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職擴招視角的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規律研究
作者:李小玲 陳紅梅
發布時間:2022-02-22 09:47:0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需要大量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高職擴招符合黨和國家的政策,適應了社會發展的要求,滿足了人民大眾接受高等職業教育的現實需求。但高職擴招生年齡跨度大、社會角色復雜、知識積淀差異顯著等特點,對高等職業教育轉變其傳統的教育教學思路,以便保障并提升其教學與管理質量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高等職業學校要在高職擴招的大變局中深入研究并把握其規律,積極轉變辦學思路,優化課程結構,提升辦學水平,從而創造性地完善與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為我國的高等教育事業作出應有的貢獻。
[關鍵詞]高職擴招 高等職業教育 高職院校 應對措施
課題: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重點課題《職業院校助推鄉村振興戰略路徑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SGH20Z052);陜西省中華職業教育社2021年度課題《職業教育助推鄉村數字化管理模式與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ZJS202126)。
隨著我國產業結構的不斷優化和調整,先進生產技術和專業設備得到了廣泛應用,大量的基礎工作被自動化設備所取代,從事基礎工作的勞動者被逐漸淘汰,許多現代化生產環節卻出現了高素質技術人才十分短缺的現象。職工的失業和再就業問題成為影響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而技術工人的短缺又成為企業發展壯大的制約因素。同時,我國老齡化問題不斷凸顯,勞動者整體的數量和質量均受到制約,社會生產缺乏充足的勞動力支持。在這一大背景下,社會經濟發展迫切需要對勞動者的素質和能力進行更高質量的培養,從而實現失業者再就業以及企業生產效率的提升。高職擴招政策的出臺,為基層勞動者提供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通過高職教育高素質、高技能的培養與培訓,提升他們的職業素質與能力,從而勝任高層次的技術崗位,充分發揮他們的價值,挖掘我國勞動力的人口紅利,為社會發展提供持續有效的支持。
高等職業教育擴招的現實根源
1.高等職業教育擴招的政策依據
2019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單列計劃招收高中畢業及具有同等學力的退役軍人、農民工、新型職業農民、下崗失業人員等群體。2020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又提出高職院校擴招200萬人,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同時提出2020、2021兩年職業技能培訓人數要達到3500萬人次以上,以便使更多勞動者長技能、好就業。“高職擴招”是黨中央和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同時,也是落實我國《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的重要舉措。
2.高等職業教育擴招適應時代需要
(1)產業結構調整需要高素質技能型應用人才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傳統的社會生產模式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需求,產業結構的科學調整已經成為推動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特別是在當前環境污染和資源浪費等問題突顯的情況下,可持續發展理念已經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重視,對傳統生產模式進行科學轉型已成為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需要大量專業技術人才對相關技術設備進行合理運用,從而為生產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基礎保障。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充分發揮其專業技能人才培養的優勢,充分結合自身的辦學情況和社會需求,借高職擴招的“東風”,為社會培養大量技術型應用人才。
(2)信息技術發展倒逼技術人才轉型
目前在我國,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已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它們的發展和應用對現有行業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沖擊,并通過與社會各行業、經濟各領域的融合創新,推動我國快速步入數字社會、數字經濟的新時代。信息技術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高效滲透,使得智能化生產模式的建設已經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形式,需要專業技術人才對智能化管理體系進行科學建設和維護,其對人才綜合能力的要求不斷提升。高職擴招順應了當今信息技術的發展,大量信息技術人才積極參與生產和管理活動,實現社會生產效率的穩步提升。
(3)高等職業教育擴招符合民眾利益
高職擴招的對象是退役軍人、下崗失業人員、農民工以及新型職業農民群體,而農民工和新型職業農民將是鄉村振興的主力軍,支持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接受高等職業教育,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職業能力。同時,高職擴招對于退役軍人安置和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既能提高他們的勞動技能和素質,也有利于社會的安定團結。總而言之,高等職業教育擴招符合民眾的利益要求。
高等職業教育擴招帶來的新變化
1.生源結構的變化
高職擴招生原本從事的行業比較復雜,職業多樣,學生年齡跨度較大、教育背景差異較大、知識積淀參差不齊,眾多的現實原因導致他們的學習行為、學習習慣以及學習方法普遍存在問題。盡管對擴招學生報考的要求為高中畢業或同等學力者,但現實生活中這類人群大多數已畢業多年,平時又忙于工作和家庭事務,無法在專業學習上投入過多的時間與精力。相對而言,他們的學習動力不足,甚至有一小部分學生就是為了拿到一張大專畢業證書,這些因素都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影響到了學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2019年,某職業學院入學報到擴招新生共3337名。其中,30歲以上占比超過一半,達到54.36%;20-30歲的學員占比為42.10%;20歲以下學員占比不到4%,女生占比遠遠超過男生。同時,學員的職業身份差異巨大。這樣的生源結構充分說明了傳統的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復雜的教育對象和實際的教學需求,難以形成較好的教學效果。
2.教學管理方式的變化
高職擴招生源結構的多樣化,對高職學校的教學管理工作和教學活動的開展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不少擴招學生以為只要被錄取,就相當于進了“保險箱”,無論是否參加線上教學或面授,是否完成作業,甚至無論學業成績如何,都可以順利畢業、拿到畢業證書。擴招學生產生這樣的心態,一定程度上是源于部分高職院校的教學管理制度不夠完善、教學方式不夠靈活、制度執行不夠嚴格等。
3.教學內容和手段的變化
高職院校教育工作的目的是提升畢業生的實踐能力。要實現這一目的,需要學校結合擴招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課程進行合理編排,制定出適合他們特點的人才培養方案,有針對性地調整課程內容,利用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教學手段,實現教學質量的保障和提升。同時,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應增加實習、實訓課時占比,加大實踐力度,注重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
高等職業教育擴招的應對舉措
1.轉變傳統的辦學思路
高職院校作為高職擴招的重要執行機構,有必要對高職擴招政策進行深入學習和深入領悟,結合自身的辦學實際,積極轉變傳統的辦學思路,推動職業教育科學發展。高職院校要在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制定科學的擴招規劃,實現政策方針的高效落實;對政策執行帶來的挑戰進行科學應對,提升主動意識,推動教育教學工作的科學轉型。
2.科學優化職業教育體系結構
高職擴招政策的高效落實對我國教育體系的完善起著關鍵作用。高職院校作為政策落實的重要主體,要加強與中職教育和企業的協作,在擴招政策的指導下,形成有效的合力,推動職業教育的健康發展。首先,中職院校作為高職擴招的重要學生來源地,需要與高職院校進行高效對接,對其專業設置和教學情況進行科學分析,結合市場需求對其專業結構和教學內容、形式等進行整體統籌規劃。其次,高職院校還應加強校企合作教學,充分結合企業人才需求對擴招學生進行針對性培養,提升擴招學生的培養質量。
3.強化高職院校辦學水平
首先,高職院校要充分結合擴招政策的要求,與當地教育主管部門進行高效溝通,對擴招規模進行科學設置。充分適應職業教育發展的形勢、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情況,對擴招數量進行科學優化,以便對高職院校的發展起到有效的推動作用。首先,社會要給高職學生提供一個通暢的就業渠道和敞開的上升空間,以提高高職學生的地位,進而提高社會對高職院校的信賴;其次,高職院校應想方設法資助經濟困難的學生完成學業;最后,應加強對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方面的培訓和指導,同時高職院校在技術、政策、資金等方面扶持有創新創業目標的學生,助其圓夢。
其次,高職院校要加強專業技能教育的針對性,對社會發展形勢進行深入研究。調查研究顯示: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大程度上來源于老師的教學方法,而能否輕松駕馭課堂、靈巧運用各種不同的教學方法,則取決于教師的職業素養及職業能力。因此,要努力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一名優秀的高職教師,應具有較強的創新思維能力和扎實的專業實踐能力,熟悉教育學、心理學,要有較強的課堂引導及管理能力。
除此之外,高職院校應加強學生管理力度,在充分了解其思想意識和文化水平差異的基礎上,關心他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以實在的手段解決實際的問題。調研發現,有59.66%的學生喜歡在線學習和考核,這一數據進一步驗證了信息化教學的重要性和緊迫性。例如: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針對擴招學生設置了彈性學制,學生學制依然是3年,學習任務可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在2年至5年內完成。該校的教學方法也很靈活:學院按專業建立課程教學團隊,單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采取靈活多元、工學交替的教學組織形式;集中授課與分散教學相結合,線上與線下教學相搭配,如采用送課上門、企業實操現場授課、云班課及在線開放課程授課等教學方法。
最后,高職院校要完善評價機制,對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進行及時發現和解決,嚴格規范畢業標準,保證畢業生達到合格及以上的技能水平。首先從制度上對學生加以約束,讓他們明白學習的重要性以及校規、校紀的嚴肅性,從根本上杜絕“混文憑”的想法。嚴格落實國家相關職業教育教學標準,切實做到管理有制度、教學有標準、培養有質量。其次,在重視技能教育的同時,積極開發學生的興趣愛好,將文化教育科學地融入到技能教學中去,推動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為學生全面發展提供有力支持,最終推動教學效果的全面提升。
總之,高職擴招政策的出臺對職業教育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促進作用。高職院校作為政策落實的重要載體,要充分發揮其技能人才培養的現實職能,結合自身的辦學情況和社會發展的需求,用心實踐、著力探索、大膽創新,努力提升教育與教學質量,推動擴招政策高效執行。
參考文獻:
[1]周建松,陳正江.高職大規模擴招:政策背景、理論邏輯與推進策略[J].職教論壇,2020,36(9):39-43.
[2]曹納,李福順,井潔琳,等.質量型擴招學生學情調查分析與對策建議——以SC高職學院為例 [J].陜西教育(高教),2020(10):50-51.
[3]張靜.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院校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9(36):288-289.
[4]劉曉,陳樂斌.百萬擴招背景下的高職招生制度改革:現實訴求與改革路徑[J].高等職業教育探索,2019,18(5):1-7.
[5]張宏亮.百萬擴招背景下高職生源結構變動與職業教育調適策略[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7):54-60.
[6]匡瑛,石偉平.論高職百萬擴招的政策意圖、內涵實質與實現路徑[J].中國高教研究,2019(5):92-96.
[7]李明佳.高職擴招背景下的人才培養探析[J].教育與職業,2021(2):41-44.
[8]何佑石,祁占勇.擴招背景下高職長期學籍管理制度建設的現實訴求與實現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1(1):28-35.
(李小玲:漢中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陳紅梅:陜西財經職業技術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