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對全國各地開展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意見》強調,要充分發揮中小學校課后服務的主渠道作用,利用中小學校在管理、人員、場地、資源等方面的優勢,幫助家長解決不能按時接送孩子的問題,是在完成規定教學任務之外開展的一項解民憂、辦實事的民生工程。

課后服務作為當前特定條件下的一種特殊服務形式,有其自身的價值和意義。學校緊緊圍繞“三個課堂”的全新模式,在注重“第一課堂”提質增效的前提下,立足課后服務主陣地,夯實“第二課堂”的育人功能。在充分考慮學生個性特長和興趣愛好的同時,學校也為學生量身定做種類繁多、豐富多彩的“第二課堂”活動項目,供學生自主選擇參與,進一步拓展學生的視野,陶冶學生的情操,為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多元的課后服務課程

為推動“第二課堂”奠基

“第二課堂”的開展是學校“第一課堂”教育教學活動的延續,是進一步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學校牢固樹立“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第一要務,嚴格遵循教育規律和學生成長規律,精心設計出形式多樣的校本特色課程,讓學生通過“第二課堂”活動,獲得“第一課堂”學不到的知識和技能,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培養他們的個性特長,促進學生健康快樂成長搭建平臺。

課后服務課程一:托管服務類

嚴格落實國家“雙減”“五項管理”等政策,重點把“作業”“睡眠”“手機”“讀物”管理作為托管服務工作的首要任務。學校安排專職輔導教師指導學生自主作業、預習或課外閱讀等,并可以根據實情采取“分層”布置作業的形式,切實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教師可以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重點輔導,對學有余力的學生給予指導拔高,讓學生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和質量。全面倡導學生“放學不背包”,讓家長不再為輔導、批改孩子作業而煩惱和焦慮,真正實現小學生10小時睡眠的管理規定。

課后服務課程二:文化益智類

為與“第一課堂”有效銜接,就必須徹底改變學生傳統的學習模式,不再局限于書本和資料,要通過更新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和內容,來提升“第二課堂”的效果。學校鼓勵學生參加誦讀、寫作、英語口語、口才、硬筆書法、象棋、魔方等文化益智類社團,開闊視野、提高興趣,并通過老師的引導,學會學習,學會生活。

課后服務課程三:體育運動類

學校開設的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等多項體育運動項目社團課程,學生可以結合自身優勢和興趣愛好去選擇適合自己的社團活動,激發他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讓學生的能力和特長得到充分的釋放。在釋放學生天性的同時,培養他們團結合作的能力,增強學生彼此的情感,提升合作學習的能力,為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后服務課程四:藝術素養類

學校開設的舞蹈、唱歌、繪畫、書法、手工制作等多項藝術類課程供學生選擇,讓他們去感知、體驗、理解、想象,同時加入自己的再創造,從而獲得精神滿足和情感愉悅。

課后服務課程五:科技創新類

動手操作,思維創造,是孩子獲取經驗、發展智能的途徑。學校通過設置機器人、航模、3D打印、賽車、應用編程、四軸飛行器等形式多樣的科技創新課程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在科學與創新思維的海洋里盡情遨游。

完善課后服務評價

為推動“第二課堂”提質

1.注重過程性評價。對于課后服務的評價,不能只關注成果,重點要做好服務過程的監管。輔導教師不僅要關注學生在參與課后服務過程中情感、技能、認知等所發生的變化,更要關注學生在活動中不同體驗、不同感悟及對活動的認識。學校全面優化“第二課堂”方案,通過對活動的反饋總結,采取網上問卷、隨機抽查的形式,評選出最受學生喜歡的活動項目,對活動項目及時調整完善,準確制訂更適合學生參與的活動,讓活動更有利于學生創新實踐能力培養的原則,確保“第二課堂”達到實效。

2.結合節日展演評價。學校充分把“第二課堂”成果展示與每學年舉行的“三節一會”等大型校園文體藝術活動有機結合,對豐富多彩的文體展評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評價,最終達到既展示“第二課堂”活動的豐碩成果,又展示學生多才多藝能力水平的目的和效果。

3.評選精品社團。學校定期組織家長、專家、教師共同組成考評小組,通過教師總結匯報、作品展示、比賽獲獎、查閱資料、走訪問卷等形式,對“第二課堂”進行綜合評價,評選出精品社團,給予表彰獎勵,以點帶面,全面促進“第二課堂”活動的有序開展。

強化課后服務管理

為推動“第二課堂”增效

1.加強組織領導

學校要充分認識課后服務工作對當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重要性,切實發揮“第二課堂”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要成立工作專班,把“第二課堂”納入學校的重點工作,加強對課后服務工作的全程監管和指導,全面推進思想政治教育進課堂、進活動,著力解決好“第二課堂”的活動時間、場地器材、資金投入等問題,從而形成上下協調配合,扎實推進“第二課堂”健康發展的有效工作機制。

2.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規章制度是規范化管理的前提和保證。根據學校的實際情況,通過多方征求意見或建議,學校制訂了科學合理的課后服務規章制度,使“第二課堂”得以有序開展。在完善“第二課堂”管理體系的同時,學校各職能部門理順關系、整合資源、明確工作職責,全面加強對“第二課堂”活動秩序和安全的管理,同時對“第二課堂”活動項目的申請、審核、考評、表彰等方面的指導和管理也做到了有章可循。

3.配備專業教師

要想提高課后服務效果,全面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就必須要配備專業知識豐富、具備創新實踐能力的教師。因此,學校層層選撥出思想端正、責任心強、學識廣博且有一技之長的教師擔任輔導教師。為解決專業性極強的“第二課堂”活動教師短缺的情況,學校還向社會公開聘請一些專家和教練兼職輔導教師。定期召開輔導教師會議交流提高,及時了解“第二課堂”中急需解決的問題,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輔導教師管理和激勵機制。

4.提高激勵機制

思想高尚、業務精湛的教師隊伍是提高課后服務的基礎,是培養綜合素質人才的首要條件。因此,學校應多措并舉調動指導教師積極性,鼓勵更多的教師參與到課后服務中,全身心地投入指導“第二課堂”。對在課后服務考核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輔導老師給予表彰獎勵。完善的激勵機制促進了“第二課堂”的有序開展,并取得良好的效果。

5.提升服務質量

課后服務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從而激發學生廣泛的興趣愛好。通過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服務意識,加強引導,強化管理,使“第二課堂”逐步實現有亮點、出特色、見成效。

總之,學校以實施國家“雙減”“五項管理”“課后服務”政策為契機,通過嚴格組織管理,完善工作機制,營造創新氛圍,提高服務效能,追求“第二課堂”質量,培養創新能力,打造特色品牌。堅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全面推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大力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作者單位:陜西省延安實驗小學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