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壯美的山
作者:李保存
發布時間:2021-12-21 11:51:17 來源:教師報
2021年西北地區優秀旅游形象宣傳口號榜單中,“秦嶺封面 靈秀商南”赫然入列。商南地處秦嶺東段支系蟒嶺南坡、鄖西大梁北麓,新開嶺由西向東橫亙其中,形成東西大致平行的“三嶺夾兩谷”的山川地貌。在2300多平方公里的國土上,群山連綿,河道縱橫,域內較有名氣的山峰有70余座,其中海拔在1000米以上的達33座;在10余條河流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有8條。壯美的山峰,蜿蜒的河流,就像一幅美妙的山水畫,濃縮了千里大美秦嶺,構成了這浩瀚畫卷的“封面”。在這個封面上,“文碧峰”尤為醒目。
我們村后有一座玲瓏寨,海拔800米左右,是商南名寨之一。上世紀60年代末,我第一次上到山頂砍柴時,眺望東邊,15公里開外、一座兀立的山峰,在落日余暉下,顯得十分壯美。回來問村里年長者,都不知道這座山叫什么名字,后來一個見多識廣的木匠說,那山叫“207”。當時好生奇怪,在我看過的殘缺不全的一部小說中,知道一個首長叫“203”,人名怎么和山名如此接近呢?
第二次聽到這個名字時,才知道“207”是一座山頭,是一個保密單位的代號。上世紀60年代末,通信工程兵在地方配合下,于山頂修建的據說是一條從北京到廣州的傳輸廣播、電視等通信訊號的微波中轉站。這和古代烽火臺的功能頗為相似,實行半軍事化管理。那時,這座山的原名反被代號替代,“207”遠近聞名,人所共知。
真正搞清這座山的名字,則到了1981年。我所在的工作單位、當時的商南縣第—中學,坐落在縣城東崗,背靠鳳凰山,面向文碧峰,即“207”,學校南大門和文碧峰山頂“筆架山”在一條線上。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學校煥發生機,教學質量出現拐點,成為人才培養的搖籃。
初登文碧峰是在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乘坐一輛帆布篷北京吉普車,沿著“207”專線的沙石公路盤旋而上。盤山道像一根草繩扔在山上,時而繞山盤旋,時而順山脊曲折上行,車過的軌跡是一大疊“之”字形。路寬僅容一車,只在某些拐彎兒的寬平處留有會車的地方。搖下車窗玻璃,探頭窗外,但見壁立萬仞,頭暈目眩。停車觀景,山風吹來,幾不能立。腳下群山逶迤,頭上白云飄浮。借用“一山飛峙大江邊,躍上蔥籠四百旋”來描寫此情此景,再恰當不過了。到達山頂,衣服沾上了一層黃土,個個成了“黃眉”人。
文碧峰最高點海拔1056.5米。極目四望,只有在30公里開外的北面,海拔1621.5米、商南第二高峰——甪峰高出它一頭,周邊的山山梁梁盡在其腰下;丹江由北向南,像一條白練,在它的西邊時隱時現;陣陣山風卷著云朵,忽聚忽散,隨著陽光明暗變化,山頭和坡面時而呈金黃色,時而呈墨綠色,似真似幻,如臨仙境?!吧棠习司啊薄段谋摊B翠》中“煙云繚繞濃濡墨,霄漢撐持近點丹。毓秀鐘靈天設就,此山漫作臥游看”“勢接魁星雙點斗,光浮曉日半含煙”的美景,如此真實地呈現在眼前,令人陶醉。
山上“207”基地鐵塔高聳入云,當年的營房主體猶在??h文廣局的一名工作人員值機,多臺彩色電視機,畫面清晰,音質優良,其效果比縣城里電視好了許多。我們和工作人員閑聊了一會兒,對“207”基站建設的背景、過程、功能、作用有了一定的了解。對那個年代科技偉力的崇敬、軍民協力的敬佩、工作人員獨守山頭的贊賞,油然而生。
下山時,到半山腰處面東的朝陽洞口稍作停留。有資料稱,大約在3.75億到4億年前,地殼劇烈活動,滄海桑田,秦嶺漸次隆起,形成了今日的奇觀。秦嶺東部多為喀斯特地貌,溶洞眾多,僅商洛市內已開發的就有柞水溶洞,號稱“西北第一洞”,還有洛南的玉虛洞、香山溶洞、山陽的月亮洞等。朝陽洞口建有廟宇,周邊樹木郁郁蔥蔥,至今尚未深度開發。關于朝陽洞的傳說很多,有人說,過去有一位膽大的人,想探個究竟,背一背簍蠟燭進洞,蠟燭點燃一半還不見盡頭,越走越幽深,岔洞越來越多,深不可測,險象環生,只好無功而返。還有人說,有人從洞口放進兩只鴨子,幾天以后,兩只鴨子竟然在丹江河的水面上游弋??傊@是一方秘境,令人神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