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課后服務成為“三個課堂”高質量推進的新引擎
作者:許閃鵬
發布時間:2021-12-02 15:01: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課后服務是使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獲得感和幸福感的惠民工程,也是打造“三個課堂”、實施課堂革命、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促進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一、課后服務是“三個課堂”的重要紐帶
“三個課堂”是教師教育與學生學習、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智能發展與人格養成的三種形式的課堂。“第一課堂”是嚴格執行國家課程及地方課程的教育教學“主陣地”。“第二課堂”是指除“第一課堂”之外的所有校內資源,如學校的功能部室、體育音樂美術場館、社團活動場地、文化走廊等場所。“第三課堂”是指校外的社會實踐學習場所,如研學基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文化館、博物館等。這“三個課堂”是有機統一、相輔相成的,有效促進了學校教育與校外實踐、課內與課外、校內與校外教育資源的優化整合。
教育部印發《關于做好中小學生課后服務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指出,課后服務主要是安排學生做作業、自主閱讀,參與體育、藝術、科普活動、娛樂游戲、拓展訓練,以及開展社團及興趣小組活動、觀看適宜兒童的影片等。鼓勵中小學校與校外活動場所聯合組織開展學生綜合實踐活動,或組織學生就近到社區、企事業單位開展社會實踐活動。
由此可見,課后服務的內容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安排學生完成學科作業,鞏固“第一課堂”學習成果;二是安排學生參與興趣活動,促進“第二課堂”特長發展;三是安排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提升“第三課堂”的能力水平。所以說,課后服務是“三個課堂”的重要紐帶。
二、課后服務是對“三個課堂”的有益補充
在課后服務過程中,我們必須嚴格健全作業管理機制,分類明確作業總量,提高作業設計質量,盡力做好總量把控、學科統籌、難易適中、分層作業、分類指導等工作。在無作業日,還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安排和開展經典誦讀活動、漢字書寫活動、體音美特長活動、社團活動、非遺文化傳承活動、勞動種植活動、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德育基地研學活動等,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打造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攜手育人的教育新生態,以更好地實現校內與校外、公益性與非營利性資源的優化整合,這也是新時代基礎教育課堂革命的深刻變革與強大驅動力,是對“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的有效補充。
三、課后服務是“三個課堂”的科學載體
課堂革命就是要革除傳統課堂知識本位、教師主體、場域局限之弊,打破影響“三個課堂”之間的壁壘,積極深化國家課程、地方課程、校本課程的協調發展,努力構建基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素養目標高度達成的基礎教育課堂共同體,力求更好地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課后服務作為“三個課堂”的重要紐帶和有益補充,是實施“三個課堂”革命行動的科學載體。具體來說就是學生在“第一課堂”上的知識生成、技能訓練、情感習得等可以在課后服務中得到拓展和提升;學生在“第二課堂”上的興趣培養、特長發展、個性塑造可以在課后服務中得到延伸和提升;學生在“第三課堂”上的實地調查、綜合探究、行為養成可以在課后服務中得到鍛煉和提升。
四、課后服務是“三個課堂”推進的嶄新引擎
目前,課后服務的公益性、非營利性和服務性得到了越來越多學生及家長的認可與選擇,已經成為減輕學生課業輔導、校外培訓負擔的民心工程,也成為了“三個課堂”深入推進的嶄新引擎。
“第一課堂”主要是以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劃與要求為任務驅動,以充分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為主要學習方式,以學科素養目標達成為主要目標的。課后服務課業學習課堂以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方式助推了“第一課堂”及學生學科素養的深度發展。
“第二課堂”主要是以發展學生興趣特長為任務驅動,以充分發揮學生個性化能力和強化教師針對性指導為學習方式,以實現學生的個性化發展為主要目標的。課后服務社團活動的自主性、指向性、時效性助推了“第二課堂”學生愛好特長的培養。
“第三課堂”主要是以發展和提升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為任務驅動,以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和強化教師組織協調能力為學習方式,以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為主要目標的。而課后服務社會實踐課堂以突出的綜合思維創新、實踐能力發展、核心素養提升,助推了“第三課堂”及學生社會意識和生命意識的培養。
綜上所述,我們只有堅持自愿性、公益性、服務性的原則,站在“三個課堂”革命的高度審視和推進課后服務,不斷強化課后服務對“三個課堂”的補充作用、載體驅動,才能更好地將課后服務打造成為推進“三個課堂”革命的新引擎。
作者單位 陜西省咸陽市武功縣普集鎮中心小學



