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矛盾的轉化體現在高等教育領域就是學生和家長期望的轉變,從能上一個大學就行轉變成要上一個好大學。什么是學生和家長眼中的好大學?北大、清華是好大學,曾經的985、211是好大學,現今的“雙一流”高校是好大學,畢業好就業、就業薪資高的大學是好大學。


清華、北大的QS2017全球排名分別為24、39,2017年經費預算分別為233、193億人民幣,折算為36、30億美元。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QS2017排名全球第28,年度預算經費26億美元,其中政府撥款占11%約2.9億美元,其余主要為校友及社會捐贈、科研費和學生學費。同處舊金山灣區的舊金山州立大學2017年度預算8億美元,其中州政府撥款占35%約2.8億美元。

清華、北大的年度經費已經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1.38、1.15倍,清華、北大的經費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含國家科研經費),辦學效益、質量水平從人民滿意和期望的角度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如果設想其財政撥款占50%,另外50%是否能夠由校友和社會捐贈補上?校友和社會是否愿意捐贈?從普通勞動者的角度看,清華、北大培養的精英學生很多都去了國外工作。我們更希望清華、北大培養出更多具有家國情懷、民族情感、為國家貢獻才智的價值追求,扎根中國大地搞科研,把知識創新的論文發表在中國自己的頂級期刊上的知識分子。

從這個角度來看,國內的公辦高校在成為人民滿意大學的方面都還差距巨大,任重道遠。

一、堅持道路自信文化自信,辦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大學

中國進入新時代,仍然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中的新時代,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化。堅持公辦為主,適度發展私立高校,公有、私有、混合所有制辦學都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可行方式。工農商學兵、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是高校的根本制度。美國的高校也是受政府管理政策影響的,主要是州政府。美國基本上是共和黨、民主黨兩黨輪流執政,每一屆政府對教育和學校的政策和意見,都帶有執政黨的明顯色彩和意志,包括公立大學校長的人選。

自然科學與技術的知識、理論、規律、方法是全球通行的,我們應當學習并合理運用任何國家先進的科學技術成果。歷史、哲學、文學、藝術、傳統醫學、社會倫理道德、宗教、法律等都是國家地域的特質土壤及其孕育成長的果實,不存在孰優孰劣。“橘生淮南為橘,生淮北則為枳”,學習借鑒可以,斷不可生搬硬套。世界三大文明,唯中華文明延續至今并愈發顯現生命力,我們應當自信并把這文明智慧發揚光大,貢獻于全人類。

經濟學是自然科學還是社會科學?用自然科學(主要是數學)的手段和方法研究社會經濟問題,我認為還是社會科學的范疇。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巨大成就,不是保羅·薩繆爾森和格里高利·曼昆的經濟學原理所能夠解釋的。我認為哪所高校的經濟學學科能夠總結提煉中國這段經濟成就的方法與規律,寫出一本《中國經濟學》教材,能為世界發展中國家貢獻智慧,這個經濟學學科就是當之無愧的世界一流學科。中醫中藥學深具中國特色,是當之無愧的中國一流學科,也是世界一流學科,應該大力發展和重點支持,不能“騎驢找驢”。

一流學科的中國特色體現在學科內涵上。中國大學的中國特色體現在本質特征上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中國大學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

二、把握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建立科學的高等教育體系

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進入新時代,高等教育“好不好”的問題是“分類別的好不好”問題。研究型大學要創造新知識,教學型大學重在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能力,應用型大學主要培養學生運用現代技術的能力。

美國加州總人口約4000萬,高等教育實現了普及化。2016年加州GDP為2.46萬億美元,超過法國(2.42萬億美元)。加州公立大學自1960年以來被設計成三個類別:一是加州大學系統(UC)10所校區,定位于研究型大學,授予學士、碩士、博士學位。二是加州州立大學系統(USC)24所,定位于教學型,授予學士、碩士學位。三是加州社區(縣)學院系統(CCC)114所,定位于應用型,授予課程證書、專業資格證書、副學士學位。學校類別定位清晰,發展目標符合學校類別實際,學校安分守己,在自己的類別領域內長期耕耘、努力優秀,學校類型不搞專升本、本升碩、碩升博的競賽。但各類別學校的核心通識課程學分互認,學生有上升轉入通道,學校分類別,學生可流動。

我國某省總人口約4000萬,和美國加州相當,2016年全省GDP為1.92萬億人民幣,折合0.295萬億美元,為美國加州的12%。現有各類高校101所,其中具有博士授予權高校13所(含部屬6所),2017年有6所高校申請博士授予權。碩士授權學校個個想升博,學士授權學校個個想升碩,高職學校個個想升本,有上進心可以理解,都升一級滿足學校愿望,不知道距離人民滿意的大學近了還是遠了?我覺得可以學習借鑒美國經驗,學校類別定位設計好并相對固定,開放大學課程,把目前的單純學歷教育向繼續教育、終身教育轉型,實現人的可持續的全面發展。

三、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牢牢把握中國特色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務

在思想多元價值多元的全球化時代,中國高等教育是社會主義制度下的高等教育,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我們的高等教育從人才培養的角度如何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就是要把中國共產黨的崇高理想信念追求給學生講清楚,把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艱苦卓絕的奮斗歷程講清楚,把中國共產黨已經帶給中國社會的偉大變化和富強講清楚,把中國共產黨引領中國社會的美好未來講清楚,吸引一批優秀學生自愿加入到中國共產黨的隊伍中來,并鍛煉一部分,使其成為黨未來的中堅力量、執政力量,使黨的事業后繼有人,興旺發達。

同時,還要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區別于資本主義、君主立憲及其他形式社會制度的優越性、先進性講清楚,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與中國社會實際的適合性講清楚。培養學生正確判斷與甄別是非的能力,使學生認可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社會和人民的非凡貢獻,認可中國共產黨領導對中國社會的重要性,認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與中國社會的適合性,從而能夠愿意和中國共產黨結成統一戰線,一并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

我們高等教育培養對象中的相當一部分可能對社會政治制度、政黨、意識形態等敏感度不高,我們要著力培養他們的完善人格、科學精神、實干精神和工匠精神,以良好的業務技能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