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進步,高等教育迅猛發展,高校師德建設面臨新挑戰、呈現新問題,少數教師政治立場不夠堅定、師德讓位于逐利、責任意識淡薄、育人的職業理想日漸減弱。高校應該充分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突出教師主體地位,從嚴格準入標準、完善師德培訓培育機制、加強師德師風宣傳機制、建立評價激勵與監督懲處機制等方面,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關鍵詞]高校教師 師德建設 現狀 路徑


師德是教師的政治思想、道德素養、心理素質、人格修養和知識才學的集中體現。師德是教師的立業之基、從教之要。教師的職業特質決定了他們首先應該是一個道德高尚的人,好教師必須是以德立身和以德施教的楷模。只有自己身上有正氣,心中有大愛,才能讓學生信賴和佩服。教師是學校進行教育工作的主體,也是學校精神文明建設的主體。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教師不僅應具備教學科研能力,還應不斷提高自身的學識和修養,要以德立身、以德施教,真正成為學生學習上的良師、生活中的益友和人格上的楷模。高校教師的師德師風建設影響著學生的培養質量、成長與發展、正確三觀的養成,關乎高校的形象聲譽以及高等教育事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由此,如何加強高校師德建設就成為了當前需要重點研究的問題。

當前高校師德建設面臨的問題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節奏隨之加快,高校教師也不例外,并非像外人想象的那樣,“有課來校沒課在家,辦公室里喝茶看報”,沒有學生考試成績的教學壓力。相反,當前高校教師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尤其是青年教師,由于參加工作時間尚短,面臨著工作、家庭、學習、經濟各方面的壓力。因此,一些青年教師出現了過于逐利的行為,教學責任意識淡薄、育人理想日漸弱化。而許多年長的教師由于已經評定高級職稱,也會出現放松課堂教學、工作動力減弱等問題。總體而言,當前高校師德建設面臨的挑戰與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1.少數教師政治立場不夠堅定

政治立場堅定是高校教師必須具備的首要素質,也是最基本的師德要求。由于高校學生處于從學校邁入社會的關鍵成長期,因此這一時期的教育對塑造學生三觀影響深遠。高校教師應堅定政治信仰,不斷提升政治素養,這樣才能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政治信念,形成良好的政治素養,培養愛國之情,成為合格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

2.師德讓位于逐利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與思維方式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師德這一對教師來說最重要的基本素養,在一些高校被逐漸淡化,讓位于課時、職稱、職級、薪酬、論文、課題等“實用”要素。一些高校的評價體系對教學的考核主要是對教學課時數量的考核,而對教學質量的考核相對不足。受到功利因素的影響,一些老師在實際工作的過程中逐漸放松了師德師風的自我建設。原有的“關愛學生,教書育人,為人師表”等口號式的道德標準約束力日漸降低,加上部分高校制度體系中缺乏師德方面的細則,變相放任教師對自身的道德要求逐漸降低。這就使得一些教師與學生之間缺乏有效溝通,師生關系出現不同程度的疏離。教師的精力更集中在寫論文、搞科研、職稱評定與職級的晉升,較少投入在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上,對學生的成長成才不夠關注,對于加強教師師德建設僅停留在口號上,缺乏實際行動。

3.責任意識淡薄

教師的首要職責是教書育人。教書育人的直接體現形式就是上好每一堂課,加強對學生日常的培育、教導和管理。因此,教師具有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責任與義務。但是,一些高校教師將工作重心放在了職稱評審與職級晉升上,整日忙于寫論文、做科研、做課題,相對忽視教學工作,出現了備課時間不足、上課較為隨意、面對學生提問置之不理等沒有盡到教師責任的問題。教師缺乏與學生的溝通交流,缺少對學生的引導,就無法做好最基本的教學與育人工作。

4.職業理想日漸減弱

教師應該將立德樹人作為職業理想的追求與根本任務,但少數教師缺乏立德樹人的理想追求,缺乏對教師職業的熱愛,缺少教書育人的熱心,只看中了教師工作穩定、環境單純的職業優勢,只考慮如何盡快評上職稱,盡快晉升職級,不重視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不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甚至從事與本職業務毫無關系、只以賺錢為目的的第二職業,分散了精力,影響了教書育人的本職工作。

5.存在失德失范行為

高校進行師德建設的目的是培養規范的職業行為,雖然絕大多數教師能夠兢兢業業、無私奉獻,但有少數教師不注重規范職業行為,缺乏教師職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缺乏規矩意識,喪失了教師本應具備的道德情操與理想信念,在利益的驅使下,甚至出現學歷造假、報獎腐敗、抄襲剽竊他人論文、損害學生和學校合法權益的行為等問題,嚴重損害教師隊伍的形象和高校的聲譽。

新時代高校師德建設的路徑

師德是評價一名教師綜合素質能力的核心指標。師德不是虛的、可有可無的,而是實實在在、必不可少的,是構成教師素質核心和靈魂的要素。要做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師,不僅需要知識、學問、技術、能力,更要有品德、人格、愛心和責任。隨著社會不斷發展,高校數量逐漸增多,高校之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在學校層面,高校往往更加關注學校的排名和社會影響力,更多關注“跑資源”、擴招生、壯隊伍等行政事務;在教師層面,更多關注教師數量的增加、學歷層次的提高、職稱的提升以及科研成果的產出,師德建設總是排在后面的,這樣顯然不利于實現教育立德樹人的目標。高校需要以實際行動加強師德建設,全面營造以德立人、教書育人的德育環境。

1.嚴格準入標準

高校首先要把好新進教師的源頭關,提升準入標準,以師德作為首要的衡量標準,招聘新教師時首先考量其政治素質,進而對業務能力、職業行為與職業理想進行綜合評估。

高校在招聘新教師或引進人才時,要通過多種途徑對擬入職新教師進行考查,例如,向其學校的同學、老師發放問卷調查、進行個別訪談,以了解擬入職新教師在校期間的日常表現、獎懲情況、綜合素養和學術成就,對其政治素養、職業理想、職業行為進行綜合評估,全面了解分析其科研態度、學術誠信、職業目標與職業規劃,了解其是否熱衷于教育事業,對于教師職業是否具有理想信念追求,嚴格避免聘用政治素養不合格以及功利心太強的人。確保新進教師政治立場端正、政治素養高,有立德樹人的理想信念追求,能夠在入職后落實好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方向,符合我國高校社會主義辦學方向的基本要求。

2.完善師德培訓培育機制

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需要不斷完善健全師德培訓培育機制。高校應結合實際,建立貫穿全年的以提升思想政治素質、加強師德修養、提高職業素養為核心的師德教育課程體系,以培訓為載體,邀請本校、外校的師德模范教師開展專題講座,以師德模范的先進事跡與愛崗敬業、辛勤奉獻的日常教學工作態度對教師進行師德教育培訓。同時,可邀請具有豐富教育管理工作經驗的教育專家進行師德宣講,以案例的形式將正面宣傳和警示教育相結合,增強教師的底線意識。通過采用在線直播、現場講座的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提高培訓的靈活性,將講座覆蓋到全校教師,并要求所有教師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撰寫心得體會以及下一步加強自身師德建設的工作計劃,通過師德培訓與撰寫師德相關文字材料,引導教師自覺向師德模范學習、不斷加強自身師德師風建設、切實落實師德要求,讓師德建設時刻深入心中,進而自覺維護和遵守師德相關規范,形成良好的師德氛圍。

3.加強師德師風宣傳

加強師德師風宣傳可以促進教師更加重視師德師風建設,提升相關工作的積極性,有助于引導教師樹立崇高的教書育人理想,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加強師德師風宣傳,首先應制定長期的宣傳規劃書,可設立“師德師風宣傳月”,對師德師風進行集中宣傳教育。同時,應注重師德師風宣傳的日常化,將師德師風進行常態化宣傳,既要宣傳《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師德師風建設的意見》《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等相關最新政策文件,還要進行師德師風先進模范人物的宣傳,可以重點挖掘本校的優秀教師范例,在宣傳手段上要不斷創新,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短視頻等流行方式增強宣傳的效果。

4.建立評價激勵與監督懲處機制

師德師風建設需要有完善的制度作為保障,包括評價激勵與監督懲處等機制,要通過制度的不斷建設與完善,進一步確保師德師風管理的規范化與常態化,形成人人重視師德師風建設的濃厚氛圍。

高校應建立系統規范的評價激勵機制,并通過它來提升教師加強自身師德建設的主動性。高校應多角度全方位明確評價主體。在對教師的師德師風進行評價時,要選取相關主體參與評價,包括教師本人、同事、學生、學校管理部門等,結合教師日常教學表現與自評、互評、打分情況進行綜合評價,根據不同主體的利益相關程度賦予不同的權值,將教師自評與同事、學生他評綜合在一起,實現自律與他律的結合。高校對教師師德評價的內容應集中在教學領域,主要通過對標《新時代高校教師職業行為十項準則》進行具體細化。在組織實施的過程中,還要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的把關作用,及時向教師本人反饋結果和意見,實現良性互動。高校要把師德表現作為首要評價內容,對于師德高尚的教師或者被評為師德楷模的老師,要予以激勵,在崗位聘任、職務晉升、職稱評審、進修培訓、工資待遇等方面適度傾斜,讓教師有獲得感,確保其安心教學、潛心育人。還可以設立專門獎項用以激勵師德建設,例如把“立德樹人獎”作為全校教師的最高榮譽,更好地發揮師德模范的輻射帶動作用。

監督懲處機制方面,高校可以建立學校、教師、學生、家長、社會等多方參與的師德監督體系,開通專門的電話熱線和網絡信箱,設立師德師風行為舉報平臺、舉報電話、舉報郵箱,線上線下監督相結合,鼓勵師生對不良行為進行監督舉報,做到有訴必查、糾偏糾錯。對嚴重違反師德的行為,要嚴格依規處理。高校應堅持師德“一票否決制”,使師德規范落到實處、取得實效,營造重師德、為師表、講奉獻的良好氛圍。

結 語

新時代的高校必須持續深化改進并加強師德師風建設,在工作中不斷強化教師的政治素養與道德修養,形成人人爭做師德師風模范的良好氛圍,以此切實推進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推動我國高等教育事業持續健康協調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劉興友,赫興無.論新時代高校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的構建[J].新鄉學院學報,2021,38(4).

[2]張希昌.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切實提高教師隊伍素質[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20,36(12).

[3]劉月.高校師德師風建設的問題與對策[J].船舶職業教育,2021,9(1).

(田辰:泰國格樂大學國際學院)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