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混合式游泳教學構建研究
作者:余 洋 蔣 玲 張 璐 周曉萌
發布時間:2022-02-22 09:26:26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為適應高校公共體育游泳教學的發展需求及高校學生游泳學習質量持續穩定提升。文章從混合式教學構建要素(教學資源混合、教學環境混合、教學方式混合、評價方式混合)和教學平臺設計要素(前臺分析、教學目標設計、教學過程設計、教學內容設計、教學評價設計)兩個方面構建“互聯網+”混合式游泳教學框架,并將其應用于廣西大學公共體育游泳課程教學之中。“互聯網+”混合式游泳教學具有一定的特色與優勢,為高校體育教學的深化改革提供了一定的參考依據。
[關鍵詞]“互聯網+” 混合式游泳教學 構建研究
基金項目:廣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學改革工程項目(項目編號:2019JGA111)。
引 言
“互聯網+”混合式游泳教學具有一定的特色與優勢,其不僅能更好地適應高校公共體育游泳教學的發展需求,還能有效促進高校學生游泳學習質量持續穩定的提升
混合式游泳教學構建要素
1.教學資源的混合
為構建“互聯網+”混合式游泳教學框架,教學資源的運用就必須多樣化,如建立“互聯網+”立體化示范教材,教師針對游泳教學內容自制教學視頻、多媒體課件和各種教學文本等,同時綜合應用各種游泳學習資源進一步完善游泳教學內容。教師還可以通過社交平臺建立學習群,然后在每節課上課之前將相關的學習內容和游泳教學的一些資料一并上傳到學習群供學生預習時使用。
(1)教學視頻
教師將講解示范的游泳技術動作拍攝成10分鐘以內的小視頻,這便于學生利用碎片化的時間觀看和學習。一方面,清晰、生動、針對性強的教學視頻能夠更加直觀地幫助學生理解游泳動作,增加學生對游泳動作的認知感;另一方面,教師錄制游泳動作視頻可以減少自己每節課講解示范的時間,而且錄制的教學視頻可用于全部的教學班,使教師能更好地兼顧學生安全和個性化游泳技術的指導工作。
(2)教學課件與文本教材資料
教師可以將教學課件和文本教材資料上傳到學習群供學生學習,教學課件與文本資料包括游泳技術動作要領、教學的重點、難點及相應的分解練習注意事項等。為了提高學生對游泳動作的認知感,使學生進一步了解學習游泳的流程和某一泳姿的相關原理和學習方法,促使學生不斷提升個人的學習能力與創新能力。學生還可以通過掃文本教材中的二微碼觀看相應的學習視頻。
(3)互聯網中的游泳課程資源
在互聯網中有很多游泳教學和游泳練習的課程,教師可以根據課堂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整合與游泳課程相關的學習資源并推送給學生,學生則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與興趣愛好選擇適合自己的內容進行強化練習和拓展學習,這樣做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使學生了解和掌握更多與游泳相關的知識與技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4)教材
為適應體育教學信息化的要求和學校公共體育游泳課授課對象的實際需要,學校選擇了“互聯網+”立體化示范教材,在結合傳統游泳課堂所使用的平面教材的前提下,引入基于互聯網教學平臺的立體化教材,通過這種方式進一步加強學生對游泳知識與理論、游泳動作技術和要領等的理解。
2.教學環境的混合
混合式游泳教學包括傳統課堂教學(游泳館)和互聯網課堂教學(主要以互聯網游泳教學視頻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可以將傳統教學內容及環節拓展到課外,在課堂教學完成后,學生可以通過再次觀看教學視頻復習知識,以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自己的學習,進而提高自己的游泳學習效果。
3.教學方式的混合
教師在混合式游泳教學過程中一般采用面授講解及示范和互聯網視頻教學融合的方式。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必須將自身置于輔助引導者的位置,使學生在預習、學習和練習當中掌握主動權。教師這樣做不僅可以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游泳的興趣,還可以很好地提高游泳教學的質量。
4.評價方式的混合
終結性評價是傳統教學中教師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時所選擇的評價方式,這種評價方式主要是針對期末考試,這種評價方式不能完全和真實地反映學生真正的學習能力,而且對于學生的評價也不夠客觀。在混合式游泳教學中,由于學生要在課前進行預習,然后在課堂進行練習,并且還要在課后進行鞏固。因此,在對學生成績進行評價時,一方面應采取過程性評價方式,對學生預習、練習、鞏固三個不同學習階段的學習效果進行更全面和綜合的評價;另一方面應采取終結性評價方式,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游泳技術及游泳距離是否達到標準等進行綜合評價。
教學平臺設計要素
1.前臺分析
(1)學情分析
教學對象是學校大一年級和大二年級的學生,30人的教學班中有96%~98%以上的學生不會游泳(教師每學期必須完成8個教學班的教學任務,全年需要完成16個班的教學任務才能達到自己工作量的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發現,有的學生恐水,特別是有過嗆水、溺水經歷的學生(每個班都有3至5個有這樣經歷的學生,這需要教師花費較多的課堂時間指導他們),但學校要求身心健康、健全的學生必須游泳達標(泳姿、時間不限,男生50米,女生25米)體育成績才算合格。在此要求下,學生強烈地希望自己能學會游泳,以順利達標。在傳統游泳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因為生病等原因不能參加游泳學習,他們就有可能會跟不上后期學習的進度,進而影響到自己后續的游泳學習。而采用混合式教學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如讓學生通過線上課堂進行學習,這部分學生就能跟上教學進度。
(2)課程分析
游泳作為學校公共體育教學必修課程,總學時為32學時,1學分,由于游泳館缺乏恒溫設施,受溫度的影響,游泳教學時間為9周18次水上課(另7周14次課為身體素質提高及測試課,即陸上課)。當學生完成整門課程的學習任務之后,不僅可以掌握基本的游泳技能,還具備了將自己掌握的游泳技能教授給更多人的能力。本文探討和分析實施混合式游泳教學的目的是將傳統的線下課堂教學進一步延伸到線上教學,以更好地完成游泳課程的教學目標。
2.教學目標設計
(1)素質教育目標
結合游泳教學的特點進一步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參加包括游泳在內的各項體育運動的重要性,使學生在游泳學習的過程中磨煉自己的意志,最終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
(2)知識與技能目標
通過混合式游泳教學能使學生了解游泳對健康的重要作用,從而進一步促使學生積極學習游泳的基本原理和游泳方法、安全預防措施、自救、互救知識等。
(3)情感與價值觀目標
培養學生互幫互相與團結協作的精神、自主探索與合作學習的意識、自我表達與社交能力等。
3.教學過程設計
任何課程的教學過程都是圍繞相應的教學內容展開的。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學過程包括導入和復習上節課的授課內容、新課教學、練習鞏固、課后小結、布置作業等環節?;旌鲜浇虒W是傳統課堂教學和互聯網教學的混合,教學過程可以細化為以下五個環節。
(1)教學準備
教學準備環節是教師根據下堂課的教學需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教學準備工作。
(2)課前自主學習
課前自主學習環節主要是由學生利用教師在學習平臺上分享的教學資料進行自主預習,但是教師也要全程陪同學生的學習,以隨時解答學生在預習過程中提出的問題。
(3)課堂練習
課堂練習環節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的。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已基本上了解和掌握了本堂課的大部分內容,因此教師只需要將一些重點內容與難點內容以及一些注意事項向學生強調一下,然后就可以讓學生在剩余的課堂時間進行自主練習了。
(4)課后鞏固
課后鞏固環節主要是在線上學習平臺進行的,由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的整體學習情況進行分析和評價,并將分析和評價錄制成視頻上傳到學習平臺,學生可以針對教師的反饋分析和評價再次觀看視頻進行復習鞏固。
(5)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必須基于混合式游泳課堂教學綜合選用不同的教學評價方式,避免使用單一的結果性評價方式或單一的過程性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評價。這就要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必須將學生在各個環節中的表現都納入評價范圍,以最大限度地確保教學評價結果的公平性、公正性及合理性。
4.教學內容設計
雖然混合式游泳課堂教學的許多環節都是在線上進行的,但其教學核心依然是圍繞線下進行的,所以教學內容的設計也必須以滿足線下課堂教學的需要和學生的學習需要為核心。也就是說,教師所設置的教學內容首先要滿足教學大綱對游泳課程教學的基本要求,這一點與傳統游泳課堂教學內容設置的要求是完全符合的。其次要在結合線下教學需要和學生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對教學內容進行進一步的補充,最終組成混合式游泳授課內容。
5.教學評價設計
由于混合式游泳教學是一個涉及多個環節的教學模式,因此教學評價也必須將學生在各個環節的表現和學習效果納入進去。在混合式游泳教學中,教學評價依然需要將學生的學習過程與學習結果等情況作為評價的主要內容,而整個評價活動是在教師的主導、學生的參與下有序進行的。評價過程需要遵循的原則是引入更多評價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全面評價,即評價內容更加豐富化,評價方式更加科學化,互聯網技術與平臺利用更合理,等等??紤]到混合式游泳教學是線上線下同時進行的,因此對學生的評價也需要分成兩個部分進行:一部分為線上學習成績評價,另一部分為線下(傳統)課堂考核成績評價,每部分成績各占期末總成績的40%和60%,其中對于在傳統課堂學習中缺課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取消他們的考試資格,期末總成績為零。
結 語
文章根據構建主義教學理論,從混合式教學構建要素和教學平臺設計要素兩個方面構建“互聯網+”混合式游泳教學框架,并在廣西大學公共體育游泳課程中實施應用,在這一過程中邊實踐、邊探索、邊總結、邊完善,取得了較好的混合式游泳教學效果?;旌鲜接斡窘虒W也向人們展現出了一定的特色與優勢,基本達到了預期的研究目標,能為高校體育教學的深化改革提供有益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李杰,尚香轉,趙新輝.混合式教學在高?;@球教學中的實驗研究[J].許昌學院學報,2019,38(1):144-148.
[2]段蓉蓉,劉德玉,成亞玲,等.“互聯網+”背景下混合式教學模式與對策研究[J].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8,18(4):133-136.
[3]宋康康.混合式教學在體育院校游泳課上的教學效果的評價研究[D].濟南:山東體育學院,2018.
[4]瞿福煥.互聯網+背景下中學體育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索[J].當代體育科技,2019,26(9).
[5]盧桂兵.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與實驗研究——以高?;@球專業課為例[J].蘭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32(3):122-128.
[6]鄧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中的探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8,20(1):56-58.
(余洋、蔣玲、張璐、周曉萌:廣西大學體育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