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下紅色舞蹈教學的理念與方法探究
作者:趙瑞雪
發布時間:2022-02-23 10:00:3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紅色舞蹈起源于20世紀上半葉,從那時起逐漸發展成為中國當代舞蹈藝術的主流樣式之一。它以革命現實主義與革命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式,演繹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百年奮斗的偉大歷程,憑借自身獨特的舞蹈形式和精神內涵吸引著社會主流群體的目光。正因為經受了歷史的洗禮,紅色舞蹈才能夠被社會大眾所廣泛接受和認可。當今時代背景下,在我國舞蹈界推行紅色舞蹈具有重大的文化價值和深遠的現實意義。紅色舞蹈所承載的藝術氣質和民族精神是很多其他類型的舞蹈無法相比的,因此,我國舞蹈界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紅色舞蹈的教育教學工作,特別是在新時代背景下,更要不斷深入研究其教學理念和方法,以收獲更多價值深遠、更具深度的文化成果和更具廣度的社會效應。本文簡要闡述了新時代背景下紅色舞蹈的教學理念和內在價值,分析了紅色舞蹈教學的重要性,探討了新時代背景下有效開展紅色舞蹈教學的方法。
[關鍵詞]新時代 紅色舞蹈 教學理念 方法
基金項目:2019年延安大學校級科研計劃項目,項目名稱《陜北秧歌現代性構建與當代影響研究》(項目編號:YDQ2019-05);2020年度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青年項目,項目名稱《雙一流背景下陜西省地方高校舞蹈學科建設研究》(項目編號:SGH20Q22);2021年陜西省教育廳專項科研計劃青年項目,項目名稱《延安時期紅色舞蹈變革發展研究》(項目編號:21JK0440)。
直到今天,紅色舞蹈都深受國人的喜愛。紅色舞蹈傳遞的不僅僅是舞蹈與音樂之間相融合的美感,更是將共和國先輩的革命歷程和革命精神體現得淋漓盡致,它的每一個動作都融入了歷史性的記憶,這也是紅色舞蹈深入人心的重要原因。發展至今,紅色舞蹈不僅凝聚了重要的歷史價值,同時具備較強的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傳播價值。紅色舞蹈憑借自身內容的獨特性與形式的多樣化,早已被教育界所認可,并被引入到校園的舞蹈教學中。紅色舞蹈教學不僅是為了豐富校園文化,還要在培養學生舞蹈水平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自豪感,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以及對舞蹈藝術的欣賞能力。紅色舞蹈承載著共和國的革命斗爭史和建設史,既是歷史的沉淀,也是國人對英雄的崇敬,同時反映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紅色舞蹈教育的初衷和理念就是將濃濃的愛國情懷傳遞開來,進而更好地弘揚紅色精神。紅色舞蹈的內在價值無可估量,它擁有著強勁的生命力,是紅色文化、紅色精神傳播的重要橋梁。
通過紅色舞蹈開展教育的重要性
1.通過紅色舞蹈開展教育,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
紅色舞蹈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將紅色舞蹈教學引入到新時期的教育教學領域中,將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在提高學生藝術審美水平的基礎上還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紅色舞蹈教育教學工作的開展主要利用了舞蹈形式的多樣化。精彩的紅色舞蹈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同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相符合。在校園中推廣紅色舞蹈教育,可以很快收獲積極正面的反饋和影響,因為形式多樣化的紅色舞蹈教育有著別具一格的特色,能夠更好地被學生所接受。正因為如此,紅色舞蹈也成為了教育界弘揚紅色傳統和紅色精神的一項有效措施。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處在大學階段的學生從年齡上看已經成年,但其中的絕大多數在心理上還達不到成熟狀態,原因之一就是大學生所處的環境實際上是半社會半校園的,還沒有接觸到真正的社會。因此,許多大學生尚未樹立正確穩固的三觀,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言行舉止。將紅色舞蹈引入到大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中,不僅能夠給學生以更好的藝術學習體驗,還可以引導他們在做人的道路上不走偏,更好地實現大學教育的基本目的。
2.通過紅色舞蹈開展教育,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
基于紅色舞蹈的教學不僅有著深遠的教育意義,而且體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同層面的內容,我們可以將其定位為能夠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載體。當前,紅色舞蹈在我國已經有了較好的發展,延安時期創編的紅色歌舞更是深入人心,能夠迅速激發人們的熱情,讓人們在舞蹈中感受集體的凝聚力以及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群眾頑強奮斗的革命意志。利用紅色舞蹈開展教育教學工作,更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在紅色舞蹈中走近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感受社會主義革命和新中國建設時代人民的精神風貌。可以說,利用紅色舞蹈在高校教學中開展教育工作,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一些枯燥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豐富多彩,也進一步增強紅色舞蹈的教學效果。
3.通過紅色舞蹈開展教育,有助于弘揚紅色精神
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播對于高校教育工作的開展有著極大的促進作用。通常來說,傳統的舞蹈教育蘊藏的內涵相對較淺,而紅色舞蹈在編排中都融入了紅色文化資源和大國文化底蘊。我們在編排校園紅色舞蹈時應當引入更多的紅色文化元素,打造紅色文化形象,注入紅色文化靈魂以豐富紅色舞蹈內涵,讓學生在學習紅色舞蹈的同時,可以充分感受到紅色文化精神的洗禮,進而傳承好紅色文化基因。需要注意的是,紅色舞蹈教學在選材上要真實,貼近民眾。例如在延安紅色舞蹈教學的取材中,我們可以多查閱一些當時的英雄事跡,提煉出人物性格特征和時代背景特質,將延安時期的英雄事跡和民眾精神融合在舞蹈藝術中,盡量還原延安時期的文化風貌,把舞蹈變為一種語言,以此來體現紅色舞蹈的內在魅力,進而在教育中實現紅色精神的弘揚。
新時代背景下有效開展紅色舞蹈教學的方法
1.將紅色舞蹈與教育實踐相結合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進一步推廣紅色舞蹈教育,我們首先需要將紅色舞蹈與教育實踐進行有效結合。紅色舞蹈是舞蹈教育中極為常見的教育素材之一,通過利用紅色舞蹈這一教育素材,我們不僅可以培養同學們的紅色精神,而且可以提升紅色文化的感染力。為了有效利用紅色舞蹈這一紅色文化教育素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素材與實踐的結合。通過將紅色舞蹈與教育實踐進行有效結合,我們既可以使同學們得以深入了解紅色舞蹈的特點,同時可以令同學們認識到紅色文化的影響力。其次,通過將紅色舞蹈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我們還可以逐步培養出同學們的團結意識和愛國精神,從而幫助其成長為新時代的合格接班人。而在將紅色舞蹈與教育實踐進行有效結合的過程中,學校應當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知識,增進他們對紅色舞蹈和紅色文化的理解。同時,為了幫助教師在課堂上將紅色舞蹈與教育實踐相結合,我們也需要重新審視傳統的教學方法和教學觀念,并進行必要的調整。
2.加快培育校園內的紅色文化
在促進紅色舞蹈教育的過程中,我們還需要加快發展校園內的紅色文化。校園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同學們在校園中學到的各類知識,都將成為未來建設祖國時的必要助力。同時,在學校中對各類知識進行學習還可以提升學生的知識儲備與動手能力,從而使其得以在祖國需要的地方綻放出絢爛之花。因此,為了在培養學生專業能力和思維能力的過程中,加強對其愛國精神和團結精神的熏陶,我們需要加快發展校園內的紅色文化。而通過將紅色舞蹈的教育素材與教學實踐相結合,我們可以更為有效地在校園內發展紅色文化,不斷促進同學們對紅色精神的理解與領悟,從而培養出同學們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奉獻精神。
3.實現舞蹈教學與舞蹈創編的有效結合
有效優化紅色舞蹈教學課程的方式之一,是在紅色舞蹈教學課堂上實現舞蹈教學與舞蹈創編的有效結合。現階段,一些高校在開展校園紅色舞蹈教學工作改革時存在著一定的誤區,例如用傳統的舞蹈教學方式在校園內開展紅色舞蹈教學,這就忽略了紅色舞蹈教學課程的特殊性,造成紅色舞蹈教學枯燥的課堂氛圍,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不利于紅色舞蹈教學工作的有效開展。筆者認為,有效的紅色舞蹈教學改革必須將紅色舞蹈教學同舞蹈創編結合起來,讓舞蹈教學形式具有實踐意義,從而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實現教學與理論的有機結合,這樣,紅色舞蹈的教學課堂將變得更加生動有趣,從而實現紅色文化在校園舞蹈課堂上的有效傳播,在提高學生舞蹈專業能力的同時,提升他們的舞蹈文化素養,形成紅色文化的特色教學模式。
4.選擇適合的舞蹈形式
當下這個時代,許多人更傾向于學習現代舞蹈,對紅色舞蹈的理解存在偏差、感知相對較差。在學生群體中同樣存在這樣的問題,學生們對紅色舞蹈的欣賞程度和理解水平都各有不同。為此,學校在開展紅色舞蹈的教學工作之前,應當首先進行相應的調查,分析學生群體對紅色舞蹈這門藝術課程的認識水平和欣賞程度,密切關注學生喜歡的舞蹈形式,在此基礎上,我們選擇一些學生更感興趣的紅色舞蹈形式,以更好地調動其學習積極性。此外,針對不同形式的紅色舞蹈所編排的動作也要盡量生動形象,既要承載歷史記憶,也要符合時代的審美,讓學生能夠自愿加入到紅色舞蹈的學習中。紅色舞蹈的形式是很豐富的,為了在教育教學中更好地傳遞紅色精神,我們在選材上要貼近歷史背景,題材上要與紅色文化相關,以便營造更好的紅色舞臺氛圍,在紅色舞蹈教育中真正實現舞蹈藝術與紅色文化資源相結合。
結 語
綜上所述,紅色舞蹈是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直以來,紅色舞蹈能夠獲得社會主流群體的認可與歡迎,大都源于紅色舞蹈本身具有特殊的文化意義,它是紅色文化傳播的重要載體。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無論紅色舞蹈承載的記憶過去了多少年,它給人們帶來的視覺上的震撼和精神上的鼓舞都是時間無法沖刷掉的。相對于今天的美好生活,紅色舞蹈反映的是源頭,是根。它時刻提醒人們不要忘記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英勇抗擊侵略、反抗剝削壓迫的決心,在艱難困苦中依然頑強奮斗、保持對未來事業和美好生活向往的積極樂觀精神。在當今時代,高校應當積極開展紅色舞蹈教學,采取正確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方法,將紅色文化真正傳遞到校園中,讓學生繼承并發揚下去,從而讓社會上更多的人意識到紅色舞蹈所包含的豐富情感和歷史價值。總的來說,紅色文化與現代高等教育的融合是明智的選擇,也是引導學生形成良好道德品質和愛國熱情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魏本權.傳承與創新: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資源學[J].井岡山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30(2).
[2]李彥,謝正錢.論紅色資源向教學資源的轉化[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1(2).
[3]何其鑫,向國華.湘西紅色資源在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動中的優勢[J].青年與社會,2013(2).
[4]李賢海,李文瑞.對“紅色資源”概念界定的思考[J].井岡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2(3).
(趙瑞雪:延安大學魯迅藝術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