為困難的是在校無法洗澡,老師們擦擦難受的身體繼續堅持。
定時消毒、有序核酸檢測、線上教學、作業評改……在這個極具考驗的時空,一切都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在2021年12月23日零時起西安市開始實施封閉式管理前,西安市長安區第八小學5位外地教師只能滯留在學校,校長楊紅霞從居住小區連夜趕往學校和他們并肩站在一起,心手相牽。在滯留這段時間,他們既是“線上主播”,又是大廚;既是門衛,又是保潔。在克服自身困難的情況下,3位老師還遞交了志愿者申請書,山西籍教師樊勐已走上志愿者崗位。
他們用行動詮釋了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一個崗位就是一塊陣地的初心和使命。
志愿服務 詮釋拳拳中國心
疫情下,隨處可見的“志愿紅”點亮了西安的街頭巷尾,在這支逆行的志愿者隊伍中,有一群“紅燭”,他們同樣身披“志愿紅”,在踐行“為人師長”的責任與擔當。燈火幽微,卻足以燭照長安!
在得知疫情防控人手緊缺后,西安市雁塔區第一學校體育教研組組長陳澤陽主動請纓,堅決要求奔赴疫情防控一線。在參加培訓后,他第一個報名到鐘樓附近的隔離酒店開展工作。作為酒店專班的負責人,他緊急召開會議,詳細安排了車輛接送、酒店消毒、安保、餐飲、核酸檢測、統計上報等各方面的工作。準備就緒后,隔離人員陸續到達酒店,消毒、登記、安排房間、核酸檢測……一切有序進行中。
西安市航天一中學生畫筆傳情 致敬抗疫工作者
西安市慶安中學教師支援社區物資保障
和陳澤陽一樣,西安中小學一大批教師化身“戰士”沖在疫情防控一線。“昨天起,老爸再也沒有應過我。再次看到他是在朋友圈里,是一個全副武裝的‘大白’,他怎么從一個教育工作者變成了一身防護服的醫務工作者了呢?”陜西師范大學實驗小學三年級學生來恩賢在作文中寫道。來恩賢的爸爸名叫來水,是西安市蓮湖區教育系統的一名干事。2021年12月20日凌晨,來水突然接到通知,要他去核酸檢測點做志愿服務。穿著厚厚的防護服,來水不方便看手機,直到換班時,才看到孩子發來的信息。2021年12月21日凌晨1點25分,來水在給兒子的回信中寫道:“可能近期不在你的身邊,但疫情當前一定會把你擋在我的身后。像千千萬萬個奮戰在疫情一線的黨員戰友們一樣,用盡全力保家國安康、護你們周全。”
西安高校眾多,校園疫情防控任務艱巨,高校內一大批師生志愿者挺身而出,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全力保護師生健康安全,確保了生活等的正常運轉。
西北工業大學監考人員將考卷送達指定隔離考點
處在此次疫情風暴中心的長安大學,截至2022年1月14日,一萬余本科生和研究生志愿服務累計56981.72小時。西安外國語大學輔導員解甜雨一直駐扎在一線陪學生,在得知學校后勤人手短缺,4位家人自愿到后勤幫廚,身為退休醫生的媽媽也去一線幫忙做核酸檢測,志愿服務做到了“全家總動員”。
在志愿工作中,他們哪怕累彎了腰,凍僵了手,卻不叫一聲苦、不喊一聲累,一直默默奉獻。“看到身邊的小伙伴們勇敢逆行,令我肅然起敬,他們用實際行動上了一堂責任與擔當的大課。作為當代青年,要向他們學習,真正將小我融入大我,用青春書寫新時代榮光。”西安外國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2021級研究生高媛婧說。
多元思政 傳承抗疫精神
2022年1月7日上午,陜西省內71所高校的學生和輔導員,同上了一堂由陜西省委教育工委、陜西省教育廳組織的“云端思政大課”。這是陜西將戰“疫”實踐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動教材的縮影。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爭中,陜西省大中小學以詩朗誦、作畫、贊歌等不同形式為西安加油,致敬逆行者,傳承抗疫精神,筑起抗擊疫情的精神長城。廣大學生的價值取向、理想信念在“大思政”中接受深刻洗禮,他們筆下的、心中的偶像已是一位位逆行者。
西安文理學院積極開展思政“云”課堂。思政“云”課堂由抗疫“大思政課”微宣講和“思政大講堂”組成,讓思政“小課堂”同抗疫“大課程”同頻共振,把育人工作貫通融入疫情防控全過程,著力打通特殊時期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盲區、斷點。微宣講圍繞抗疫精神、愛國主義、責任擔當等內容,積極挖掘身邊的“小確幸大情懷”,傳播文理正能量。“思政大講堂”聚焦學生關注的問題,邀請相關專家和老師在線授課,開展了一系列包含心理健康教育、職業生涯規劃等專題講座,打造出有特色、有底蘊、有溫度的思政課堂。
陜西省委教育工委 陜西省教育廳組織西安高校百萬師生云端上思政大課
長安大學一方面組織開展了“凝聚青春正能量·同心抗疫勇擔當”線上特別主題團日活動,主題內容包括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偉大抗疫精神等;另一方面組織開展了“綻放戰‘疫’青春·宿舍風采有我”等云端文體活動,同學們紛紛通過繪畫、歌曲、微視頻創作等形式,表達了自己的愛黨、愛國、愛校、愛西安之情。
陜西科技大學“紅色基因·薪火傳承”黨史學習教育研究生宣講團成功舉辦了“戰‘疫’·青年說”主題線上宣講會。通過分享自己身邊“你我他”的抗疫故事,號召廣大青年學子積極投身防疫抗疫志愿服務,用實際行動詮釋青年人的使命與擔當。
西安秦漢新城英才學校從疫情防控“大事件”開發思政課程,將時事熱點與道法課教學有機結合,引導學生正確認識疫情,涵養價值觀念,激勵少年擔當。
“在一位位‘大白’匆忙的腳步中,我看到了平凡與偉大,讀懂了責任與擔當。”陜西省西安小學學子孫梓桐寫下的這段文字正是疫情考驗下對孩子們思想淬煉的寫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