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基礎教育在國民教育體系中處于基礎性、先導性地位,在教育強國戰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推動教育現代化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對新時代的教育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有著一系列的重要論述,他來陜考察關于教育的講話以及給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的回信,都為推動陜西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是堅持黨對教育事業的全面領導,把牢做好教育工作的這個根本

堅持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根本保證。我國的國家性質決定了教育要培養的是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制度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基礎教育工作,反復強調要努力把基礎教育越辦越好。今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綏德實驗中學考察時強調:“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厚植愛黨、愛國、愛人民、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努力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當前,如何落實總書記的講話精神?在基礎教育階段教育工作者要深入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著重引導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堅持知行合一,形成思想自覺、政治自覺、行動自覺。

化民成俗,其必由學。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要旗幟鮮明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辦好基礎教育,不僅要重視對青少年知識的傳授,而且積極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走正確的道路。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近年來,陜西努力辦好思政課,開展從大學到中學的思政課教師“大練兵”主題活動,在中小學按照校校練兵、縣縣遴選、市市擇優的方式,提升了陜西基礎教育學校思政課建設的整體水平,這也是陜西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和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舉措。

二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辦好陜西人民滿意的教育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習近平總書記情系教育,要求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2015年,習近平在延安市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考察時指出:“革命老區、貧困地區要脫貧致富,從根兒上還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能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平利縣老縣鎮中心小學考察時,語重心長地說:“要推進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縮小城鄉教育資源差距,促進教育公平,切斷貧困代際傳遞。”

近年來,陜西將基礎教育放在突出位置,統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推進教育資源合理配置,通過不斷加大對革命老區、偏遠地區、貧困地區的基礎教育投入力度,保障辦學和建設經費,選派骨干教師團隊開展定點幫扶,重點幫助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對其進行精準資助,有效地推進了教育精準脫貧,促進了教育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省人民,極大地增強了當地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從全國講,“十三五”以來,經過黨和人民不懈努力,人民群眾“有學上”的問題已基本解決,現在人民群眾追求的是“上好學”。因此,基礎教育各學校要充分發揮主陣地的作用,做到應教盡教,提高教學質量、作業管理水平和課后服務水平,讓學生在校內“吃飽”“吃好”,同時加強系統治理,深化綜合改革,提升基礎教育質量,努力答好人民滿意教育這張“考卷”。

三是堅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構建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育人模式

“敬教勸學,建國之大本;興賢育才,為政之先務。”培養人才,是新時代教育的核心命題。培養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問題。習近平總書記非常重視青少年健康成長。2018年5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給陜西照金北梁紅軍小學學生的回信中,提出:“希望你們多了解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知識,多向英雄模范人物學習,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用實際行動把紅色基因一代代傳下去。”“希望你們懷著一顆感恩的心,珍惜時光,努力學習,將來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今年9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綏德實驗中學考察時勉勵同學們珍惜大好年華,修身立德、勤學上進、強健體魄、錘煉意志,做對國家、對人民、對社會有用的人。回信、講話飽含深情,表達了習近平總書記情系祖國未來、關愛青少年健康成長的教育強國情懷。

青少年是祖國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提升國民素質就必須從基礎教育抓起。對標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現狀不能令人滿意。在我們的基礎教育中,存在著重智育、輕德育,唯分數、唯升學等現象;一些學生的健康狀況令人擔憂。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老縣鎮中心小學考察時強調:“現在的孩子普遍眼鏡化,這是我的隱憂。還有身體的健康程度,由于體育鍛煉少,有所下降。”基礎教育當加強青少年體育鍛煉以“野蠻其體魄”,學校要組織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推動體育課回歸課堂,開齊開足開好體育課,給予中小學生更多的課外時間,使其可以盡情地進行體育運動,以培養強健的體魄、堅韌的性格、積極的心態。

行穩致遠,必須培基固本。基礎教育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學校要努力突出德育實效、提升智育水平、強化體育鍛煉、增強美育熏陶、加強勞動教育,堅持“五育”并舉,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同時,基礎教育是全社會的事業,需要學校、家庭、社會密切配合,發揮學校作為育人主體、家庭作為“第一所學校”和社會作為實踐大課堂的作用,努力在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

四是堅持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基礎工作,建設好陜西的“四有”好老師隊伍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和文明的傳承者,承載著傳授真理和培育新人的重大歷史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人遇到好老師是人生的幸運,一所學校擁有好老師是學校的光榮,一個民族源源不斷涌現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師則是民族的希望。”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基礎教育教師隊伍,是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根本力量所在。陜西高度重視教師隊伍建設,長期以來將其作為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和根本性民生工程切實抓緊抓好,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強調將師德師風放在突出位置,通過培育骨干教師隊伍,發揮其引領和示范作用,推動全省基礎教育教師隊伍素質提升和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并且加強對教師隊伍建設的經費支持,構建完善的教師激勵機制,增強基礎教育教師職業的吸引力和待遇,激發教師的教育情懷和工作熱情,充分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作者魯寬民系陜西省大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研究中心主任,西安理工大學教授;劉振系西安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