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市寧強縣高寨子初級中學“三色”措施引領課后服務
發布時間:2022-01-11 15:08:05 來源:寧強縣教育局
落實“雙減”工作,開展課后服務,是促進學生健康成長,解決家長后顧之憂的重要舉措。漢中市寧強縣高寨子初級中學自開展課后服務工作以來,精心打造了“以作業輔導為主色、勞動教育為特色、社團活動來添色”的課后服務體系,開啟學生的心智,提高學生的素養,走出了一條特色鮮明、效果顯著的課后服務之路。
作業輔導突顯課后服務“主色”。初中學生課程較多,任務較重,課后服務要讓學生完成作業,要輔導作業的難點,解答學習的疑惑。學校在作業輔導期間,堅持 “三不”原則——“不上新課、不增總量、不分科目”。課后服務期間主要以學生完成作業和教師輔導作業難點為主,不上新課、不講新知;嚴格控制作業總量,保證學生當天作業不超過90分鐘,定時公示,接收監督;并結合寄宿制學校的特點,每天安排一節自習課完成所有學科的作業,不分科目,統一管理,確保所有科目的作業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
勞動教育彰顯課后服務“特色”。學校以市級勞動教育學科基地為平臺,課后服務期間,教師有計劃、有組織地讓學生參與動手勞動,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練意志,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良好的勞動品質。一是充分把校內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作為課后期間學生勞動的場所,讓他們有事可干、有活能干。二是以勞動教育課為依托,拓寬課后服務內容。勞動教育課開展了背背簍、挑水、扛麻袋接力賽,開展了電動機、凈水器、樹皮喇叭的制作,進行了栽甜菜、挖地、制作美食……勞動教育基地成了學生的開心農場,勞動教育課成了學生最喜歡的課,勞動教育老師成了最受歡迎的老師。三是勞動教育助推學生成長。利用勞動教育月、勞動教育周、勞動教育課,學生在松土,載苗,除草中,聽到了窗外的蟲鳴,看到了戶外風吹樹葉的翩然舞動,感受到了四季拔節的心靈悸動,又學會了勞動的技能,品嘗到了手握鋤把的艱辛,感受到了“粒粒皆辛苦”的真諦;洗衣服,折被子,疊衣服的內務整理中,衣服由臟到凈,被子由亂到整潔的過程,其實就是學生自信心、成就感油然而生的過程;繁榮,熱鬧,香味彌漫整個校園的“美食街”,在煎、炸、煮中體會到生活百味;在“勞動光榮?強國有我”的鏗鏘朗誦中,展示了當代青少年噴薄而出的生命斗志,發出“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錚錚誓言。
社團活動為課后服務“添色”。學校把社團活動作為作為拓展課后服務形式、拓寬課后服務渠道的主要內容。利用功能部室、運動場,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乒乓球、籃球、足球,在你爭我搶、通力協作中展示著少年力量;羌繡、手工制作、科技,手法靈活,惟妙惟肖;繪畫、書法、舞蹈、音樂等琴棋書畫噴涌著藝術的氣息;五子棋、象棋、跳棋在星羅棋布,你來我往中培養著學生的智謀。
寧強縣高寨子初級中學“三色”舉措引領課后服務,不僅讓“雙減”落地,又讓學生的學習有滋有味,鍛煉了學生的手和腦,磨煉了學生的意志,真正實現了課后服務“減負增效”的初衷和最終目的。“三色”舉措引領的課后服務還讓學校真正走上了一條有特色、有溫度、有質量的發展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