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思政元素的高職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探討
作者:?王紅麗
發布時間:2021-12-20 15:02:23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摘 要]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型人才為主,但思想政治教育也是不可或缺的內容。高職院校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需要同時進行,利用協同效應落實素質教育下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工程測量課程是高職院校根據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開設的專業性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綜合性。為了更好地培養出社會所需要的高素質技能型人才,需要將課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學活動中,對課程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進行探索。本文簡要探討高職院校工程測量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途徑,對工程測量課程的思政改革進行深入思考。
[關鍵詞]思政元素 高職教學 工程測量
課題:陜西省職業技術教育學會國家“雙高計劃”建設學校課程思政專項研究《〈工程測量〉課程思政研究與實踐》(課題編號:SGKCSZ2020-1122)。
引 言
高職院校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要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在遵循專業課程理念的基礎上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既要使專業課程符合學生的發展規律,又要使融入思政的工程測量課程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工程測量課程的全過程,其不是簡單的思政課堂建設,而是需要抓住工程測量課程的關鍵和核心,充分發揮工程測量課程的思政作用,構建全員、全程、全課程育人格局,保證工程測量課程與思想政治課程同行,對學生的思想意識、政治素養、個人觀念、職業道德等進行積極的影響。
思政與高職工程測量課程概述
自教育改革以來,高職院校就專業課程和思政元素的融合進行了廣泛探究,但針對專業課程和思政元素的重要性仍存在一定的爭論,在專業課程教學中是以專業知識為核心,還是以思想政治元素為核心,一直是高職教師探索的問題。高等職業教育的終極培養目標是培養出適應社會需要、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技能型人才,也就是說,學生首先需要掌握專業領域的工作技能,在此基礎上構建思政教育體系,促進自身綜合素質發展。因此,高職院校為實現培養目標就必須處理好專業課程與思政的關系,做到思政與專業的統一,突出專業應用能力的實用性。發揮專業思政的教育意義,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專業素養、思想素養的培養。工程測量是高職院校建筑工程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是理論和實踐并重的課程,在融入思政元素時,高職院校需要牢牢抓住工程測量課程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特點,結合建筑行業測繪的不斷發展,向學生傳遞最前沿的知識,在改變傳統理論性教育的基礎上構建具有思政價值的課程體系。
思政融入高職工程測量課程的現狀
1.對思政教育理念不夠重視
受歷史和現實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多數高職教育片面認為學生的專業技能比綜合素質更重要,在進行工程測量課程教學時比較注重學生的測繪能力,而忽略了對學生思想政治的培養。部分教材并未根據學生的特點融入思政元素,既沒有體現高職院校專業課程的特色,也無法帶給學生積極的思想政治影響。學校在設置工程測繪課程時,教學計劃并未列入思想政治教育,學校對思政教育理念的不重視直接導致教學活動無法融入思政元素,有部分高職院校在構建工程測量課程的思政教育時,并未根據工程測量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特點設置思政內容,工程測量課程難以承擔起課程思政的職責,培養出來的學生綜合素養有所缺失。
2.教師隊伍專業素養較低
在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過程中,部分專業教師認為自己的主要職責是完成教學任務,也就是完成工程測量課程的相關目標,并未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和思政工作的特點進行專業延伸。教師的錯誤理念導致思想政治教育在工程測量課程中的體現不明顯,使教學效果大打折扣。還有一部分教師由于自身專業素養有限,融入思政元素的形式單一,部分教師只是在課堂中簡略地提到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并未根據工程測量的內容加以解釋。有部分專業教師認為工程測量課程只是傳授專業知識,思想政治工作是其他教師或者學校的工作,過于注重知識教育會讓學生對工程測量缺乏使命感和責任感。
3.學生群體基礎水平參差不齊
受擴招政策的影響,高職院校涌入大量生源,多數學生對文化課知識并不感興趣,尤其是枯燥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生在學習工程測量課程時會自動忽略專業知識中的思政內容,加上目前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學生受互聯網思想的影響,獲取信息的渠道增多,這對思政課程的主流意識形態和價值觀造成巨大沖擊。部分學生會盲目跟風互聯網的各種行為,緊跟互聯網潮流思想,自身價值觀和思想政治理念復雜化。部分學生甚至會產生不成熟的行為意識,學生個體接受系統思政教育的能力不同,會導致高職院校工程測量專業與思政教育的融合失效。
專業課程思政教育的重要意義
1.發揮課程思政隱性教育優勢
在教育體系中,思政課程與專業課程的側重點各有不同,思政課程相對側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專業課程強調系統教授學生的專業能力和實踐知識。在完成教育任務時,這兩部分需要相互銜接、互相補充。當前高職學生接受的思政教育多以顯性教育為主,運用系統的思政教育課程直接向學生傳授思政知識,學生在長期的思政教育環境下深感枯燥,加上學生的基礎素質參差不齊,很難全部掌握思想政治知識。而相對隱蔽的專業課程可以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教學過程中,改變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的枯燥性,將課程中的專業知識與社會道德融為一體,讓學生在掌握專業知識的同時,重新認識自我、認識社會。學生在專業知識的探索過程中,也會以專業教師的言行為榜樣,進行隱性自我教育。
2.有助于形成協同育人的教育體系
作為互相補充的兩類課程,專業課程要彌補思想課程的不足。當前,高職院校在開展思政教育時通常采用公共基礎課程,教師在課堂上需要面對上百個學生,很難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個人需求。在與學生互相交流、討論工程測量的相關理論時,教師可以穿插講解思想政治理念和價值理念,將工程測量的專業知識與思政內容統一,使工程測量課程更具有科學性。工程測量專業教師還可以根據學生的動態,滿足不同學生的思政需求,如教師在講述相關工程測量的知識時,可以引用社會中的工程實踐案例,講解趣味性的工程實踐故事,讓學生在學習與工程測量相關的人物中樹立自己遠大的理想目標,激發學生的使命感和自豪感。
3.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質量
衡量高職院校人才質量的標準不只是專業能力,更關鍵的是綜合素質,人才質量也可以反映高職院校的教學質量。因此,將思政元素融入工程測量課程中,既可以讓學生感受工程測量對祖國發展的意義,也可以讓學生在此基礎上加強思想觀念和政治素養。在學習專業知識的基礎上不斷完善自身多方面的能力,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價值。教師在工程測量課程中要鼓勵學生樹立理想,糾正學生的錯誤理念,讓學生成為有志氣、有理想的新時代學生,在實現自身價值的過程中,運用工程測量的相關知識為祖國謀求利益。
工程測量專業融入思政元素的策略
專業課程融入思政教育就是將思想政治元素融入課程的全過程與實踐環節中,使課程蘊含思想政治元素,更顯專業化和指導化。教師需要挖掘工程測量課程教材的思政元素,了解學生的基礎思政水平,以合理的教學方式、科學的教學理念、有序的教學過程、可執行性的教學目標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工程測量課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和計劃性,因此,在工程測量專業教學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有意識、有目的地設計每一個教學環節,以銜接恰當、內隱的方式將我國倡導的道德規范、思想認識、政治理念融入工程測量專業中,將思想政治傳遞給學生,讓學生成為符合國家需要、滿足社會要求的技能型人才,在職業崗位中發揮專業優勢的同時保持高尚的道德情操。
1.注重實踐培訓,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
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時,教師首先需要調整工程測量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注重工程測量的實踐培訓環節。學生需要在實踐的過程中全面認識測繪工作,了解建筑工程的意義、測繪工作的工作狀態、工作態度和職業精神。教師需要帶領學生參與課程實踐,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認同工程測量工作,減小與實際工作的心理落差。此外,還可以設置仿真的工作環境,讓學生通過各種實踐,鍛煉自身意志,培養吃苦耐勞的品質,通過實踐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各方面能力和綜合素質。
2.強化科學精神,培養嚴謹態度
工程測量工作無法由個人獨立完成,這就要求工程測量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良好的團隊合作精神,教師可以在課堂中通過小組合作、小組分享等講解理論知識,讓學生具備良好的人際溝通能力。在實踐項目中,通過小組共同測量、團隊合作,讓學生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與約束能力,避免個人環節出現誤差,形成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同時,教師需要讓學生形成法治意識,了解工程測繪數據與建筑項目的關系,更好地強化學生的法治觀念。嚴格按照工程測量規范、測量步驟及要求完成測繪任務,提高數據的準確性,培養學生高度的責任感和嚴謹認真的測繪態度。
3.樹立良好形象,形成工匠精神
目前我國社會中工程測量方面的人才缺乏工匠精神,這就要求高職院校根據社會工程測量方面的需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學生工匠精神的形成。教師需要在此方面做好示范,測繪專業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應當以身作則,嚴格按照工程測量標準和工程測量需求使用各種測繪儀器,認真地對待測繪數據,對模糊數據進行反復測量和校對,保持自身嚴謹認真的態度。引導學生形成專業的職業精神,讓學生從匠心出發,做好工程測量工作。同時,學校可以經常舉辦有關工匠精神的講座和測繪比賽,讓學生在聽取案例和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形成工匠精神。
4.改革考核方式,回歸教育初心
高職院校傳統的教學考核方式以數量化考核為主,主要側重于對學生工程測量的專業技能考核、理論知識考核,評價標準根據學生的考核成績判定。但工程測量課程是集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課程,考核不僅需要檢驗學生的專業技能,還需要正確看待學生的認知、情感與觀念,體現考核的科學性、多元化。因此,高職院校可以將客觀性量化評價作為基礎,構建主觀檢測的動態評價,綜合運用客觀與主觀的課程評價方式,關注學生在工程測量專業學習過程中的道德表現、實踐環節的個人行為。根據學生的實際測量工作進行考核與評價,衡量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度,檢驗學生在測量過程中的職業態度、職業精神、專業能力。
結 語
經過高職院校師生的不斷探索,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已在穩步推進。但專業課程融入思政教學還存在明顯的問題。高職院校需要了解專業課程融入思政元素的重要意義,在理論的基礎上引導實踐,將思政滲透工程教育的全過程,助力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提升。
參考文獻:
[1]楊雅涵,潘勁.高等職業教育中工匠精神的培育路徑[J].教育評論,2018,233(11):79-82.
[2]鄭婉平.新時代高職院校思政課的改革與創新[J].中學政治教學參考,2020(3):104.
[3]何麗麗.目標貫通與融合:高職專業群“課程思政”改革路徑[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9(29):39-43.
[4]曾小林.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教學能力提升探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20(5):61-64+67.
[5]陶文輝,鄧澤民.高職院校思政課三維教學目標體系研究[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20):62-65.
[6]嚴交筍.高職院校專業課程思政的實現策略[J].職業技術教育,2018,39(35):69-71.
[7]裴孝鐘.高職“工程測量”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8(19):117-118+121.
作者單位: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