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從“小”開始
作者:雷鄧芳
發布時間:2021-12-03 09:59:3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讀書能怡情,讀書能養性。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一個不閱讀的孩子,就是學習上潛在的差生。”因此,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培養孩子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書中增才智德學,在書中得財富寶藏。
一、親子共讀,扣響“悅”讀之門
1.繪聲繪色講故事,于游戲中“悅”讀
低年級的孩子想象力豐富,對故事特別感興趣。為此,我建議家長每天晚上睡覺前選擇孩子喜歡的圖書,繪聲繪色地給孩子讀一讀。也可以讓孩子模仿爸爸媽媽的樣子自己試著讀一讀,這樣每天堅持20~30分鐘,既能培養孩子的獨自思考能力,鍛煉孩子的表述能力,又能夠幫助孩子扣響“悅”讀之門。
2.安安靜靜讀故事,于默讀中養習慣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言行對孩子是無聲卻有效的教育。為了使孩子養成堅持閱讀的好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親子閱讀,孩子有了一定的閱讀意識后,我建議家長每天晚飯后選擇一個固定時間為家庭閱讀時間,家庭成員可以選擇自己喜愛的刊物。在這個過程中,大人不提問、不討論,不要求孩子做任何讀書記錄或談收獲,只要每天堅持就行。這樣,孩子在家庭成員長期參與的默讀氛圍中,很快就能養成閱讀的好習慣。
二、推薦書目,激發閱讀興趣
1.課外書目,閱讀訓練序列化
每學期開始,我都會用富有啟發性的語言為學生推薦一些合適的讀物,哲理的、文學的、充滿愛心的,人文的、科普的、透視智慧的都可以。例如,我是這樣為一年級孩子推薦《小豬唏哩呼嚕》的:有一只文學史上最著名的小豬,它的名字叫唏哩呼嚕,別看它小,它可厲害了!讓我們一起認識一下這只神奇的小豬吧!為二年級孩子推薦《一千零一夜》時,我告訴孩子:有這樣一座寶山,可以帶我們走進絢麗多彩、曲折奇妙的童話世界,讓我們擁有奇妙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它就是《一千零一夜》。
2.類文閱讀,課外閱讀課內化
結合學校“語文主題學習”推廣情況,課上我根據單元主題,從整組課文出發引導學生閱讀同一主題下的其他文章。如講授《棉花姑娘》一課后,孩子認識了燕子、啄木鳥、青蛙、七星瓢蟲等動物醫生,我引導他們閱讀“了不起的動物醫生”整組課文(《犀牛不生氣了》《珍寶》《夜晚,在森林里》),讓他們在不同的故事中了解更多關于動物醫生的知識,有效地增加了課堂的厚度和寬度;講授《一分鐘》一課后,我引導孩子閱讀兒童詩《時間是個調皮的小孩兒》。這樣的海量閱讀,不僅開闊了孩子的視野,增長了知識,還提高了他們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三、樹立榜樣,促進習慣養成
1.以身作則,率先垂范
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品質形成有很大的影響。我寫字時喜歡用筆帽別住劉海,防止遮住眼睛,我們班就隨處可見用筆帽當發卡的小女生。針對孩子喜歡模仿這一特點,我每天會將自己所讀的書目拍照發至班級群,并附上一段讀書感悟或心得體會,在我的帶動下,孩子閱讀的積極性被充分調動了起來。
2.同伴引領,事半功倍
班上有位小朋友,家長為了培養其讀書、習字的好習慣,每天堅持陪他練習毛筆字、鉛筆字,閱讀、背誦經典書目:《三字經》《百家姓》,玩成語接龍游戲等,且每天會按時將習字、背誦視頻發給我,以鼓勵孩子堅持的好習慣。一學期下來,在家長的陪伴下,孩子已經能背誦180余首古詩,3分鐘能夠完成245個成語接龍,毛筆字和鉛筆字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為了調動班里其他孩子的積極性,我將他的背誦視頻、練字作品擇優轉發班級群,并授予他“讀書之星”獎章,號召、鼓勵其他孩子向他學習。很快,班上就形成了比學趕超的氛圍,一些家長甚至專程找這位家長交流進步的好方法。
四、分享交流,遇見最美自己
蕭伯納曾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換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個人將會有兩種思想。”讀書也是一樣,同讀一本書,因為視角的不同,每個人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倘若大家能將各自的體會、感受相互分享,那么每個人都會獲得多種不同的認識。為此,我利用每天早讀、課前時間,為孩子開辟了分享時刻。例如,每天早讀的 “小小故事家”主題活動,讓孩子分享近期積累的小故事;課前三分鐘以小組為單位,讓孩子玩成語、古詩等“飛花令”。與此同時,我還把這些活動以視頻形式分享在班級群,并會及時點評。這樣既有展示,又有點評,不僅肯定了家長及孩子的付出,還培養了孩子的自信心,可謂一舉多得。
總之,真正的讀書源自內心純粹、天然的熱愛。只要我們從小開始,于小處著眼,從興趣入手,我們的孩子就一定會像魚兒一樣,在書的海洋里盡情遨游。
作者單位 陜西省合陽縣城關第二小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