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縣行動⑥ 渭南市:打好“組合拳” 確保“雙減”取得實效
作者:成 娟
發布時間:2021-12-16 10:09:34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全省“雙減”工作部署以來,渭南市教育局把“雙減”工作作為重要的政治任務,堅持疏堵結合、標本兼治的工作思路,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抓實日常監管,打好校內減負和校外減負“組合拳”,切實把中省“雙減”工作要求落到實處。
在落實校內減負方面:一是積極推進課堂革命。加強“三個課堂”建設,有效實施“課堂革命”,以“課堂革命”促進教學質量提升,促進學校內涵發展,筑牢“雙減”根基,促進全市教育優質高位持續發展。二是實施“五項管理”。強化落實手機、作業、睡眠、讀物、體質管理,堅持“零起點教學”,嚴控書面作業總量,強化學校的育人功能。全市所有義務段學校已全部制訂作業管理細則,建立作業公示制度,消除給家長布置作業或要求家長批改作業的情況。三是實施課后服務。市縣兩級均制訂實施方案、收費標準和收費資金管理辦法,全市489所義務段學校均制訂了“一校一案”實施方案,學校管理全覆蓋,學生總數(不包含寄宿學生)389394人,參與課后服務的學生數370475人,占比為95.14%,其中每周五天每天均參與課后服務的學生數367343人,占總參與學生比例99.2%;教師總數31089人,參與課后服務教師人數27849人,占比為89.58%,切實解決家長“接送難”的問題。四是開展教師校外有償補課整治。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范教師教學行為,嚴肅查處公辦在職在編教師參與校外有償補課行為。五是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和科學的教育觀,堅決克服評價標準中的“唯升學”“唯分數”傾向。六是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啟動國家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縣創建,強力推進教育強市建設,擴大義務教育優質資源,切實提升人民群眾對教育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在落實校外減負方面:加強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力度,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的培訓行為。一是快速行動。全市共有審批備案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441所,審批備案的非學科類培訓機構412所。截至目前,暫停營業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433所,注銷的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培訓機構8所。全面使用《中小學校外培訓服務合同(示范文本)》的義務教育階段校外培訓機構234所。二是從嚴審批。停止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和學齡前兒童、普通高中學生的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并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對原備案的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改為審批制。目前,正在有序開展全市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工作,營利性機構在重新審核登記完成前不能開展線下培訓。三是規范管理。中省文件下發后,8月6日,市政府第11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渭南市規范校外培訓機構管理工作的意見》,并以市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各縣市區按照中、省、市文件要求,積極開展專項治理工作。四是開展聯合督查。8月16日—20日,市教育局牽頭,聯合渭南市民政局、市場監管局、公安局、網信辦、工信局、發改委等部門分五組對縣市區落實情況進行了專項檢查,形成了多部門聯動抓落實的工作機制。
下一步,渭南市教育局將會以本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強化責任擔當,狠抓工作落實,不斷完善課后服務長效機制,深化課堂教學改革,常態化治理校外培訓機構,切實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為學生全面健康成長奠定良好基礎。
作者單位:渭南市教育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