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課程團隊合作的混合式教學是符合國家政策要求的課程實施方式,是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本文從課程教學團隊合作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必要性出發,以“治安案件查處”課程為例,提出在公安院校教學中推進混合式教學的建議,以期為學警執法規范化培養提供支持。

[關鍵詞]課程團隊 混合式教學 治安案件查處 應用


2018年10月,公安部部長趙克志在慶祝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建校70周年大會上強調,公安院校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服務實戰,進一步提升辦學現代化水平。要把教學科研與警務實戰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努力培養更多符合公安實戰需要的應用型、復合型專門人才。2020年2月,《教育部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要求各高校積極開展線上授課和線上學習等在線教學活動,保證疫情防控期間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當前,以公安工作需要為導向,以教學團隊為依托,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實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培養公安專業學生的實戰能力,不僅符合現階段教育教學工作發展的要求,更是公安院校教育教學改革的重要目標。本文從課程團隊合作進行混合式教學的必要性出發,分析筆者所在團隊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做法,提出公安院校教學團隊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幾點思考,以期為提高公安院校教學團隊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有效性提供參考。

課程團隊合作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必要性

1.混合式教學的現狀

混合式學習始于1996年一篇發表在《美國培訓雜志》的E-Learning論文,提出可以針對培訓學員的具體情況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最先在企業中使用。2003年,何克抗教授在第七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上首次正式提出混合式教學(學習)的概念。華南師大李克東教授、上海師范大學黎加厚教授也對混合式學習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即在混合式學習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方式稱為混合式學習,教師的教學方式則稱為混合式教學。之后,學者對混合式教學又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總結為混合式教學是將在線教學和課堂教學相互結合,“線上”+“線下”同步開展的課程教學方式。基于這兩種方式的組合,學生能在線上瀏覽資源,線下實施活動;教師可對學生的學習全過程進行細致評估,可實現教師教學有效果、學生學習有提高的目標。

目前,混合式教學已從以往的線上線下教學提升為線上線下教學與網絡教學的互相補充,并在教學空間、時間、方式、評價等方面進行綜合考量。其教學優勢主要體現在:第一,教學效果上,可使學生自主合理地分配資源,降低了學生的學習認知負荷,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能。第二,緊跟信息化發展潮流,拓寬了學生的學習方式,延伸了學生的學習時間和空間,使其實現個性化學習。第三,教師高階教學目標和學生高階學習效果得以實現。混合式教學依托線上學習形式,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實現學習的低階目標;線下則針對學生自主學習中的困惑和課程的重難點進行講解、研討、辯論,幫助學生實現知識的二次內化,是一個高階學習的過程。

但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因為學校頂層設計、教學理念、教學資源配備、動態管理方式等不同,以及教師信息化水平、教學能力、混合式教學使用情況的不同,學生學習能力、參與程度、學習效果的不同,混合式教學模式仍存在著不少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和制約了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最終效果。

2.課程團隊合作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優勢

課程團隊合作教學,即建立課程教學團隊,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合作教學,進一步拓展課程資源,改革教學方式、內容,進行課程研討、經驗分享,推進教學工作的傳、幫、帶,優化團隊建設,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相較于單純的混合式教學,課程團隊合作進行混合式教學具有以下優勢:第一,師資力量進一步增強。以所授課程教師為主,再吸收相關課程的教師和校外實務教官參與,組建相應教學團隊,整合各人專業所長,按照分工承擔相應教學任務,使團隊教師能夠發揮自己專長,所講知識能夠充分擴展和延伸,提高了課程的深度和廣度。第二,教學資源更加豐富。集合教學團隊的整體力量,采用優慕課、云班課、微信、騰訊課堂(會議)、QQ等方式,結合社會熱點問題,廣泛搜集、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制作高質量的課件、微課、視頻等,實現團隊成員知識的共享和升級。第三,課程評價體系更加完善。按照人才培養方案要求,教學團隊充分考慮課程本身(理論+實訓)的教學情況,參考與相關課程的關聯性,制訂更加符合實際情況的課程評價體系,使學生的學習效果能夠得到更加客觀的評價。第四,學生學習效果提升明顯。課程團隊通過對課程內容的深度挖掘和課外知識的廣泛拓展,使學生更加全面地理解和掌握課程內容,加之部分關聯課程教師和校外實訓教官的加入,教學資源進一步豐富和多樣,課程內容更加立體,學生的學習動力逐漸增加。

“治安案件查處”課程團隊合作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實踐

陜西警官職業學院治安管理專業2015年始恢復招生,相關專業教師大多為近幾年新入職的年輕教師,法學理論功底深厚但教育教學經驗不足,公安實戰技能較匱乏。為加強學生公安業務技能的培養,治安管理專業相繼聘請了多位公安實戰經驗豐富的基層實戰教官參與實訓教學。這些教官雖公安業務知識豐富,卻幾乎從未接受過任何教學培訓,在其發揮優勢的同時,依然離不開專業教師的鼎力相助。在此情況下,治安系組建了不同專業和課程的教學團隊,“治安案件查處”課程團隊也應運而生。

1.重新梳理課程內容,構建結構有序的模塊化課程體系

根據“治安案件查處”課程性質,課程團隊突破單一課程的限制,以公安機關辦理治安案件的工作過程為主導,整體考慮治安案件辦理有關課程的前后銜接,結合前置課程刑法、刑事訴訟法和后置課程公安法律文書寫作、派出所接處警實務等,構建了基于公安機關治安案件辦理“工作過程導向”的模塊化教學體系,將案件辦理所涉及的教學任務分解成若干個模塊,合理規劃模塊內容,在課程講解中融入相關課程,并統籌設計課程的實訓項目,實現理論與實訓的合理配置,以及課程內容的銜接優化。

2.依托混合式教學模式,提升教與學的質量

教學團隊根據課程內容積極開展混合式教學,通過“線上”+“線下”的教學方式,提升了教學深度與廣度。具體來說:第一,準備豐富的線上資源。教師借助優慕課、云班課等在線教學平臺,課前發布知識鏈接、測試、問卷調查等資料,并了解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再通過知識點微課、討論、答疑等形式幫助學生做好課前學習。第二,提供多樣的線下活動。學生通過在線學習掌握相關基礎知識;教師通過課堂教學和實訓活動,解決學生學習中的困惑,并通過頭腦風暴、在線測試、情景模擬等方式提升教學效果,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第三,對課程全過程進行評估。課程團隊通過云班課、優慕課等線上教學平臺,實時對學生學習過程進行在線評價。這種線上評價公正、方便、透明,方便學生將自身學習情況和其他同學做比較,這一評價有助于教師掌握學生學習的薄弱環節,督促他們加強自主學習。疫情期間,為加強線上學習效果,教學團隊借助云班課開展治安管理處罰法的“法條每日一測”“法條競賽”活動,并將活動結果計入課程過程考核成績,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校學習期間,學生可通過課堂法條背誦、提問,以及模擬案件辦理等方式檢驗線下學習效果。課程結束后,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過程結果相結合的方式對教學進行全方位評價。

3.教師分工協作,組建結構化的教學團隊

“治安案件查處”課程教學團隊由8位專業教師和2位來自公安一線的優秀法制民警和治安民警組成。在團隊建設過程中,結合教師的個人優勢和意愿,區分定位,優勢互補,實現了協同發展。第一,線上協助備課,助力年輕教師成長。課前團隊成員共同探討擬講授的知識要點及選取的典型案例,之后由教學經驗豐富的教師據此制作相應課件,并經由騰訊課堂、團隊教研等方式預先給其他同課程教師進行示范講解。通過交流分享,年長教師將自己的授課經驗分享給年輕教師,幫助其提升教學能力。第二,線下定期研討,增強團隊教學能力。教學團隊利用每周三下午的教學例會,依托學院的信息技術條件開展多種形式的研討活動。例如:團隊中具有刑法專業背景的教師和大家進行了“罪數形態”的專題研討,團隊成員各抒己見,對課程難點進行深挖,反響良好。再如,結合疫情期間國家監察委員會對李文亮醫生的調查結果,團隊成員開展“訓誡適用的法定情形”專項討論,明確了訓誡的性質、法律適用等內容,并將討論結果及時講授給學生,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第三,科研互助,提升團隊整體學術水平。教學團隊十分注重教學科研對教學質量提升的促進作用,在課程教學過程中成員之間互助協作,共同申報課題、發表論文,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4.實訓教學模式的創新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要求“職業院校實踐性教學課時原則上占總課時一半以上”,明確了實訓教學的重要性。“治安案件查處”課程作為治安管理專業的核心課程,會直接影響學警日后能否規范從事基層治安管理工作,因此,做好實訓教學是課程建設的重要方面。教學團隊在實訓教學中主要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修訂實訓教學大綱,編寫實訓教案及實訓腳本(教師方案及學生方案),行業專家、實訓教官與專業教師協同完成相關實訓教學任務,縮短了課堂教學與警務實戰之間的距離感。二是借助學院模擬派出所,選取公安實務中的真實案件為素材,通過培養相對“專業”的“對抗人員”(在實訓中扮演嫌疑人和受害人),引導學生(扮演民警)利用學院模擬派出所的辦案中心,按照真實案件的辦理流程完成從接處警、案件受理、調查取證、做出處罰乃至行政復議、行政訴訟等一系列相關工作,讓學生在較為真實的工作情景中完成案件辦理全過程,提高實踐能力。三是由教學團隊中的相關課程教師及法制民警組成后援團,對案件辦理的不同階段進行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分段指導,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以幫助學生今后能文明、規范地辦理案件,為其將來從事基層治安管理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推進教學團隊合作開展混合式教學的幾點思考

1.依托政策支持,做好制度建設

依據國家政策要求,進一步完善學校相關管理制度,做好服務和保障工作,做到分工明確、權責分明。具體來說,一方面學校層面要做好政策解讀和制度建設,滿足教學團隊開展混合式教學所需的軟件、硬件要求,解決教師的后顧之憂。比如:建立和完善教學激勵機制,制訂教師培訓、學習、職稱評定等制度,提升教師自我價值和工作動力;提供校內外教學資源和經費支持;加大與兄弟院校的交流研討,加強與公安機關的合作建設等。目前,學校已經制訂《教學創新團隊建設管理辦法》,從團隊組建、團隊任務、管理考核等方面做出規定,大力支持和鼓勵教學團隊開展合作教學。另一方面,團隊教學的順利開展離不開系部、教輔部門等的配合。學校應從保障教學順利開展的角度出發,落實相關制度,切實解決團隊教學中的各種問題,以滿足教與學的要求。筆者團隊成員除本課程授課教師外還有法律系教師,進行線上教學時需要借助學院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在實訓教學中需要使用校內模擬派出所,還需要學院實訓教官團隊和其他系部師生的配合。只有各部門權責分明、各司其職,做好配合,教師才能放心大膽地開展教學工作,教學工作才能有序運行,學生的能力才可以穩步提高。

2.加大教學團隊的建設力度

好的教學團隊是做好混合式教學的基礎,教學團隊的組建要綜合考慮課程因素和教師個人能力,合理設置團隊成員,建成具有超強凝聚力和教學力的高質量團隊。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開展:第一,明確團隊負責人。負責人是團隊的核心,是教學團隊能否順利運行的關鍵,通常應由經驗豐富、教學能力強的教師擔任。同時,要明確團隊負責人的職責,由其合理劃分其他成員工作重點,領導團隊從明確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職業需求出發,制訂課程標準、實訓項目、考核評價方案、講授方式等內容,確定教學目標。第二,明確各成員責任,要充分發揮各團隊成員的優勢,集中團隊智慧,豐富教學資源、教學方式,落實教學目標。第三,加強教學團隊凝聚力建設。要努力建立學習型、合作型團隊,發揮各成員所長,合理分配教學任務,并要求教師在線上線下教學過程中進行經常性的交流研討,以便持續提升業務水平。例如:筆者所在團隊成員經常通過微信群、QQ群、教學例會等方式交流探討社會新聞事件、治安理論知識、治安案件辦理中具體的實務問題,成員間互動頻繁,每位成員教學的理論實踐能力都得到了快速提升。第四,加強科研合作交流,提升科研水平。團隊成員通過日常的交流研討,激發了科研動力,各成員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提出研究計劃,其他成員及時給予理論或實務上的幫助,使研究內容更加深入、充實,經過幾年的互幫互助,大家都取得了不錯的科研成績。第五,合理安排教學比賽、教材編寫等活動。學校可根據成員所長,推薦合適的教師參加教學比賽。教學比賽不但能展示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還能體現教學團隊的信息化教學水平和知識轉化能力,這就要求團隊教師充分合作、展示專長、共同努力,以實現團隊教學能力的提升,一起取得好的比賽成績。另外,在教材編寫、實訓方案設計等方面,團隊成員同樣需要分工合作,從自身擅長的部分著手,深入研究,共同合作完成。

3. 設置科學合理的考核評價體系

教師團隊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落腳點在于學生知識掌握和轉化的結果如何,這是考驗教學團隊是否成功的重要方面。筆者認為,課程考核評價體系應由兩方面組成:一是對教師工作內容的考核,《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提出探索組建高水平、結構化教師教學創新團隊,這不僅是對職業院校的要求,更是對全體高校的要求。學校應緊跟國家要求,在教師考核中設置合理的考核評價標準,以充分體現教學團隊合作開展混合式教學的情況,并給予客觀評價,激發教師團隊進行創新教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良好的教學基礎。二是合理設置課程評價體系。混合式教學的評價標準必須統一、科學,合理設置平時成績、實訓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團隊教師應當在充分溝通、調研、探討的基礎上設置考核標準,從出勤、參與活動(線上線下)、實訓實施、課程效果等方面制訂詳細的評分標準和占比,且各位教師應當遵照執行,以保證考核公正公平。另外,在期末考試形式上可以采取多種方式,以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力。比如筆者所在的“治安案件查處”教學團隊期末考試時就分為線上和線下兩部分,一方面依托學院優慕課網絡教學平臺,由學生利用手機以開卷的方式在線上進行客觀題考核,待客觀題考試結束,學生將手機交給監考教師換取主觀題試卷,隨后繼續答題,但需在考試時間內完成全部主客觀題的考核。這種考試方式深得教師和學生的喜歡,教師通過考核可掌握學生學習的弱點,以便在今后教學中加強引導和講授;學生改變了對考試的刻板印象,提高了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對考試結果比較滿意。

4.加強實訓教學團隊建設

實訓教學是高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教學環節,教師在課程教學中要理論聯系實踐,引導學生進行參與式學習,使其在學校就能具備專業的實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能夠勝任現實工作,因此各個學校都在實訓教學上下大功夫。以培養基層治安民警的治安管理專業為例,學警掌握辦理治安案件的能力在其警察職業生涯中處于核心地位,往往直接影響公安執法規范化建設和公安隊伍的整體形象,因此,教學團隊加強實訓教學建設勢在必行。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著手:一是重視教學團隊中實訓教官的遴選。教學團隊可以依托“校局合作”“校企合作”平臺,從實訓教官庫或有良好合作關系的縣(市)企業、單位等選取行業專家、業務能手擔任實訓教官,并及時對專家教官庫進行增添,以確保每個教學團隊中都有契合課程內容且業務能力強的行家里手。筆者所在教學團隊的兩名教官分別是從警多年的某縣局法制科和某派出所的治安民警,他們有著豐富的治安案件辦理實踐經驗,能夠解決團隊實踐教學中的所有問題,理論教師與實踐教官強強聯手,可共同為學生提供治安案件辦理的全部知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學反饋評價都很好。二是做好團隊實訓教官教學效果的評價。在實訓教學評價上,應當側重于學生實際掌握工作技能的評價。筆者所在教學團隊在評價實訓教學時著重對學生實戰警務能力的提升進行考查,再從學生處理案件情況出發,結合問卷、訪談、座談等方式對教官進行評價,并積極與教官溝通結果,使教官及時了解教學反饋,調整實訓方案。同時,還要做好實訓教官對學生實訓學習的評價,應對學生的實訓過程分階段、分環節進行評價,要及時提出改正意見,使學生真正掌握專業技能和方法。筆者所在團隊在實訓教學中借助其他系部學生作為嫌疑人設計案例,上課時,學生依托校內模擬派出所、網絡教學平臺、實踐教學基地分組進行案件辦理各個程序的真實模擬。教官分階段對學生的實訓過程進行指導,根據學生表現打分,并將實訓成績作為期末成績的一部分;學生辦案積極性很高,實習單位反饋意見良好,實訓效果明顯。三是提供實訓教學保障。課程教學中理論部分可以在校內由團隊教師完成,僅需要場所、網絡等基礎條件即可,但實訓教學則需要較為真實的場景、工具、資源等,這就需要學校、教學系部、教輔部門的共同努力,最大限度地還原真實場景,讓學生在真實情景中開展實訓,實現實訓教學目的。

結 語

以課程團隊合作方式開展混合式教學符合教育教學規律,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要求。公安院校作為向公安機關輸送警務人才的主陣地,對教師的信息化授課、實戰教學能力及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對此,學校可以課程教學團隊為依托,進行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對提高公安院校人才培養質量,提升學警執法規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展(上)[J].電化教育研究,2004(3):3-8.

[2]阮心明,李志敏,吳彥.“互聯網+”背景下服務型教學管理團隊的建設研究[J].中醫藥管理雜志,2020(18):13-15.

[3]黃禎,李凱軍.“互聯網+”背景下高校基層教學管理的運行與完善[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5):43-44.

[4]胡人斌,王金鑫.對浙江警察學院“治安案件查處”課程實訓教學團隊建設的思考[J].新疆警察學院學報,2016(4):76-79.

[5]劉一揚,王雪梅.基于課程負責制的高校教學團隊建設[J].現代職業教育,2020(40):108-109.

(何超:陜西警官職業學院治安系)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