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柞水縣以全省實施“課堂革命·陜西行動”和打造“三個課堂”活動的為契機,全力打造以“自主、自律、自育”為核心內容的“三自教育”體系,無縫對接和承載“三個課堂”建設,并建立“學校文化育人”“課堂教學改革”“‘兩技兩藝’培育”“勞動實踐教育”“教育教學評價”等五項保障機制,扎實有效地推進“五育并舉”,全面落實了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構建“三自教育”體系,承載“三個課堂”建設行穩致遠。打造以“自主、合作、探究”為核心理念的“自主課堂”,確立“自主學習、合作探究、展示交流、點撥拓展、檢測評價”五個模塊為基本課堂建構,以“師生、生生”兩層交流互動為主要活動形式,以實現“知識、能力、情感、品質”四項教學目標為根本出發點,重建課堂教學新生態,著力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更好的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也能更加高效的落實國家課程教學要求,讓“第一課堂”在課改中煥發出勃勃生機;打造以“自律”為規范的的“自律課堂”,以全面建立學生課外自律公約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自律意識和自律能力為出發點,以培養學生興趣愛好和特長為著力點,開發豐富多彩的課外社團課程體系,組織形式多樣的體育、藝術、傳統文化傳承、技能培養等方面的社團活動,依托校內有特長的教師和校外聘請有一技之長的人員為師資保障,緊緊抓住實施課后服務的良好機遇,把課后服務中的“5+2”模式靈活的調整為“5+1+1”模式,即每天兩小時的課后服務中至少安排一小時的社團活動,讓所有學生每天都能參與到自己喜愛的社團,并通過社團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律、自主、自信意識,培育學生愛好和特長,真正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打造有品位的校外“自育課程”,依托研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館、博物館、校外勞動基地等,積極拓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方法路徑,豐富社會實踐活動的形式和內容,系統化的構建具有地域特色和育人特色的社會實踐課程體系,建立起“一校一品”的社會實踐校本課程,并建立科學系統的考核評價機制和激勵機制,確保“第三課堂”有明顯的育人功效。

抓好“五項機制”建設,推動“五育并舉”落地生根。一是建立“三個好”學校文化育人機制,真真切切做實德育。按照“底蘊好、特色好、育人功效好”的原則,充分發揮學校文化的育人功能,緊緊把握“校校有主題,一校一特色”的基本思路,引導各級各校充分發掘當地的文化傳承,確立底蘊深厚的學校文化主題,從物質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層面形成立體的育人網絡,從而使學校文化成為學校德育的有效載體,使德育真正能落地生根。柞水縣縣90%以上的中小學、幼兒園都建立了如“孝義”“感恩”“崇實”“仁德”“博雅”“匠心”“樂學”“陽光”“七彩”“淳真”“誠信”“紅色”“善”“勤”等品位高、有特色的學校文化體系。

二是建立“三階段”課堂教學改革推進機制,循序漸進提高質量。構建了“模式化推進、靶向性提升、融合性創新”三階段推進機制,在三個階段分別形成了“524有效課堂模式”、“課改八條基本建構”、“三自教育課改體系”三大課改成果。在模式化推進階段,以行政推動方式在全縣推廣“524有效課堂模式”,做到人人理解課改理念并快速上手靈活運用,目的是為了體現全員性和普及性;在靶向性提升階段主要是打破固定模式,靈活運用“課改八條意見”總體框架,并緊緊圍繞“課改好課堂八條標準”,鼓勵廣大教師充分發揮聰明才智,大膽創新課堂教學的有效策略,形成“一校一品,一科一策,一人一法”的格局,目的是體現多元化和創新性;在融合性創新階段重點是深層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系統性構建“三自教育”體系為核心,打造“自主課堂”、“自律社團”“自育校外實踐”三大育人板塊,將教學改革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和校外,建構全方位立體化育人新格局,目的是體現育人的系統性和融合性。

三是建立“三學段”“兩技兩藝”培育機制,務實推進素質教育。堅持以“五育并舉”統攬教育教學全過程,在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段分層次長期堅持實施“兩技兩藝”培育機制,將“兩技兩藝”納入每個學段畢業時學業水平測試內容。從小學起始年級開始,對每一名學生都建立“兩技兩藝”培養專項成長檔案,制定不同學段“兩技兩藝”達標標準,由藝術體育等層面的教師從小學一年級開始關注和培養學生體育、藝術特長,并按照傳遞“接力棒”的方式,逐年級向下傳遞,適時記錄學生發展狀況,適時調整培養方向和方式,最大限度的促進學生特長發展,確保每一名學生在每一個學段畢業時能具備符合學段標準的“兩技兩藝”素養。

四是建立“三結合”勞動實踐教育機制,齊抓共管全面育人。全面啟動勞動實踐教育推進工程,建立學校、家庭、社會“三結合”協同育人機制,構建從縣教育行政部門到各級各校、再到各個班級的勞動實踐教育課程體系,形成“縣上有統一要求、學校有地域特色、班級有個性品質”的勞動教育新格局,切實將勞動實踐教育做實做優。印發了《關于加強新時代勞動實踐教育的實施意見》。各級各校也結合實際制定了具體的工作方案,并挖掘當地資源形成了科學的課程體系,分年級編寫了實用的校本教材。在學校勞動實踐教育中,各學校都能按照學校、家庭、社會三個板塊安排勞動內容和育人目標以及方式方法,切實做到“六有”,即:有教材、有課時、有教師、有任務、有基地、有評價,實實在在的讓勞動實踐教育達到全面育人的功效。

五是建立“三維度”教育教學評價機制,提供有效激勵保障。改革原有的“五維”傳統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從學校、教師、學生三個維度制定了柞水縣教育教學評價實施細則。在對學校的評價中,突出辦學基本方向、學育人方略、教育教學管理、教師培養培訓、學生學業發展、教育教學質量、家長社會評價、辦學整體效益等層面,對學校整體辦學水平逐年度、多維度進行評價。在對教師的評價中,突出教師職業操守、師德師風素養、個人專業成長、育人過程規范、學生學業水平、學生發展狀況等層面,對教師教育教學全過程及效能進行評價。在對學生的評價上,突出政治思想素養、文明習慣養成、學業水平發展、核心素養提升、社會實踐融入等方面進行全過程、多方位的評價。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