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家,回家——西安大學生邱鈺雯離校返家記
作者:呂志軍
發布時間:2022-01-29 08:39: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燈火通明的長安大學校園
“可以回家了!”1月14日下午,這條信息瞬間引爆長安大學。
因為新冠疫情暴發,在西安的大學生被封控已超過一個月,與其他大學不同的是,處于本次西安疫情風暴眼的長安大學,受災嚴重,封校最早。兩萬余名長安大學師生更迫切期望結束一天一核酸,日日禁足宿舍的單調。
“回家,回家過年!”消息傳開,邱鈺雯隨著大家高舉拳頭,大聲歡呼。
邱鈺雯是長安大學汽車學院的大一新生。12月初她不慎左脛骨平臺骨折,盡管剛做完手術,宿管阿姨和輔導員鄭文捷老師積極協調學校社區,就把她的宿舍從五樓調至一樓,還安排同班同學霍俞霖同住以方便照顧,但這種整天坐在輪椅上的生活讓她難過。而更令她沮喪的是,疫情突然暴發西安市封城,年關一天天臨近,卻不知道何時能夠返鄉。
現在好了,學校滿血復活。
大家都在收拾行李,好多人急匆匆跑向浴室;志愿者一趟一趟送來學生需要的物資,老師們連夜為大家準備好“離市申請”、“離校證明”、“核酸檢測呈現證明”、“返鄉承諾書”等相關證明材料。
邱鈺雯也拾掇好了隨身物品。她驅動輪椅出了宿舍。局囿了四十多天再看校園,閃著警燈的巡邏車,噴灑消毒水的“大白”,站在冷風里執勤的保安,拿著紙張低聲交談的輔導員,領著老師各處檢查的領導,眼前的景象讓她意識到,防疫之戰遠未結束。
一輛輛綠色大巴停在樹下排成長龍,車門開著,有人在給車全面打掃、消毒。這些由教育廳、交通廳、客運公司、愛心車隊等機構協調調集的車輛,將把學生統一閉環送往“一場三站”。這是學子們回家的“第一步”。
看到大巴邱鈺雯猛然想到,自己歸還了輪椅后,該如何登上大巴又高又陡的臺階。封控以來每吃一頓飯,都是志愿者送上門來;每上一次臺階,都有同學幫她搬動輪椅;每做一回核酸,都有老師為她專門安排好時間,讓她先行采集,方便她盡早回宿舍休息。一切生活用品、治病用藥的采買和取用,都是同學們和志愿者接力完成的。手術后,她面臨傷病復查的困難。當時做手術的紅會醫院在疫情期間沒有辦法接收來自封控區的人員就醫。輔導員上報學校協調負責校外就醫的老師,大家共同努力將她送至陜西省第三醫院進行復查。第三醫院因為只能接診發熱病人,不能進入X光拍片檢查室進行檢查。學校匯報給上級疫情防控部門,隨后,紅會醫院的主治醫生對她進行線上康復指導。
她連累大家太多太多,不想再添麻煩。可是,她必須拖著難以直立的左腿回貴州,與苗族布依族自治州貴定縣的親人團聚過年。
這天晚上邱鈺雯輾轉反側,難以入眠。思來想去,她忐忑不安地給學校公布的轉運組負責老師打了個電話。
令邱鈺雯沒想到的是,1月19日早上六點四十五分,同學們坐上了大巴駛往車站,而送她去車站的是一輛專屬小轎車!
陪同她的還有一位學姐老鄉,全程護送她回家!原來,轉運組老師聽到她的情況,毫不猶豫地協調了更加適合她的小轎車安排送站。輔導員老師和轉運組老師交接信息后,于18日就做完了一切準備工作。
其實邱鈺雯不知道的還有很多。為了把百萬學子安全送回家鄉,中央領導多次親切關懷,指導制訂方案;省委、省政府領導每天過問學生有關情況,省市區各有關方面和學校通力合作、密切配合;教育廳有多名干部始終堅守崗位,徹夜斟酌方案細節。按照陜西省關于疫情防控情況下大中專學校放寒假的統一部署,為確保學生“出得了校門、上得了路、回得了家”,根據“科學評估、學生自愿、一人一策、全程追蹤”的原則,長安大學兩萬多名學生中好多“同城”學生享受“包機”、“專車”等特殊待遇,分期分批錯峰離校返鄉,創造出了“長大速度”,中央電視臺、《陜西日報》等媒體進行了突出報道……
1月19日7點35分,邱鈺雯被長安大學安排在北客站的志愿者,用早就租借好的輪椅接力護送進站。邱鈺雯和共同抗疫月余、不能再進去的老師揮手告別。八點十五分,高鐵G1701次列車準點發出。邱鈺雯在同鄉學姐攙扶下坐上座位不久,列車乘務員把一輛輪椅折疊著又放在了她的面前。
下午五點十四分,輔導員鄭文捷接到來自邱鈺雯的報平安電話:“鄭老師,爸爸接上我了,謝謝你們對我的特殊照顧。” 邱鈺雯深情說道:“我愛長安大學!”那時,她和爸爸帶著奶奶燉了好幾個小時的牛肉趕往家里,香味在接她的小車里彌漫,逗引著濃濃年味的到來。
這次邱鈺雯不知道的是,之所以能在短短兩個小時內就辦完黔南苗族布依族自治州出站、回家的所有手續,是因為長安大學防疫中心指揮部早早就聯系了當地疫情防控部門,了解過相關返鄉接收政策,做好了與當地的友好溝通。她返家只要三天兩檢,核酸檢測沒問題就可以正常自由流動了。
“陪好家人,安心養傷,好好過年!”鄭文捷老師殷殷叮囑道。邱鈺雯知道,直到再次返校,鄭老師將和她始終保持每日一聯絡。
邱鈺雯回家,雖然經過近九個小時的奔波,但她一路有人相伴,步步生花,溫暖如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