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萬千師生的健康平安
——陜西高校戰“疫”側記
作者:孫永濤
發布時間:2022-02-16 14:15:1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2022年1月7日10時,“我們在一起——西安高校百萬師生戰‘疫’云端大課”準時開播,西安、咸陽地區71所高校的學生及輔導員齊聚網絡同上一堂戰“疫”大課:西安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科副科長李倩,針對師生關注的“為什么高校是這次疫情防控的重點場所”、“出現疫情的學校為什么需要將學生轉運隔離”以及隔離期間的注意事項等問題進行了解答;長安大學輔導員楊帆和西安交通大學學生劉伊明,以自己和身邊同事、同學20多天的親身經歷,分別講述了高校思政工作者和大學生志愿者在抗“疫”一線的感人故事;西北大學學生李雨豪分享了封校期間的宿舍學習生活,西安航空學院學生孫仝交流了在校外隔離酒店的情況,號召廣大師生堅決落實疫情防控要求,堅守校園。
這是近期陜西高校師生齊心戰“疫”的一個縮影。2021年12月以來,陜西西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部分高校師生成為確診病例。疫情發生后,陜西高校全力戰“疫”確保師生健康安全,打響了一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互相支援,匯聚戰“疫”力量
2021年12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讓長安大學校園按下了暫停鍵,該校黨員志愿服務先鋒隊沖鋒在前,同時發揮“后備力量”的作用,組建青年學生戰“疫”沖鋒隊和學生志愿者服務隊,合力筑起一道堅不可摧的安全防線。
接到增援指令后,陜西中醫藥大學緊急抽調5名預防醫學專業教師作為省級流調隊隊員,連夜趕往長安大學雁塔校區參加疫情防控工作。12月18日晚,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總值班電話響起。“能幫我們學生看一下病嗎?”電話那頭是長安大學老師的求助——該校渭水校區師生有呼吸、消化等不適癥狀,外出就醫不方便,特請求遠程會診。接到求助后,該院立即成立醫療救助工作專班,組建以各科室主任為主要成員的醫療專家組,開啟遠程會診,連夜給長安大學師生進行線上醫療救治,當晚共開展醫療救治15人次,涉及呼吸、皮膚、消化等科室。
“我年輕,讓我去!”“我是黨員,我必須去……”疫情發生以來,陜西中醫藥大學先后派出34批次2267人次醫護人員分赴西安、咸陽開展核酸采集,6批次154名醫療隊隊員赴西安胸科醫院等地開展醫療救治,2批次11名流行病學專家赴西安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校園封控以后,長安大學部分師生對心理援助服務的需求不斷增加,為此,陜西師范大學成立支援長安大學心理援助工作團隊,兩校聯動共筑心理戰“疫”防線。為支援兄弟院校疫情防控,西安翻譯學院緊急籌備了10萬元緊要防疫物資,火速送達西安航空學院閻良校區。西安培華學院接到長安區疫情防控指令后,連夜成立臨時醫療隊,增援延安大學西安創新學院,80名醫護人員僅用一個半小時就完成了近 7000 名師生的核酸檢測采樣任務。
此外,西安交通大學充分發揮傳染病防治、大數據、管理、公共衛生等領域專家的作用,及時分析數據、研判疫情形勢,為陜西省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決策支持和智力支撐。西安醫學院、西安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等高校在做好各自校園疫情防控的同時,還積極參與兄弟院校和屬地核酸采樣等工作,用實際行動匯聚戰“疫”合力。
“應考盡考”的背后是協力護考
2022年陜西省研究生考試報名總人數16.8萬,其中在西安市參加考試考生約13.5萬人。就在研考進入倒計時的時候,西安市宣布于2021年12月23日零時起緊急“制動”。
為了確保“應考盡考”,陜西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廳提級指揮,會同省市衛健、公安、交通、民政等部門,全力協調考場安排、試卷運輸、考生參考、安全保障等工作,指導省教育考試院根據疫情變化不斷調整組考方案,按照“分類處置”原則,制定“一校一策”“一地一策”“一生一策”。
考試前一天傍晚,西北工業大學接到13名考生的電話,因附近社區管控升級,他們無法進入預訂賓館。學校迅速協調出5個活動室、3個小會議室和值班房改成臨時宿舍,安置他們住宿。
12月24日晚,因一名考生確診被隔離治療無法正常參加考試,西安建筑科技大學連夜請示陜西省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請求協助完成考試工作。第二天一早,該校相關部門負責人身穿防護服到定點醫院給確診考生送考卷,并全程指導醫護人員完成監考工作。每場考試結束后,醫院對試題進行紫外線消殺,待試題表面采樣符合送出條件后立即密封送出,交學校取回,全程做好試題保密工作。
“有我們在,你們安心考試!”12月25日清晨5點,西安交通大學800多名學生志愿者集合到崗,為考生提供入場核驗、行進路線、核酸檢測引導等暖心護考服務;該校28名教師帶著行李為14名隔離考生監考,監考結束后他們就地隔離。
作為全省考生規模最大的考點,西北大學設有三個考區、354個正常考場、5個隔離考場,安排考生共11779人。學校成立黨員教師干部突擊隊,僅半天時間招募112名黨員干部,負責落實省內市外2174名考生的借考及BC類考生送考上門等工作。
承擔1280名考生就地借考工作的陜西理工大學,成立校地考試及防疫工作領導小組。漢中市委、市政府領導進校部署,為外地來漢中考生每人指定一名出租車司機,一直服務到離開;學校指定專人與外地考生一對一聯系,并為每人配備3名志愿者全程服務。
……
每名研考考生的背后,都有一大批考務工作者服務保障,一個個黨員沖鋒在前,堅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線,先鋒崗、服務崗、黨員突擊隊、送考組等紛紛成立,無數志愿者們為打贏這場戰“疫”默默奉獻。
云端開課,師者“疫”線顯擔當
2022年1月8日下午3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機電工程學院“抗疫云”系列學術報告第十場報告會如期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鄭曉靜帶來的“漫談力學”報告受到校內外師生的廣泛關注和熱烈歡迎。“抗疫云”學術系列報告從2021年12月30日起每日一場,旨在擴展學生視野,推動封閉學習期間多領域多維度學術交流。
元旦前夕,西北工業大學致信全校教職工,“在困難和危險面前以身作則,做學生為學、為事、為人的示范……”2022年1月1日,“同心戰‘疫’ 云上學術”信息技術系列講座之首場“人工智能”主題論壇順利舉行。這是由西北工業大學等陜西高校與國內科研院所聯合策劃發起的線上學術活動,旨在營造疫情陰霾下的別樣科研氛圍。
在陜西高校,既有沖鋒在前的黨員干部教師、學生志愿者和后勤保障人員,又有奮戰在教學一線的廣大教師和科研工作者,他們都在用實際行動彰顯師者的使命和擔當。
“停課不停學”期間,長安大學全面開展線上教學。抗“疫”的每一步都是生動鮮活的思想政治教材,該校利用媒體平臺大力宣傳抗擊疫情過程中發生的感人事跡,講述學校各支隊伍勇挑重擔、堅守一線的英雄故事,黨員干部沖鋒在前、守好“責任田”的擔當故事,志愿者不計酬勞、日夜兼程的奉獻故事,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加強生命健康和心理教育,組織學生開展體育鍛煉活動,保持規律作息和良好狀態;通過線上途徑加強對學生的人文關懷和心理疏導,及時解決學生面臨的各類困難,幫助學生堅定戰勝疫情的必勝信心。
西安交通大學強化導師責任制,邀請管曉宏院士等舉行線上專家講座,通過“云講座”“云研討”“聯合組會”等形式保障教學質量,要求導師高質量指導學業、關注學生心理,防控疫情和扎實學習“兩不誤”。陜西師范大學專業教師精心準備推出“云端講座周”,首日40場學科類和20場通識類講座吸引31480人次參與,引導學生在奮斗與奉獻中彰顯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咸陽師范學院面向學生提供30門網絡課程資源,適時開展線上教學、科技創新競賽、學術活動、主題閱讀等豐富多彩的活動,圖書館“閉館不閉網、服務不打烊”,提供“主題閱讀資源推送”“心理健康閱讀及講座”等資源,為每生每天免費贈送10G校園網流量,保障學生學習生活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