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自“課堂革命 陜西行動”以“三個課堂”為著力點深入實施以來,陜西各地各校充分利用課后服務時間,精心打造“第二課堂”,讓素質教育更加絢爛多彩。

西安鐵五小:

“三類”課程讓生命拔節成長

結合“夢想旅程”校園文化主題和“向善向美 知行合一”的校訓,西安鐵五小形成了“知行樂”特色校本課程體系架構,從“樂動、樂藝、樂研、樂文、樂行”五個維度,設置了必修、選修、定制三類課程,圍繞“運動健康、藝術審美、實踐探究、人文底蘊、社會體驗”五個方面開展了乒乓球、版畫、管樂、足球、書法、戲曲等90余門課程,其中必修課程納入課表全員普及,選修課程依托學校每周五下午“陽光活動日”開展,學生可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在學校的微信平臺上進行自主選課。

在推進課堂教育的同時,學校重點打造了乒乓球、管樂、足球、書法、版畫等六個特色項目。通過課內課外兩手抓、普及和提高相結合的方式,提高了學生綜合素養。

為了使課程開展得更加有效,學校還設計實施了“知行護照”綜合評價手冊,對學生的綜合素養進行全面評價,共設置了7項爭章內容,采用“知行樂星—知行樂章—知行樂級別”等激勵性評價方式,激勵學生通過逐級爭章活動,爭做五小體育小健將、演藝小明星、丹青小畫家、學習小能手、科學小博士、癡迷小書童、研學小勇士。“知行護照”評價,既關注學生的學業水平,又關注其興趣特長;既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也關注其學習過程,體現每一階段的成長,將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結合起來,分階段開展。此項評價體系在2020年獲評全國優秀案例。

咸陽市實驗中學初中部:

走班選課讓“第二課堂”“靚”起來

該校以“立德樹人 五育并舉 培根激趣 奠基人生”為指導思想,在充分調研家長和學生意愿的基礎上,一方面“培根”,即夯實基礎,增強素質,安排科任教師根據學生需求分科目進行答疑解惑、輔導作業、拓展閱讀等活動,強化基礎知識鞏固,拓展思維視野;另一方面“激趣”,即為有興趣愛好、特長發展的學生提供學習和展示平臺,分類開設國畫、書法、插花、秦腔、剪紙、合唱、素描、實驗探究等22個興趣導向班和拉丁舞、聲樂、棋類、機器人、航模等13個特色社團,并針對初三學生開設面向中考體育項目的專題訓練,初一、初二年級組建并開展女子籃球隊、男子足球隊、武術等專題訓練,積極落實陽光體育運動,強身健體。

結合課后服務工作,“第二課堂”特別推出“3+2”模式。“3”即每周利用三個下午的課后服務時間集中安排答疑解惑、作業輔導、分類閱讀等活動;“2”即每周利用兩個下午安排“陽光體育”“特色社團”“趣味導向”三個板塊的課后服務暨“第二課堂”項目,選聘學校專職教師、社會專業人員及家長志愿者等參與課后服務,制定專門的課后服務課表,采取走班式,有力地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韓城市龍門鎮西原中心小學:

讓鄉村少年宮成為農村學生全面發展的搖籃

西原中心小學在開齊開足國家規定課程的基礎上,挖掘本土特色優質資源,借力鄉村少年宮,按照“師生都參與、人人有特長”原則,構建并實施“1+X”模式:一方面傳承做好面向全校學生的“少兒行鼓”社團;另一方面打造由學生自主選擇的特色社團,組建了剪紙、校園足球、象棋、科學等15個社團,作為實施素質教育、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實施載體。

為了把工作抓實,該校按照“有計劃、有制度、有教案、有考核”的要求組織實施,成立領導小組,加強組織指導。制訂工作計劃,從內容、課時、考核等方面作出總體安排。要求教師精心備課,寫詳細教案。突出考核導向,以過程資料為基礎,重點對組織實施的現場和學生學習的成果進行考核,注重考核結果在教師考評中的運用,激發了大家參與的熱情。

(馮麗整理)

責任編輯:張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