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年底,新一輪新冠疫情突然在陜西暴發,最先沖擊的是高校校園,瞬間把長安大學卷入了“風暴眼”,此后西安多所高校相繼出現確診病例。陜西是教育大省,200余所大中專學校正處于期末復習考試階段,114萬師生被封閉在宿舍管理,校園防疫形勢異常緊張。

猝然面對極其緊迫、復雜、棘手的校園疫情防控形勢,陜西省教育系統按照省委、省政府和教育部的決策部署,鉚足“擰勁兒”,先后打贏了“長安大學疫情阻擊戰”“研究生考試組考攻堅戰”“涉疫學校學生隔離轉運突擊戰”“百萬學生寒假返鄉大會戰”四大戰役。

阻擊戰:“風暴眼”中心的長安大學

2021年12月14日,首先被卷入疫情漩渦的是長安大學,該校封校最早,各校區被劃定為封控區域。一時間,學校面臨著數萬師生疫情防控及維護正常教學生活秩序的艱巨任務。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黨中央、國務院和陜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孫春蘭副總理親臨學校調研指導,陜西省省委書記劉國中、省長趙一德、副省長方光華等省市領導多次指揮調度、現場辦公,教育部副部長鐘登華也專程指導,就做好學校疫情防控工作提出明確要求。陜西省成立了長安大學疫情防控聯合指揮部,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7位廳級領導、15名處級干部作為第一批“逆行者”進駐長安大學南、北校區,連夜召開專題會議,研判風險。

在工作專班的統一領導下,長安大學上下開展了最為廣泛的疫情防控動員、最為有力的隔離阻斷措施、最為嚴密的管控排查工作。長安大學實行了校園嚴控政策,停止所有線下教育教學和校內聚集性活動,組織開展在線教學、在線辦公、在線會議,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接觸;組織開展全員核酸檢測工作,根據公寓樓分布情況組織學生分時段進行檢測,對重點管控區域和重點人群進行上門檢測,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流動;對所有學生實行宿舍最小單元管理,組建物資配送志愿者團隊,為線上下單的同學配送生活用品;做好學生公寓內消殺工作,及時轉運生活垃圾,保持室內衛生清潔,避免公寓內感染。

校內嚴格管控,校外星夜馳援。陜西中醫藥大學緊急抽調75名醫護人員及流行病學專家參與核酸采集及流行病學調查工作,提供18名呼吸、消化、婦科、眼科、皮膚等領域專家組成會診團隊,為長安大學在校隔離的學生提供免費醫療問診服務;西安醫學院附屬醫院抽調集結醫護骨干進駐長安大學南校區,為師生提供醫療保障服務;陜西師范大學成立由7名心理學院教授和20名心理咨詢師組成的援助團隊,與長安大學共筑心理戰役防線。

在長安大學疫情阻擊殲滅戰中,累計校外集中隔離師生6417人、校內隔離1961人,終于遏制住了病毒,實現管控后校園和社會面“零傳播”,長安大學抗疫初戰告捷。

長安大學抗疫的成功,增強了陜西省教育系統的抗疫信心,也為后續的高校戰疫積累了寶貴的臨戰經驗。

突擊戰:隔離轉運數萬涉疫學校學生

疫情迅猛,長安大學之后,陜西省石油化工學校、陜西師范大學、陜西工商職業學院等數所學校相繼發生疫情。

消滅病毒首先要圍困住病毒。面對校園學生密集、生活軌跡多重交叉、學生次密接人數龐大、校園內缺少大規模隔離場所的實際困難,陜西省委、省政府在校園流調工作的基礎上,迅速組織實施了“涉疫學校學生隔離轉運突擊戰”。

自2021年12月27日至2022年1月3日,西安安全轉運西安航空學院等4所重點涉疫學校1.2萬名次密接師生,到陜西省42個區縣的114個隔離酒店進行集中隔離。各市、區縣為隔離學生提供了本地最好的酒店,組建了強有力的工作專班,全程提供精細溫馨的保障服務。經過共同努力,陜西省114個學生隔離酒店未發生一起交叉感染事件。自1月11日起,這些師生陸續解除隔離和觀察,采取“點對點”閉環轉運方式送學生返校回家。事實表明,將學生“轉運隔離”的舉措,對阻斷校園疫情傳播鏈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師生轉運隔離后雖然發現多例確診,但皆因隔離及時而沒有發生擴散。

陜西工商職業學院是涉疫學校之一。該校共有“一校六區”,橫跨西安城南雁塔、碑林、蓮湖、長安、高新多個屬地,防控難度最大。按照統一安排,該校878人被及時轉運至陜西三個地市的18個酒店集中隔離。

“學校的南廣場這幾天變成了一個巨大的調度站,標識出發方向和車輛編號,每輛車上都有一名老師全程跟隨護送。提前對接好了地市,學生一出站就繼續閉環接送到指定酒店。一些交通出行不方便的同學甚至還吃了‘小灶’。”李麗是陜西工商職業學院一名學生志愿者,從學校出現疫情時她就參加了志愿者活動,她對這次轉運工作的感受是溫暖的、有序的。

“步入酒店房門的那一刻,干凈的床單、充足的生活用品、還有為我們準備的小零食,精細周到的準備,瞬間安撫和溫暖了我們原本焦慮的心。”陜西工商職業學院護理學院學生牟睿革感動地說,牟睿革和同學被轉運到安康市平利縣、嵐皋縣8個酒店,經歷了21天的隔離生活。對于該校的這次疫情防控工作,陜西省副省長方光華稱贊道:整個過程管理得很好,自始至終就一個宿舍感染,再沒出現新的傳染。

攻堅戰:10萬人“史上最難考試”

2021年12月23日,西安市按下了暫停鍵,大小城市街道靜悄悄,人影難覓。而此時,距離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考試只剩下兩天。

這次研考陜西省報名人數為16.8萬人,其中,在西安市參加考試考生約13.5萬人。此次研考,在陜參加考試、報考招生單位人數、設置考點數均為歷年最多,加之西安市疫情進入病例高發期,研考組織和疫情防控任務繁重,3300多名外省和滯留考生、4000余名封控區考生如何應考也是難題。古城疫情中的這次考試,因為需要處理的問題錯綜復雜,風險相互交織,極易引發系統性風險,被評價為“史上最難考試”。

千頭萬緒,從何下手?在前期摸排考生報名信息、協調滯留考生借考等工作基礎上,陜西省教育考試院制定“一校一策”“一地一策”“一生一策”,確保實現“應考盡考”目標。針對因疫情帶來的考生送考、考場調整、送考上門等難點,工作專班列出任務清單、問題清單、責任清單,逐項解決。

處于疫情“風暴眼”的長安大學在這次研考中備受社會關注。12月25日凌晨三點,西安上空飄起了鵝毛大雪,長安大學各校區已是一番忙碌景象。身穿防護服的工作人員冒著飄飛的雪花,穿過漆黑的夜色,裝卸物資、環境消殺、崗位巡查……一切忙碌只為這場考試。

長安大學轉運至隔離點的密接和次密接考生共262人,分布在26個不同的隔離酒店。做好這批考生的送考上門服務是另一個巨大挑戰。學校堅決落實“應考盡考”和不因組考發生疫情傳播的原則,采取“一人一策、送考上門”方式,在西安汽車職業大學組織300名考務人員支援下,為這些隔離酒店中考生送考上門。西安交通大學28名教師帶著行李前往酒店,為14名隔離考生監考;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成立“送考上門”專班,為每名隔離考生配置6人工作組;針對考點1名B類、5名C類密接考生,西安財經大學組織3支送考工作組,手持攝像機,身著防護服,護送試卷上門。

作為陜西省考生規模最大的一個考點,西北大學設有3個考區、354個正常考場、5個隔離考場,安排考生上萬人。學校僅用半天時間就招募了112名黨員干部,成立“黨員教師干部突擊隊”。

承擔1280名考生就地借考工作的陜西理工大學,指定專人與外地考生一對一聯系,并為每人配備3名志愿者全程服務。漢中市委、市政府領導進校部署,為外地來漢考生每人指定一名出租車司機。

12月25日上午,在陜西省1.3萬余名考務人員的全力保障下,這場“史上最難考試”順利開考。全省46個考點、5400多個考場、監考教師們身著防護服,走進一個個考場,嚴格按照疫情防控和研究生考試的各項規定,以耐心、細心、熱心認真完成監考工作,確保每一名考生安心完成自己人生中這一場重要的考試。

12月27日上午,2022年陜西研考順利落幕。“這次考試看起來是我一個人走進考場,實則身后有萬馬千軍。”西安電子科技大學考生丁睿說。

在這些考生的背后,是一個個黨員沖鋒在前,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先鋒崗、服務崗、黨員突擊隊、送考組,無數志愿者們為打贏這場戰“疫”默默奉獻。

研考這三天,西安公安多警種協同作戰,累計出動警力4000多人次,車輛700多臺次。西安市公安局對全市82家隔離酒店考點安排警力值守,交警部門在全市主次干道、重點路口、43個考點門前安排警力加強疏導,全力為考生服務。

研考結束后,部分考生因疫情滯留西安,遭遇生活困難。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向社會發出公告,兜底式摸排滯留考生。1月2日將省內西安市外有返程意愿的746名考生,由10個地市調集的77臺車輛接回屬地集中隔離,并將省外滯留西安的210名考生,轉運至西安市經開第一中學集中安置,專班保障服務,提供免費住宿和平價三餐,在疫情趨緩后有序安排返鄉。截至1月15日,這部分外省滯留考生均安全返回。

大會戰:百萬學生寒假“點對點”返鄉

在陜西省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后,大中專學校能不能放假、如何放假成為廣大學生和家長最焦慮、最擔憂的事。經反復研究論證疫情防控形勢,陜西省委、省政府詳細制定方案,確定了分批、錯峰、有序放假的原則,堅持“分類管理、鼓勵就地、科學精準、一校一策”,科學有序安排大中專學校放假。

1月10日起,陜西省內西安地區以外的大中專學校(含技校)陸續放假,離校學生33.5萬人。針對西安地區學校,按照“‘兩站一場’閉環接送”要求,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在前期對西安火車站、客運站的運載量進行了解的基礎上,制定了《大中專學校放寒假學生離校返家工作指南》,將81所高校、108個校區分成三個組,由廳級領導帶隊,現場指導協調,對接交通部門,協調各個運輸公司和公交公司,逐個打通“堵點”。

各學校聞令而動,及時為學生發放離校返家證明,為接送學生車輛發放通行證,將學生“點對點”轉運到“兩站一場”,或包車運送至目的地。

十余天以來,陜西省、市、縣各級黨委政府以及公安、交通、衛健等部門密切協同,各學校黨政干部、全體教職員工參與,客運車輛調配專班、車站現場調度專班、市(區)學生轉運專班通力合作,克服雨雪冰凍等困難,確保學生“出得了校門,到得了交通站,進得了家門”。1月16日起,西安地區低風險學校有序離校;1月20日起,西安地區大中專學校校園均被確定為低風險區,省內學生開始離校返家。

1月17日凌晨,靜謐多日的長安大學渭水校區燈火通明,80輛大巴車將學生們集中轉運至火車站、高鐵站和機場。在經歷了一個多月的校園封閉生活后,幾萬名學生陸續踏上了返鄉之旅。

1月18日一大早,西安科技大學學生陳文斌興沖沖地給媽媽打電話,告訴家人自己即將搭乘學校包機回海南過年。當天西安科技大學將24名海南籍學生通過大巴車“點對點”送至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學生搭乘HU7266航班返回家鄉海南。這是學校聯合其他兄弟高校和海南航空公司為學生開通的第二趟包機。

1月20日中午,從西安飛往烏魯木齊的長安航空9H6007航班上,西安石油大學的292名學生,和來自西安工程大學、陜西科技大學、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西安科技大學、陜西中醫藥大學的62名同學,一起乘坐由西安石油大學聯系安排的2架包機平安返家。

連日來,陜西各高校都有教師開私家車送學生到車站、機場或者直接“點對點”送到家的事跡涌現,這是各高校為“閉環”運輸學生返家的一個縮影,一切付出的背后,是責任,更是愛。

截至1月26日18時,西安地區大中專學校累計75.6萬學生離校返家。加上此前省內西安地區以外的大中專學校離校學生33.5萬人,已有109.1萬學生離校返家。

齊心協力 共鑄“銅墻鐵壁”

任何一起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對一個城市的治理和應急能力、社會的生活秩序和心理壓力都會形成巨大挑戰。從疫情防控、轉運隔離、物資保障,到信息公開、知識科普,再到輿論引導、組織動員,每一個環節、每一個細節都決定著這場戰役的成敗。

這次大考,各高校數十萬教師主動請纓。先鋒崗、服務崗、黨員突擊隊、志愿者等紛紛成立,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不少高校教職員工“舍小家,顧大家”,甘做校園師生的“守護者”。寒冬里,陜西高校校園里充滿了暖意。

這次大考,在殘雪未消的街頭,那些逆行者奔波的身影、那些沉重的腳步,城市治理者、醫護人員、志愿者、城管、人民警察……構成了時代洪流下個人生活的拼圖。

這次大考,也考驗著每一位學子的心力、智慧和韌勁。截至1月26日,西安高校共有數百萬志愿者響應號召投身秩序維護、宿舍送餐、物資運輸等相關疫情防控工作。疫情散去,晴空朗朗;菁菁校園,生機無限。每經歷一次困難,每個學子就會堅強一次,成長一次;每一次災害過后,一個民族就會變得更加強大。

1月23日,距西安封閉式管理已過去了整整一個月。這天,天降大雪,飄飄灑灑,古城西安小區解封的喜訊次第傳來,經濟社會的正常秩序正在逐漸恢復。

2月18日,西安又迎來了一場小雪,空中飛舞的雪花緩緩落地,化為一汪春水。在回暖的三秦大地上,古城西安寧靜而美好。

責任編輯: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