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是現代化制造強國,在發展過程中融合工匠精神能推動我國制造業發展及社會進步。高職院校作為培養技能型人才的搖籃,在日常工作中應當關注人才能力、人才素養的提升,以培育更多現代化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當前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上依舊存在部分問題,本文對高職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路徑進行分析,以期進一步提升育人質量。

[關鍵詞]工匠精神 思政教育 高職院校

基金項目:2020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項目《習近平總書記的成長之路融入高職思政課的時代價值及其實效路徑研究》(項目編號:20SZK13945001)。


工匠精神作為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會文明進步及發展的推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弘揚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工匠精神與勞模精神在內涵上具有一致性,即關注精益求精及勞動精神。高職院校向社會培養高素質的技能型人才,是培養技術人才及服務人才的搖籃,肩負著培養學生工匠精神的重任。但當前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工匠精神上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如思想政治教育環境的創設不夠、學科滲透程度不足等。對此,本文對高職院校工匠精神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及路徑進行分析,以期為提高育人質量提供參考。

高職院校工匠精神教育的價值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精神,是指人們根據一定社會的核心價值取向,在實踐中培育、涵養、塑造、形成的對待工作或事業認真嚴謹、革新求變、精益求精的一種比較穩定的精神狀態和行為狀態。經濟新常態背景下,我國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工匠精神的提出對人們精神層面的教育具有重要意義。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除了要求學生具備精湛的技術外,還要引導學生關注工作過程中的細致及認真態度,使其通過精雕細琢的工匠精神及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能夠推陳出新并形成不拘一格的創新精神。

1.發揮思政教育工作實效

思政教育的核心是培養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使其能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也是國家主流價值觀的體現。在高職教育過程中,培養有道德、有文化、有技能的青年是院校發展的基本要求。工匠精神是一種愛崗敬業精神,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要內容之一,是我國自古傳承至今的精神文明,對思政教育具有引導價值?,F階段,高職院校思政教育體系較為單一,一般是以理論教育為主,教師可創新教育教學方式,將思政教育與職業教育及專業教育緊密融合,以充分發揮思政教育的價值。

2.提升人才效益

高職院校的目標是培養具有技術能力的人才,為國家輸出德才兼備及綜合素質較強的新鮮血液,這與工匠精神的培養目標一致,尤其是在高職院校實施產教融合的背景下,應當提升人才效益。但現階段高職院校學生對自身的定位不夠明確,對職業教育的認知不強,簡單來講便是學生認為自己在畢業后會成為制造業或者服務業的打工人,對職業的認同感不強,沒有從思想層面掌握工匠精神。對此,高職院校應將工匠精神融入教育教學,對學生的職業觀念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使其具有較高的職業道德,實現校企人才培養對接,在導學及導行上提升人才效益。

3. 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高職院校在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應當結合專業特點采取針對性措施,而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也是培養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途徑之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個人層面要求公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這是最基本的道德規范;而“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及“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則從社會及國家層面提出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向往,這與工匠精神的思想內容契合。從內容角度看,工匠精神蘊含著愛崗敬業、精益求精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從過程角度看,要想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及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需要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辛勤勞動、艱苦奮斗。對此,高職院校在弘揚工匠精神過程中,需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及使命感,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及家國情懷,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小事做起,以達到落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目的。

工匠精神與高職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符合性

1.新時期工匠精神內涵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工匠指的是具有動手勞動能力及精湛技藝的人才。工匠精神是匠人對自己的作品及技藝中體現的一種精雕細琢及精益求精的品質。新時期,工匠精神超越了工匠本身,是每個從業者都應當具有的職業態度。在經濟常態化背景下,工匠精神蘊含著愛崗敬業、專注、耐心等內涵。在制作產品的過程中,工匠除了要具備精湛的技藝以外,還要有持續鉆研、反復推敲的精神,不斷改善技藝,使每道工序更加順暢,努力追求完美。工匠精神中的關鍵點是創新,即具有不拘一格、追求突破的特點。黨的十八大以后,創新觀念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屬于“五大發展理念”之首,成為引領國家發展的動力源泉,個人及企業只有不斷創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優勢地位。

2.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根本需求

高職院校的主要職能是培養高素質人才,在思政教育工作開展中應當思考一個問題:“學校要培養什么樣的人才,如何培養?為誰培養?”只有對這個問題進行深思,才能把握人才培養方向。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立德樹人,在教育過程中須讓人才形成正確的道德意識、法治意識,能主動規范自身行為,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同時,高職院校還肩負著傳承工匠精神的核心教育任務,即為社會培養愛崗敬業、誠實守信、求真創新的綜合型人才。因此,在思政教育過程中,高職院校應當注重弘揚工匠精神,將其貫徹到教育教學全過程。

3.工匠精神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有利于健全學生人格,這也是高職思政教育的出發點及落腳點,是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的內在要求。工匠精神關注愛崗敬業、遵紀守法、吃苦耐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思想道德素質及職業道德的集中體現,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職業領域的表現,也是人在成長過程中必須形成的素質。所以,高職院校在弘揚工匠精神過程中必須緊緊抓住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不斷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

4.工匠精神的思政教育功能

工匠精神作為一種職業精神,具有道德思想引領及凝聚文化、規范行為的價值。當前,我國經濟處于穩定發展階段,在市場經濟環境下,有的人為了獲得更多利潤,出現了偷工減料及假冒偽劣等行為,而工匠精神的內涵之一便是誠實守信,可以喚醒社會對產品質量的關注,加速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工匠精神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工匠文化及工匠品質,這種工匠文化對企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我國必須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在職業教育過程中,工匠精神是思政教育的一種體現,高職院校對學生弘揚工匠精神的同時,也就是在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

工匠精神與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融合發展的路徑

1.構建以工匠精神為核心的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應將工匠精神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直接對學生的專業精神和職業態度產生影響。例如,在校園基礎建設過程中融合工匠精神,設置宣傳工匠故事的文化長廊及人文景觀、名人路等,讓學生感受濃郁的精神文化氛圍,對工匠精神有全新的認識及定位,形成文化認同。高職院校還可以發揮自媒體及各網絡平臺的作用,利用QQ群組、朋友圈、微博等新媒體工具推送工匠精神故事,在校園內形成深刻的影響力;舉辦“工匠進校園”主題活動,邀請與學生專業相關的、具有典型代表的“工匠”進學校講座,與學生面對面交流,讓其感受工匠精神的魅力;設立工匠精神基金,對學校中具有工匠精神的學生予以獎勵,以激發更多的學生具備勤奮、刻苦、專注的品格。

2.建設以工匠精神為主題的思政教育體系

課堂作為學校傳遞知識的搖籃,應發揮思政教育價值,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高職院校應嚴格遵循《高等學校思政理論課程建設標準》,在課程設置及學分安排上體現出工匠精神培養。例如,高職院??蓪⒐そ尘窬幦虢滩?,讓學生在研讀課本過程中對工匠精神有深刻認識。教師在備課及授課過程中,應結合教學實際貫徹工匠精神,可用多種教學模式及信息化手段為學生列舉工匠精神案例,以激發他們對課程學習的興趣,并在學習生活中能自覺落實工匠精神。

3.構建以工匠精神為引領的教師團隊

教師的功能是傳道授業解惑,教師作為教育學生的主體,肩負著傳授專業知識及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務。教師應當引領學生看齊工匠,認同工匠精神,踐行工匠力量。首先,教師自身應對工匠精神有正確認識,將工匠精神內化于心,掌握工匠精神的特點及內涵,并積極投身于社會實踐中。其次,高職院??蓮膶I性及職業性角度出發構建雙師型隊伍,在培養教師理論知識的同時,還要鼓勵教師不斷學習、深造,以便在專業上做到精益求精。日常生活中,教師還應關注企業動態,了解學生的職業發展前景,利用課余時間參與工廠活動,對其中的工匠案例進行挖掘,以便能在課堂上靈活應用。另外,教師還要深入了解學生,隨時關注學生動態,引導學生更好地踐行立德樹人教育目標。教師在學習生活中要做到以身作則,為學生樹立起工匠精神典范。

4.構建以工匠精神為導向的教學實踐模式

高職院校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不應當單純地停留在口號上,而應深入研究,讓學生在實踐中認可工匠精神、形成工匠精神,提升學生實踐能力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匠心。對此,高職院校還需與企業聯合,通過產教融合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教育基地。例如,可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推行學徒制,讓學生走進企業,成為一名學徒,結合專業的崗位要求提升自己,在實際工作中勤奮敬業、吃苦耐勞、精益求精,成為企業需要的高素質技術型人才。高職院校還可以對實訓基地進行改造,創設更利于學生踐行工匠精神的場所。

結 語

工匠精神與高職思政教育的融合可推動思政教育改革。在實際教育教學過程中,高職院校應關注工匠精神的傳承及弘揚,讓學生在學習生活中形成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培養是我國人才培養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高職教育不能只培養具有技能的人才,還要培養具有高尚道德素質及精益求精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高圣涵,周振剛.高職院校學生實習期日常管理存在的問題研究——以哈爾濱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黑龍江科學,2021,12(1):88-89.

[2]趙舒逸.課程思政視角下高職行業英語教學改革實踐——以高職機械行業英語課程為例[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1):150-151+154.

[3]田小東,崔興佳,陳鵬羽.工匠精神有效融入高職院校計算機類特色專業建設的路徑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1):132-133.

[4]董玉泉,陳濤,尹學磊,胡蔓蔓.醫教協同“三階七進”培養工匠精神“三型”人才的探索與實踐[J].衛生職業教育,2020,38(24):68-70.

[5]馬華敏.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及實施建議[J].寧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0,24(6):1-5.

[6]陶霞.大思政視閾下高職院?!肮そ尘瘛钡呐嘤芯縖J].長江叢刊,2020(36):146-147.

[7]杜昫.新時代立德樹人背景下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現狀與目標新定位探究[J].試題與研究,2020(36):125-126.

(孫世昭:西安鐵路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