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想過一眼就能看到未來的日子。”說這句話時,我對未來充滿了憧憬。

當時我只是一個大四學生,就業的壓力對于我來說,隱約可見卻是不真實的。于是一聽到父親讓我準備求職的各種考試,并且希望我趁著畢業的余熱連考三年,我脫口而出,對父親說了這句話。

父親一愣:“你和我說說,你一眼看到了什么樣的未來?”

我的口氣依然很沖:“像你一樣啊,早出晚歸,每天的工作都在一個頻率上。”

父親笑了:“如果你能和我一樣,也是不容易的。”父親年少參軍入伍、中年轉業從政,一路走來自有不易,這是他的人生各個節點做的選擇,卻不是我想過的生活。

“那么你再說說,你想過什么樣的日子。”父親接著的這句話,倒是把我問住了。我想過什么樣的日子?我否定了父親為我做出的選擇,主動權輪到了我,我的選擇又是什么呢?或者說,我從小樹立的理想是什么?小學、中學、大學,隨著認知的積累、眼界的開闊,追求的目標似乎也在悄然變化。而此時,父親的突然一問,腦海里恍若一片空白,曾經對未來的種種設想,似乎又隨著流年漸而模糊不確定了。

看到我的沉默,父親說:“其實你現在看到的只是未來的一角,你的未來還是一個未知數。畢業到就業,不妨自己做道選擇題吧。”

上學這些年,做了無數的試卷,似乎都在為求職這道選擇題打基礎。一次次的求職考試,單選項、多選項都可能是最佳的答案,只不過更多的時候,被選擇的結果居多。

入職教師,應該算是雙向選擇吧,為此我對未來又充滿了憧憬。未來的我自然是一名教育工作者,但是我卻沒有再說一眼看到了未來的樣子,未來的路需要腳踏實地,而不是去想象,這就是我在做求職選擇題時,得到的附加題答案。

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走上講臺,不可否認,心情忐忑的我是在上課鈴聲催促下走進的教室。看著坐姿端正的學生,雖然他們只是小學生,面對他們純真的目光,我卻莫名地有了一種迎考的感覺。

自我介紹的短短幾句話,是我精心準備的,我希望和同學們的初次見面,能夠迅速緩和陌生感。

“同學們好!我是你們的班主任方圓,你們可以叫我方老師,也可以叫我圓老師……”話聲未落,一個細小的聲音響起“方老師”,而后又是一聲嘹亮的“圓老師”,隨之而來是一片輕松的笑聲,教室里的緊張氣氛一下子融化了。

我悄悄松了一口氣,準備開始講課,一個童聲急切地冒出:“方老師圓老師,你有女朋友嗎?”

五年級的孩子不大不小,思維活潑敏銳,備課的時候,我設想了同學們可能會提出的各類問題,單單沒有想到這一項,不免有點愣神。現在的小孩子什么都敢問啊!我的臉紅了,悶著聲回了一句“沒有。”于此也牢牢記住了這個調皮的同學叫王小帥。

王小帥上六年級的時候,把這件事寫進了課堂作文《我的老師》。當我批改作文,再次看到那個青澀的自己,不由嘴角上揚,微微一笑。王小帥非常聰明,就是有點小馬虎,希望他能改正。王小帥的夢想是當醫生,無論將來從事什么職業,嚴謹的態度都是必須有的。

“方圓老師是個魔術師,穿上夾克就藏住了肚子……”描寫風趣,我不自覺地吸吸肚子。這個以含蓄指出我心寬體胖的同學叫張明浩,愛好寫作,文字特別有質感。

“方圓老師既是我們的老師,也是我們的朋友,特別有耐心,我也想當方圓老師那樣的老師……”趙益同學非常用功,相信將來一定能學有所成。

同學們描繪的方圓老師,各有側重點。想起第一次走上講臺,那一刻恍若迎考的感覺。同學們對于新老師的各種期待,其實就是一道選擇題。當我用時間在答題的時候,同學們也在用心去甄別,而今他們筆端的“我”,無疑就是這道選擇題的答案。

一晃就到了畢業季,依依不舍的師生總有一別。看著同學們朝氣自信的笑臉,我仿佛看到了他們充滿陽光的未來。他們的未來就是我的未來,于是我提筆在畢業紀念冊上寫道:祝你遠走高飛,我又原路返回。也許這就是一個擺渡人最好的選擇。

責任編輯:大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