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計算難關,提高數學素養
作者:王玲麗
發布時間:2021-12-06 15:17:4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數學課程標準提出,應當注重發展學生的數感、符號感、空間觀念、統計觀念,以及應用意識與推理能力。還應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增進學生對運算意義的理解;應重視口算,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應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抽象出數量關系,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由此可見,運算能力對學生學習數學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是檢驗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一個重要標尺。
然而,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部分學生存在對數學算理不理解、計算不細心、書寫不規范等問題,嚴重影響了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打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對此,我校連續三年多從突破計算難關的具體做法、取得的成效、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方面進行了研究。
一、具體做法
1.開發校本,常態訓練
(1)提高共識。2015年11月起,學校將學生口計算能力培養列入數學教學的重要事項,將口計算校本研發提上了日程,對學生進行常態化的訓練。
(2)借石取經。學校先后選派兩名數學骨干教師前往周邊學校學習經驗,尋求“時間利用、題量把握、糾錯完成、印刷版式”等口計算校本的開發方法。
(3)研究開發。兩位教師回校后召集全體數學教師分年級多方搜集樣題,并審核、編印成冊,但在使用過程中,因題量、題型較多,每節課難以落實,嚴重影響了教學任務的完成,部分教師出現了負面情緒,并沒有達到預想的教學效果。我們一度為要不要堅持做下去猶豫過,但考慮到計算的重要性仍堅持了下來。經過三年多的反復修正、逐步完善,學校先后研究開發了一至六年級上下冊共12本數學口計算校本教材,保證了計算練習常態化。
(4)形成模式。目前,經過實踐,學校基本形成了每堂課前5分鐘練習、糾正、批閱的常態化教學模式,教師重點關注學困生,利用課堂加強指導糾正。
(5)查、評、獎。每學期末,全體數學教師輪流對校本教材的完成情況逐一進行檢查、評比,肯定優點,指出不足,對教師錯改、漏改等問題召開反饋會,提出書寫、批閱等整改建議,對完成優秀的教師給予表彰獎勵。
2.以賽促教,以測促學
(1)比賽評獎。學校每學期都會舉行口計算的過關測試比賽,一二年級5分鐘、三至六年級40分鐘的口計算過關測試,年級集中交換閱卷,進行質量分析,查找問題,總結得失。授予一二年級滿分學生“計算小博士”稱號,授予三至六年級學生“計算達人”稱號,并張榜表彰獎勵。此外,學校還會對評選的“優秀指導教師”給予表彰。
(2)扎實推進。2018年9月,學校推行計算量化推進表重點關注邊緣生,并進行計算階段性推進、統計、對比分析。四至六年級學生除每天的口計算外,還要將每周出現問題較多的例題整理到錯題本上。之后,教師還會變形測試,對學困生跟蹤推進。
3.深入課題研究,尋求提升途徑
學校數學教師連續三年將學生口計算能力培養作為校本課題進行研究,先后進行了《低年級學生計算正確率的研究》《如何有效提高豎式計算正確率的研究》《小學數學“算用結合”教學策略研究》《小學低年級學生數學計算錯誤原因及對策研究》《高年級學生簡便計算方法與策略》等課題的研究。教師從教學實踐入手,搜集資料,分年級、分層次、分階段進行各類計算問題的整理和研究,采用集體備課研討、人人上一節校本課例匯報課、撰寫論文、反思、相互點評等方式扎實有效地研磨,教學成效顯著,多名教師獲得了學校頒發的“優秀小課題”獎。
二、取得的成效
通過三年多的研究、實踐,我校數學教師非常注重學生口計算能力和習慣培養,把口計算教學作為最重要的一項數學日常工作,每次檢測后,都會對學生計算存在的普遍問題進行梳理、分析,積極尋找解決方法。同時,學生的口計算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數學素養得到極大的發展。
三、存在的問題及改進措施
盡管學校對計算投入了很多的精力,但因為數學教師一人雙班,學生人數眾多,需要批改的作業量很大,他們很難有時間對部分計算問題較多、習慣不佳的學生進行專項輔導,對校本教材落實不夠,造成部分學生口計算難以過關。
今后,數學教師仍會將學生口計算能力培養納入日常工作中,減少練習題量,增加練習次數,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對學生進行指導,繼續創新形式,有效、扎實地開展口計算個別輔導,提高學生的口計算能力,培育學生的數學素養。
作者單位 陜西省西安市浐灞第十五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